阅读教学中五种常见的练笔形式——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为例
2012-08-15浙江赖琼
浙江 赖琼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逐渐增强,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开发各种资源,在开发资源中实施课程。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现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让学生以课文为蓝本,读写结合,进行二度创作。这样的练笔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大语文观”里有一个新的诠释——为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通过练笔,可看出学生是在语境中学习课文,以笔归纳自己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对课文、语言的理解更加透彻,因而能比较迅捷地加以表达。学生的独立性、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阅读习作能力,这样的妙“笔”生花,怎不令所有语文老师趋之若鹜?
目前,摆在眼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挖掘文本资源,借助练笔,既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深挖文本内涵,升华主题呢?下面笔者结合四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练笔在教材文本学习中的几种不同形式,以求教于同仁。
一、“倾吐心声”式
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它应该是来自于学生的“内驱力”和“原动力”。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必须寻到源头活水,方有清甘的水喝。”那么,作文的实质究竟又是什么呢?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语道破:“它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歌唱出来的。”这应该就是学生内心世界的流露,让学生“吾手写吾心”。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他们有些老练,有些圆滑,会编撰,如何杜绝这些现象,就要在练笔前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把自己真切的情感寄寓于字里行间。情动于衷而行于文,使练笔真正成为“童心、童真、童趣的流露”,还习作教学以本色。
例如:《将心比心》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推门和扎针,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理解别人,宽容对人的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中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语言精炼,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力。第二件事——扎针,在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还不能扎进血管——“眼见针眼处鼓起了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到结尾时母亲对护士说的一句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在读了文本后,不禁想到“我”的情感由埋怨到温暖与幸福,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什么?“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从中“我”领悟到了什么?正好利用这个作为练笔支点:
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我”终于明白了:“_____________。”
这一训练点一出,学生个个思绪如泉涌,从不同的角度倾吐了心声——
生1:母亲,您对我太好了,我也一定要像你爱我一样爱你一辈子!(感动的角度)
生2:我真是太不体贴人了,如果我遇上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呢?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自省的角度)
生3:人与人之间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理解别人,宽容对人,别人也会同样回报你。相信只要人人将心比心,必定获得快乐与幸福。(悟理的角度)
生4:以后,我一定会……(行为转化的角度)
…………
此时学生的练笔将对“人与人之间要宽容、理解对待”这一零散的、渐渐模糊的认识集中起来,提炼出来,形成了文字,形成了人文思想中一个稳固的印痕。鲜活的思想融进了童真、童趣,抒写着他们精彩的内心世界,放飞着自己的灵性。学生用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感悟,在抒发情感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与语言的同构,这多元化体悟不只是延伸了课文的情节,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挖深了课文的内涵,升华了课文的主题,一种心潮涌动的课堂景观出现了。
二、“仿写创新”式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段落适合学生模仿。仿写是引导小学生领悟作文方法的有效途径,学生如果能善于模仿范文写作,就能从中学到有用的东西,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抓住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或精彩段落,引导学生仿写。“仿写”从形式上,可学习范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而在内容上应抒写自我之境、自得之情,从而达到“纳新”之效果。
《桂林山水》一课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而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描述使段落结构典型顺畅,读来给人无限美的享受。学完段落,我趁热打铁,请学生选择自己亲眼所见的一处风景,用上本课的句式写一个片段。请看学生仿写的几个片段:
我看见过滚滚东去的长江,也看见过蜿蜒曲折的小河,可我最喜欢的还是老家附近潺潺的溪水。小溪的水真动听啊,动听得像小姑娘唱出的婉转的歌声;小溪的水真清澈啊,清得可以看见溪水里的鹅卵石;小溪的水真活泼啊,永不停息地奔跑着。啊,小溪!你让我觉得——美!(项俊男)
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千岛湖的清丽、太湖的辽阔……但我从没看见过像家乡这样的湖。这个湖真绿啊,绿得好像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但给人感觉很脆弱,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打碎似的;这个湖真静啊,静得像是一面磨得光滑的镜子,能映出人的影子来;这个湖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一条条鱼儿在水中快活地游着。一阵微风吹来,湖面上泛起一道道水纹,显得波光粼粼。(李秀英)
学生依托文本的语言,结合自己的体会,“辞以情发”,诉诸文字,既有“课”的影子,又是心灵的折射。以上这两位学生所写的句中很多语句源于课文,如“绿得好像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读这样虽稚嫩却充满童心、极富童趣的语言,谁不被感染?而这鲜活灵动的语言,源于头脑中“库存”的语言与文本中“吸纳”的语言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因此,文中既有“仿”的痕迹,更显“创”的内容。而通过这种仿中有创的练笔,学生从不同程度上开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乃至创生了文本的新资源。这样就让学生在创生语言的同时很唯美地吸纳了文本内涵。
三、“故事续编”式
语文程教材中不少课文写至高潮时,便急锋收笔,看似结尾,却隽永无穷,这就为读者创造了一个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宝地。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联系文本和自己的经验,续编故事,对文本进行延伸。这是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想象空间大,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及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的发展。学生的灵性也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恰到好处的课堂练笔同样可以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夜莺的歌声》这个战斗故事以小男孩坐在河岸边吹着口哨执行新任务作结尾,给人一曲终了而意犹未尽之感,实为神来之笔。教师在此设计这样一个练笔:把课文的结尾部分删掉,请学生续一个结尾,要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学生争相叙述着内心的想法,个个都想一吐为快,写作欲望已被充分激发,课文内容的创造性延伸,课文情境的合理性推测,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新的层面,对课文中心的感受达到了新的境界。
在这一训练过程中,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能挖掘文本意犹未尽之处,找出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来。让学生植根于书本,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练笔,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练笔时“无米之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练笔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天地里自由自在地飞翔,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迸发了创新的火花。
四、“写读后感”式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课文学完,对学生特别有触动,头脑中或多或少有些想法。这时,教师不妨趁热打铁,布置学生写写学习之后的感想,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一些较为零乱、不成文的想法、念头系统地梳理一下,写一篇读后感。
学完《中彩那天》一文,让学生谈谈感受:父亲这样的行为你理解吗?日常生活中自己能做到父亲那样吗?鼓励学生交流,然后写篇读后感,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感受,相信这样的文章一定能写得真实感人。
学生在练习写的过程中,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但应注意,不要把自己的观点硬塞给学生,也不要给学生定要求,如字数什么的,随学生发挥,可长可短,文体不限。把写的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阅读学生的读后感,真会有一种精彩纷呈的感觉,有评论,有诗歌,有配上文字的图画等等,学生的创意无限!
五、“时事练笔”式
在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这不仅是“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问题,更是明确地告诉我们:与生活接轨,与时俱进是学好语文与写好作文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在文本可生成处开发资源,创设练笔的桥梁。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文本,特别是记写一些英雄人物的,如《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黄继光》等,由于学生离那个年代太过久远了,所以往往对学生的影响不深,因此,让现代的学生了解现代的英雄很有必要,如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奥运冠军刘翔、爱心歌手丛飞、女公安局长任长霞、解放军孟祥斌等这些人物曾那样震撼着我们的心,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观看有关时事,阅读有关报刊,或上网查找资料,来了解英雄,走近英雄,写一写人物小记。
当然,练笔的形式绝不仅仅是以上几种,以上只是我凭经验总结的一个仅限于文本结尾的几种练笔训练方式。但丰富的训练形式无疑为学生作文的笔端增添了许多生动的色彩,既进一步厚实了阅读教学的内涵,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自己的作文素养,让写作水平发生质的变化。
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本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课堂练笔的潜在价值,取决于运用者适度地开发教材的潜在资源,适时地利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只要从学生、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有效地利用好课程资源,深入挖掘课文的文化内涵,把握文本,发掘文本,那么无论从哪个角度去选择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设计如何形式的练笔,都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深挖了文本内涵,升华主题。简简单单的练笔,实现了在文本结尾处的妙笔生花。我们必将不遗余力地继续研究,更为努力地丰富练笔方式。我们努力着,进行着……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7.
[2]盛茉珠.依托课文,想象练笔.山东教育.2 0 0 6.6.
[3]抓住契机,灵动演绎.小学教学设计.0 0 6.10.
[4]语文课堂练笔的落点选择.小学教学设计.2 0 0 6.10.
[5]随文练笔能提高鉴赏水平.小学青年教师.2 0 0 2.2.
[6]李联翠.浅谈小语教学中的读写结合.h t t p://w w w.g h e d u.n e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