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教材教作文的途径
2012-08-15焦静
焦静
(镇江市江南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8)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学生精神营养的主要来源,是语言学习的范本[1]2,充分发挥教材的典范性作用,将作文教学渗透到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可以使作文教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笔者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谈谈用教材教作文的一些心得。
1 用教材教作文的可行性
语文能力从外延特征看,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1]3。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表明:“应用”是五段教学法中的最高层次,前四个层次“预备”、“提示”、“联合”、“总括”都是为之准备的[2]。纵观语文课堂教学,听、说、读是经常为之的,可看作是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前四段,而“写”就是第五段。每一节语文课都是在为“写”做准备,应该充分用好教材,上好语文课。
2 用教材教作文的途径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教学要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及写作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2.1 朗读背诵,增强语感
语文教材是以典范的语言作品作为教材的主体,学习使用规范的语言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使用规范的语言呢?首先要培养语感。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让学生直接参与感知语言的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通过朗读、背诵,积累名言警句,熟读重点语段,学生把精美的、典范的、标准的现代汉语语言牢牢地印在心里。将主体观念情感转化为文字表现[3]。
熟读了妥帖的的文章,习熟于种种变化的句式和虚字的安排,写作时,自然不会出现生硬不妥的句子,运用虚字也渐渐合乎规则了[4]67。一篇文章作者的感悟与思考往往集中于一段或几段中,其他段落则围绕此段展开。只要对此段反复诵读,学生就能够迅速掌握全文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积累优美的语言。这种选点精读的教学方法[5],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写作水平。
2.2 斟酌字句,锤炼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外在表现,用什么词表达思想,以及用什么词能更生动更形象更明白地表达思想,教师教学时要格外关注这些,引导学生养成斟酌字句的习惯。长期地在阅读教学中贯穿语言品析,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性与生动性,对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裨益。
在教授小说《窗》(苏教版八年级下)时,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重点体会人物的性格。
文章本身对两个病人没有做一个字的评价,但读完小说,我们心中会涌动着鲜明的爱憎,会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为什么呢?因为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课堂上学生找到“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立即赶来。”这些加点字告诉我们,靠窗的病人已经生命垂危。有学生说,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更能表现出不靠窗病人内心的冷酷,自私自利。帮助靠窗的病人是易如反掌的,可是他的内心被自私、邪恶笼罩了。以此来反观作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文学的世界里,要让细节去征服读者,要注意炼字,考虑好每一个字表达的情感及言外之意,从而启发读者的思考。
后来学生在作文《打饭》中写道:“又是一堂物理课。临近下课了,我右手拿着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而左手已经悄无声息地伸入书包,慢慢地拉开拉链,偷偷地抽出饭卡,紧紧地把它握在手中。看着电子表上的数字在不紧不慢地跳动,我的心也随着它的节奏跳动着。‘五四三二一’,我在心中默念着。”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一个在课堂最后几秒钟急于吃饭的学生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微妙的心理正是由一系列细小的动作体现出来的,细节描写表现出很强的生动性。
2.3 紧扣特点,学习手法
用教材教作文,可以结合文章的特点,就某一种手法、技巧进行训练,加深体悟。
以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为例。课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由花及人地展开联想。学生逐渐明白,要根据“物”的特点寄寓其深刻的内涵(如崇高的精神,人生的感悟)。这种手法学生运用起来相对难度较大。教师先进行一句话练笔。以“螺丝钉”为例,学生写“渺小算什么,重要的是坚守岗位。”以“信鸽”为所托之物,学生写“距离算什么,重要的是完成使命。”对“物”作一句话练笔,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能了解学生对“托物寓意”这种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在之后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围绕“一句话练笔”的内容,对所托之“物”作由外到内的描写。螺丝钉的外在特点是渺小、普通,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但是每一部机器都离不开它,它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由此,学生产生许多联想。比如,赞美社会上普通的劳动者,感慨自己平时的好高骛远……,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思路基本都是清晰的。
2.4 理解文本,感悟生活
积累了语言,学会了手法,学生仍感觉无话可写,感觉生活单调,作文素材匮乏。应重视情感态度对写作的影响,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4]69。笔者认为,文本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联系实际,感悟生活。
《紫藤萝瀑布》中由花及人的思考,前提是作者观察到了藤萝花繁盛、蓬勃的生命力,而后才展开了关于生活、人生的联想。生活是最好的课堂,而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悟生活中的情思,让学生懂得我们生活的家庭、学校、社会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我们生活在红花、绿草、蓝天、白云之间,我们不仅感受到真善美,也会看到假恶丑。只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用一颗火热的心去体验,用智慧的大脑去分析,就可以写出一篇篇真挚感人的文章。教学的美感在于让儿童不断地获得丰富的想象,常常处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中。伴随审美的愉悦,幼小的心灵无拘无束,思维在笼罩着美感的情景中自由驰骋[6]。
当然,“用教材教作文”的途径并不仅限于这些,但不管采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根据文本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用教材教”的目的是为了“活化”学生的思维,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用教材教会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课堂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1-47.
[3]余桂君.王国维境界说对高中作文的启示[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3):34.
[4]杨再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辅导[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5]余映潮.初中赛事综述[J].语文教学通讯,2011(9B):16-18.
[6]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