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标题探讨
2012-08-15贾守水
□ 贾守水
(南阳电视台,河南 南阳 473000)
有很多人把标题比作一篇文章的眼睛,而这双眼睛在电视新闻作品中,对于观众的视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字斟句酌,贴切蕴藉的好标题常常可以强化主题、评价事件、诠释内涵、激发共鸣,其蕴含的比喻、象征、暗示、呼唤等意境是观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获得新闻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这是画面和声音这些传播要素所无法代替的。
电视新闻作品往往只有一个标题,一般是以伴随着图像声音方式出现的,而鲜活优美规范的画面,甜美而充满磁性的声音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观众往往会目不暇接,声音充溢着耳朵,进而连接大脑思维,很快就会沉浸在画面和声音营造的情境中去,这时,很容易忽略处在屏幕下方的标题了。所以电视新闻标题要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新闻的要旨,力求简明,出神入化,让人过目不忘,才能凸显它作为一部作品的重要要素,熔铸在一个整体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那么如何把电视新闻作品的标题做得准确、鲜明、生动呢?
电视新闻标题首先要突出新闻价值。要优先考虑新闻的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要最能说明主题的典型事实,即新闻标题就是作品的主题。
“官帽子的分量”,这则电视新闻消息的标题是上世纪90年代南阳电视台制作的,说的是基层领导如何从自身做起勤政为民的,事实本身的新闻价值不必细说,单说这个标题,既体现新闻价值,又鲜明、生动、新颖。
重要性是指新闻事实对群众利益、社会生活、国内国际发展形势有重要影响。制作这样的新闻时,在标题中就应首先体现出来。
例如,2011年南阳市突降特大暴雪,对市民出行、供水供电及对各种城市设施都造成了很大影响和破坏,然而对农业生产却非常有利。特大暴雪是市民当时面对的重大事件,于是南阳电视台制作的一期特别节目《南阳突降特大暴雪,是利?是弊?各陈说》。特大暴雪有利有弊,记者采用进行时的方法,动态地报道雪中呈现出来的各种现象,通过采访不同的人,陈说了利害关系。手段新颖,形势创新,而报道过程都是标题所规定的范围内,标题是采访前制作好的,体现了特大暴雪的重要性。
电视新闻作品标题也要讲究语言凝练、精当、表现力强。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对唐朝诗人贾岛作诗刻求准确、传神的真实写照,而“推敲”的典故更是体现了贾岛对文字的把握和斟酌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力求达意准确、生动、感人,如临其境。你想在月光下,四周万籁俱寂,一老僧来到一座古刹门前,想进去———这一意境,如此传神,贾岛随口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诗句,是推?是敲?当然,后来经过高人的指点,用了更巧妙地“敲”字,才有了传世千年的诗句“僧敲月下门”。
古人作诗惜字如金,反映了古人做学问做事的态度和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精神,为今人留下了千古诗篇。今天,我们制作电视新闻作品的标题,就要有惜字如金、孜孜以求的精神,才能使电视新闻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达到传递信息、激励社会进步的作用。
2011年夏季,我们南阳电视台《宛都播报》策划了救助贫困大学生系列活动,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两集的标题“让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风雨之后阳光闪耀”,这两篇分别说的是两个贫困学子在困难面前的淡定和超越。标题制作得非常生动、新颖、形象,看后令人感受到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定意志。
要想把标题制作得更生动形象,可以经常运用修辞手法,把标题的词句修饰得生动些、优美些、感人些,给可视性强的好新闻包装上可说性强的好标题。
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制假售假,干扰了正常市场经济秩序,给人民身心造成极大危害,特别是表现在食品方面的弄虚作假,更让人们谈吃色变。2011年秋季,南阳市水果市场上连续出现了带有蛆虫的蜜桔,一时间,市场上的蜜桔无人问津,依法经营的本地蜜桔种植大户在蜜桔销售上也陷入困境。为了给这些人一个说法,让他们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技术监察部门为合格蜜桔标上了质量监督卡,让市民放心地买,放心地吃。于是记者根据这条新闻制作了这样的标题“质量监督卡给本地蜜桔上户口”,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以桔拟人,说来亲切,充满关怀。
当然,修辞方法有多少种,像比喻、对偶、排比、设问等等都可以用来制作标题,如果能运用得恰如其分,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动、鲜明、准确、引人入胜。
另外,电视新闻标题在句式上也要讲究,要根据报道的内容选择适当的句式形成标题。常见的陈述式“蔬菜冬储鼓了农民腰包”,提问式“你在他乡还好吗”,抒情式“弘扬扑火精神 保卫绿色森林”,赞扬式“危难之中显身手”,揭露式“非法炼钢 小树遭殃”。
总之,鲜活的标题承载着丰厚的表意信息,是点染、开掘、深化新闻文本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标题的重要性,进而制作好电视新闻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