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改文风看新闻写作形式之探索

2012-09-17刘建馨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4期
关键词:抒情新闻报道散文

□刘建馨

(忻州日报社,山西 忻州 034000)

时下,新闻报道的内容已非昔日能比。特别是自2011年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产生了一大批来自一线、感人至深的新闻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然而,形式上的变革却还未使新闻报道尽如人意。新闻报道的八股味还很浓,“冗长空洞、言之无物”、“文件语言、刻板生硬”等问题仍很突出。尤其是写法陈旧,仿佛消息和通讯就那么几套路数,那么几种规范化、类型化的架式,清新的少,呆板的多;活泼的少,沉闷的多;独创的少,老套的多。实际上新闻工作者不仅要积极地反映形形色色的现实生活,捕捉其中最重要、最生动、最活泼的新鲜事物;还要积极探索最能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及最能为广大读者所乐意接受和传播的新闻形式。这种形式应当是清新的、明快的、比较自由的、不那么规格化的。

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正是创造这种新闻形式的有效途径之一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人提出了这一理论——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应该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改变那种沉闷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快的写法。时至今日,特别是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我认为这一理论更具有现实意义。

散文是一种最富有综合性的文体,这正同报道对象林林总总的新闻相近;散文又是一切文学形式中最自由活泼、最没有拘束的,这正可以帮助新闻冲破一些束缚和模式。更重要的是,散文反映的对象广泛,体裁多样,技巧灵活,值得新闻借鉴的地方很多。

不过,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新闻中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并不是要把新闻统统写成散文,那是不应该也是办不到的。至少,新闻纪实,散文可以虚构;新闻以记人记事为主,散文以抒情为主;它们之间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所谓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我认为主要是取散文之长,补新闻之短,把我国悠久散文传统中的精华吸收到新闻中来,打破新闻形式上的僵化状态和沉闷气氛,摆脱某些固有的程式的束缚,鼓励和支持作者们标新立异,运用异彩纷呈的写作手法,使新闻文体更为多样化,更适于表现新时期的新生活。

其实,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对我们来说也不完全是新闻写作中的新课题。我国不少名记者的新闻佳作,有一些就是散文形式的。比如范长江的《祁连山北的旅行》,用第一人称写作,具有浓郁的散文游记色彩,但又有别于其他单纯描摹山水的游记,而是尖锐地触及时事,提出了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再如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本是一篇战地通讯,却一向被收入优秀散文选,因为它选材精巧,感情炽热,具有散文的诗意和韵味。

新闻报道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努力

借鉴散文的结构方法,使新闻报道的结构更多变些。讲究构思、布局、剪裁,是散文的传统之一。也可以说,散文的结构是最不拘一格的,所谓散文姓“散”如是。当然,这是形散神聚,决非散乱架子。我们读鲁迅、朱自清、杨朔、秦牧等人的散文,不会有呆板、单调的感觉。而我们笔下的新闻通讯,却往往是驾轻就熟地用几个老框框套套,虽然报道对象迥然不同,采用的结构却绝少翻新易奇,常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其实,有些通讯只要在结构上稍有变化,便能引起广泛注意。

借鉴散文的情思,使新闻通讯的抒情色彩更浓厚些。以情动人,是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有人干脆把感情说成是散文的灵魂,说充沛的感情能使散文“飞腾”起来,这是不无道理的。我们不能要求每一篇报道都有大段的抒情,但是有一些应该跳跃感情力量的新闻通讯,就不应该写得寡淡,不应该只剩下主要事实几条筋骨。值得注意的是,能够拨动读者心弦的新闻,大多激荡着情感的回流,耐得住人们的咀嚼和回味。为了抒情之便,越来越多的通讯还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似乎更近于散文笔法了。当然,不需要在所有新闻通讯里都用这种方法,那会影响新闻的客观性。

借鉴散文的语言,使新闻报道更富于文采。散文的语言美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高亢雄壮之美,有明朗清亮之美,有深沉浓郁之美,有潇洒自然之美……争奇斗妍,美不胜收。新闻报道要不要写得有文采,过去似乎是有一些不同意见的。有人主张新闻明白浅显即可,另有人则力主在清顺的基础上努力做到文采斐然。我是赞成后一种意见的。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说:“口齿不清,拉杂万语,愈多愈多厌。口齿清矣,又须言之有味,听之可爱,方妙。”此语用来说新闻语言,也颇贴切。首先应做到达意正确,在此之后还要讲究生动有力,使意达到打动人心。

要借鉴散文的多种风格,使新闻报道的风格得到丰富和发展。散文可抒情,可议论,可记事,风格是相当丰富的。相比之下,新闻报道的单一就很突出。一位新闻理论专家指出:我们的不少新闻报道像公文,像总结报告,而不少读者又跟着学习和套用这种文体,逐渐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又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报刊,我们的记者。而要改变这种局面,我认为首先应由报刊和记者这方面做出努力,要反对安于老套、蹈常袭故的公文腔、总结调,大胆倡导一些新的写法,提倡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会几种笔法,督促自己去创新,开创新的文风。■

猜你喜欢

抒情新闻报道散文
点赞中国为抒情女高音而作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会抒情的灰绿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抒情和说理,“宗唐”和“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