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入“全媒体时代”党报更须做好“图”文章

2012-08-15许安平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4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党报报纸

□许安平

(石嘴山日报社,宁夏 石嘴山 753000)

在传统媒体(广播、电视和报纸)长期的新闻和信息传播过程中,文字、声音和图像是重要的传播符号,特别是对党报而言,文字是传播信息的基础,但各种“图”早已不知不觉地在传播中夺得主要角色,特别是“图片新闻”。在报刊出现的初期,人们就试图为枯燥的文字表达添加一道“图的风景线”,最初是刻版的画片或地图,后来将图片移植到报纸上。这个图片既有新闻图片,也有新闻漫画,还有时事地图和各种新闻图表。新闻图表简洁直观,让人对经济指标、数据一目了然、便于理解,时事地图可以让人感觉新闻发生的地理方位,新闻漫画借幽默诙谐的画面讽刺或歌颂某些人和事,新闻图片能真实快捷地再现新闻发生的精彩瞬间。

理念的脉络:从文到图→文图配合→图文并重

1990年8月19日,我国报业史、新闻史和新闻摄影史上第一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在银川举行,会议研讨了新华社原社长穆青、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原会长蒋齐生两位前辈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共同提出的新闻报道要实现“两翼齐飞,图文并重”的新理念。会议指出要特别“加强新闻摄影这一翼”。“银川会议”后,中央和地方以及行业媒体纷纷推出摄影周刊、视觉专刊,图片新闻从报纸配角转身为主角,使党报在新闻媒体的竞争中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进入了“读图时代”(报纸讲究用图吸引读者,读者翻开报纸浏览一下图片,就对新闻有所了解)。2010年10月20日,纪念“银川会议”20周年全国报纸总编辑黄河金岸行暨第十三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在银川举行。会议不但肯定了20年前的会议精神对促进新闻事业的改革发展与繁荣做出的贡献,而且再次为新闻摄影发展共谋大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党报的改版,在提到“两翼齐飞,图文并重”时,总有人把这个“图”字理解为“新闻图片”,而把新闻漫画、时事地图、文字图表等武器丢在脑后,不少党报甚至在改革中把美编室、漫画记者“删繁就简”了。如今,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传播进入了“全媒体时代”——综合运用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感的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路、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百度“百科名片”界定语),这对传统的传播手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波。因此,在“读图时代”依然存在、“全媒体时代”悄然来临之时,笔者认为该是到了重新认识、全面认识、准确认识这个“图”字的时候了。

注重图片的科学运用

一张对“图”不重视的党报,一定不是一张抢眼的报纸。但在“读图时代”依然存在、“全媒体时代”悄然来临之时,与不重视图片报道现象截然不同的是,不少党报却还存在着图片使用过滥的情况。比较突出的是明星靓照满报飞。党报是新闻纸,关键在于图片是否能为新闻的主题、观点增辉添彩。

值得一提的是,党报在刊发新闻的时候,应配发一些可以让人感觉新闻发生方位的时事地图和让人对经济指标、数据一目了然、便于理解的新闻图表,更不应该丢弃让读者能通过画面明白讽刺揶揄、警示劝诫、表扬歌颂什么的新闻漫画。在这方面《解放日报》的经验值得借鉴。2002年4月26日,《解放日报》为所刊登的新闻配发了3幅地图。其中一幅是配合我国西气东输消息的示意图,不仅将大致的石油管道走向在地图上标示出来,而且还在边角上将新闻中的主要数字,采用美术字予以突出,同时还加上一张图片,整条新闻在国内新闻版上十分醒目。

“地点”及动态的方位,是新闻写作中必须交代的六个要素之一。在文字报道新闻时,配一张特别的图——时事地图,可以将读者的思绪指向明确的地球的某个角落,方位感油然而生。读者那种理解新闻时的感觉好极了。由此说来,各地各级党报应学习《解放日报》的作法,建立一种制度,鼓励记者、编辑为所采写、编发的新闻配一些时事地图。

海外报纸一般都配有漫画记者或专栏漫画家,为报纸及时提供新闻漫画。我国的报纸不同,一般没有或者很少有漫画记者。过去新闻漫画记者界的老前辈——《人民日报》的方成、《羊城晚报》的方唐和《宁夏日报》的唐西林等在退休后无人接班了。值得庆幸的是像《黑龙江日报》和宁夏的《新消息报》等少数报社还配有漫画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新闻性是新闻漫画的立身之本,失去它也就失去了新闻漫画的存在。就新闻漫画的作用与价值来看,选择新闻性强的重要题材进行创作,无疑对社会影响大,起的作用也大。

准确展现图片的新闻价值

新闻图片报道是“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方针中“图中之重”。因此,摄影记者在拍摄新闻图片时,图片编辑在编发新闻图片时,一定要尊重新闻摄影的规律,充分考虑新闻摄影的长处:即视觉冲击效果。新华通讯社原社长穆青曾经讲过:“一个图片,一个文字,这是新华社腾飞的两翼,缺少哪一个都飞不起来。文字报道再多,时效再快,也不能代替摄影。”

摄影记者拍摄图片时,应考虑镜头感。所谓镜头感有三个衡量标准:一是新闻能够被画面展现,特别是人物的内心世界。2007年12月13日,浙江《南湖晚报》刊发了一张新闻图片《何琦忠孝难两全病榻别父踏征程》。这张图片语言精练的无以复加,让人叹为观止,在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摄影作品复评中获金奖。二是新闻背景及其环境能够被画面展现。中国A股在2007年10月16日星期二创下6124点的高点后一路下跌,到2008年1月22日已经下跌了3个多月了,上证指数已经下跌到4500点。《嘉兴日报》摄影记者沈志成到证券交易所采访,一张《股市全线飘绿 股民玩牌“压惊”》的图片第二天见报了。三是新闻场面具备较强的冲击效果,即能通过图片的新闻性和画面的构图共同形成使人共鸣的高潮。《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拍摄的希望工程经典之作《大眼睛的小姑娘》、《天津日报》记者祁小龙拍摄的“荷赛”获奖组图《中医减肥》中的《针灸减肥》以及《绵阳晚报》记者杨卫华在“5·12”汶川地震中拍摄的《敬礼娃娃》等都是这方面很好的典范。

新闻图片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主要靠抓拍来完成。当新闻变成新闻图片时,新闻就形象化、画面化了,它的内容必须用生动感人的形象和画面表现出来。

合理编辑剪裁增强视觉冲击力

有人说在“新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纸质版党报”可能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网络版党报”,那时讲究用文、图、视全方位报道新闻。其实用文、图、视全方位报道新闻的时代已经来临,也恰恰说明在党报出版(无论是纸质版还是网络版)工作中,图片编辑(或视觉总监)的作用举足轻重。把关图片的技术指标、编辑剪裁图片、监督党报的视觉艺术等都是图片编辑(或视觉总监)的日常工作。就说对新闻图片进行选择剪裁吧,这也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因为刊登在党报上的图片,并不一定是记者如何拍摄编辑就如何编发。

2005年5月22日,《宁夏日报》刊登了组图《养老院里的小男孩》。在6幅图片中,有5幅图片在构图中出现了人物“头顶被削”的现象。经过了解得知这是编辑剪裁的结果。原来摄影记者在拍摄这组图片时,怕“头顶被削形象不全”影响视觉效果而拍摄了全头图片。但编辑在编发时在原图的基础上采用“开放式构图”的手法,剪裁了部分画面,让头顶不全的形象更好地表现了小男孩的面部表情、眼神及手部肢体,从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张扣林.视觉三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2.戎炜许安平.新闻图片拍摄与编发技巧.中国地市报人,2009年第9期

3.郭 悦.图片编辑的策划能力.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12月22日

4.林文斌.图片在时事版面中的表现和运用.中国地市报人,2005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全媒体时代党报报纸
报纸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