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12-08-15王春花
王 瑾,王春花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杭州 3100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全国青年学生寄予三点希望,要求全国青年学生需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祖国的前途是十分关心的,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在一定条件下,就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
1 当代大学生理想和信念教育的现状
1998年我国的普通高校在校生数是340万人,1999(扩招的第一年)高校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达408万人,2011年达到660万人。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在过多家庭照顾下长大的,有很强的优越感,缺乏人际交往的训练和艰苦环境的磨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自我成长为中心,自我期望值高与现实实现率低、对环境要求高与自身奉献低的两个矛盾,面临来自学习、生活、就业三方面压力。尤其是一些长期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很弱,面对挫折和新的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不强。这就使得原来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教育,对这代大学生难以发挥作用。为及时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为高校有关部门的教育工作和系部教学管理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笔者对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浙江省内数所高校进行了 “大学生思想动态”的问卷调查。问卷分为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三个部分。以大一、大二年级中学生干部、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主要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11份,回收311份,回收率100%。
问卷1~8题围绕学生思想设计,反映学生的价值观念、人生理想、关心国家时政等。调查结果显示,67.2%的学生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人格是否高尚,63.0%选择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43.6%觉得是生活过的是否舒适、潇洒,36.3%取决于是否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可见,人格问题在学生心目中很重要。
37.7 %学生的人生理想是自己享受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72.7%的学生偶尔关注一下热点的问题,其中59.3%的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与同学讨论国家政策、政府行为等政治问题。可见大学生政治观念比较淡薄。
目前对自己人生前途的态度,48.5%的学生选择奋力争取明天的幸福,21.2%的学生抱着很乐观的态度面对。大部分学生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并且把学校期间能力的培养看得比学习成绩还要重要。
问卷9~22题围绕学生学习设计,反映学生学习动力、学习中的困惑、实习就业等。调查结果表明,55.3%学生认为上大学是为了提升自我,为参与社会竞争做准备,26.0%的学生是为了找份理想工作,6.9%的学生为是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45.1%的学生认为在大学里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获得学习与思考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社会大发展,学生们也趋向于现实,更多的考虑自身的发展,已很少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带有时代烙印的求学志向。关于在大学学习中碰到的最大困惑的调查显示,29.6%的学生觉得是想学的东西学不到,不想学的东西必须学,学习目标模糊占20.7%,学习动力不足占27.3%,其中有70.4%的学生认为动力不足的原因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力普遍缺乏,主要是学习目标不明确。
52.6 %的学生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36.2%的学生是不喜欢也不讨厌,8.9%的学生是不喜欢。其中,58.2%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的学习很重要,应该花很多时间。而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32.2%的学生认为要视情况而定,30.9%和26.3%的学生分别在3个小时或以上和1至2个小时。可见,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还是不够的,当学习与业余活动、干部工作有冲突时,58.3%的学生尽量在学习与活动、工作之间达到平衡,只有11.6%的学生偏向学习。对于大学考试中的作弊行为,66.9%的学生认为违背了诚信原则,应严惩;17.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反正自己不作弊就行;10.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自己有时也需要作弊;而5.0%的学生觉得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学校没必要管。对于经常旷课的现象,56.3%的学生觉得是缺乏组织性纪律性的表现。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是反对作弊和旷课这些不良行为的。
12.2 %的学生对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就业前景感到非常乐观,充满信心和比较乐观,53.1%的学生表示有一定的信心。而30.2%的学生感到迷茫,缺乏信心。其中51.85%的学生以实现人生目标为就业最主要的目的。随着近年来学院声誉快速提升,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前列,学生就业心态普遍乐观,就业目的端正。
另外,学生觉得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依次是相关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技能、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竞争能力。
问卷23~29题围绕学生生活设计,反映学生业余生活、心理等。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一般通过学习看书、上网、体育锻炼、听音乐、参加校内外活动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在生活中感觉最苦恼的问题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校内竞争激烈,学习紧张;不能平衡学习实践时间,三年的大学生活,短暂而忙碌。其中,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与就业挂钩,订单班等提出的技能条件、能力素质等让学生倍感来自校内外的竞争压力。而随着压力的增长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目前,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度高,调查数据显示:42.8%的学生每周上网的时间在10小时以内,30.5%在10~20小时,14.5%在20~30小时,6.1%在30~40小时,2.9%在40~50小时,1.3%在50小时以上。结果表明,还是有小部分学生上网时间过长,沉迷于网络。
2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2.1 要在满足当代大学生成长需求上下功夫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个性培养和自我设计,越来越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此,必须热切关注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满足他们成长中对理想信念的需求,让他们切实认识到理想信念教育受益终身,从而更能自觉、主动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经常性的调查研究,洞悉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健康引导、心理疏导工作;要组织开展好 “心理健康月”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理性对待爱情和挫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的生活理想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理想,教育学生要从生活小事做起。因此,通过 《大学生生活指导》、《形势政策》等课程,通过举办各种讲座,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即通过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相互联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保持俭朴的生活作风,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念,是我们教育学生树立生活理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2 要在营造宣传氛围上下功夫
由于信息更加公开,传播更加快捷,发泄情感的方式更加直白,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加容易捕捉,思想脉搏也更加容易把握。为此,一要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做到既适应形势需要,学生又喜闻乐见。二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以典型的实例感染学生、以大好的形势提振学生、以美好的前程激发学生成长成才。三要大力扶持学生社团建设,由学校团委牵头,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志向相同、兴趣相近、爱好相似的原则组建和发展学生社团,重点培育学习型、学术型、创新型的学生社团,把广大学生组织、活动在社团的周围,成为学生的主心骨、向心力、开心果。四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精心策划,形成微型活动天天有、小型活动周周有、中型活动月月有、大型活动季季有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极大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五要宣传部和招就处、各系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招生就业工作的宣传造势。六要掌控校报校网广播站宣传橱窗这些宣传阵地。
2.3 要在准确把握理想教育目标上下功夫
2.3.1 职业理想
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是教育学生在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后,要爱岗敬业,保持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通过 《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举办讲座或与企业联合举办模拟应聘,检查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缺陷,对综合素质进行再提高,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能力。对他们进行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需要的教育,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艰苦朴素和奉献精神。教育他们为社会做贡献,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2.3.2 道德理想
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把培养青年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确立坚定的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政治方向。
2.3.3 社会理想
高校要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理想教育,树立社会责任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2.4 要在科学设计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上下功夫
2.4.1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加强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和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念教育,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的系统学习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通过人生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把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的理想统一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追求高尚的人生观;实现人生价值,一方面积极向社会作贡献,另一方面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肯定,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同时,还可邀请领导或专家给学生做报告、开讲座,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介绍国际国内形势、学科发展动态等等,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理论修养[1]。每年的新生始业教育是新生踏进大学校门重要的第一课,也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新生一进学校就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就业观和人生观,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可以将新生始业教育,分块分阶段开展,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
2.4.2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中国,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大集体。通过引导大学生对中国现状的纵横比较,使他们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客观地评价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所出现的问题。培养大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成就感,以及与世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意识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是自身不可推卸的责任[2]。诚然,重要的是要把德育教育落实于细微处!2009年9月22日,世界排名第24位、亚洲第一的香港大学,向一位只会写五个字的老太太—袁苏妹颁发荣誉院士证书,以表彰这位82岁老人勤勤恳恳为港大服务了44年,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是 “对高等教育作出特殊的贡献,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的最高褒奖。香港大学学生事务长在授衔赞词中这样讲到 “很多人知道,大学堂有三宝:旋转铜梯、四不像雕塑和三嫂。三个宝贝搬不动、移不走,三嫂永远是大学堂之宝,亦是香港大学之宝。”三嫂即袁苏妹!她的精神实质就在于 “拎出个心来对人”[3]。因此,珍爱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就是最伟大的爱国主义与崇高的人文精神。
2.4.3 集体观念、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教育
集体主义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能够激励人的社会责任意识。集体主义是以社会主义集体为价值目标,以个性发展为前提,它可以增强个体的主人翁责任感。然而个体对社会,个体对他人的责任离不开人的自我责任意识。很难设想,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能为社会、为他人负责。自我责任意识,意味着个体的自律。然而,每个成员只有发扬团队精神,培养集体观念,自觉承担责任,履行义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才能逐步培养自己作为一个集体成员的责任心。人只有具备了自我责任意识,才能进一步上升为社会责任意识。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青年学生: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努力成为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1]杨礼富.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体系构建的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理论(中旬),2011,(2):53-54.
[2]赵小平.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J].共产党人,2009,(11):1.
[3]国家行政学院.不识字的院士[M/CD].北京:国家行政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