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多媒体情境教学之风帆促课堂教学之高效
2012-08-15黄秀娟
☆ 黄秀娟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南光中英文学校,广东佛山 528200)
所谓多媒体情境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创设出一种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很强感情色彩的场景和氛围,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共鸣,把学生的认识过程置于特定的环境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教学内容,深入体会其思想感情,从而形成教学的高潮,这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因此,语文课中作为主体教育的教师应目中有学生,课中有情感,丢掉课堂教学那冷冰冰的知识惟我独尊,把简单的演绎推进换成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情感意志的活动。让学习材料、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交流融会,形成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涌起情感的波澜,在入情入境中感受学习,加深体验,生动地学习。那如何巧妙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语文教学更高效呢?
作为教师,我们值得肯定的是在当前课改春风的吹拂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各种情景教学模式的广泛运用,推动着教学的不断创新、发展。但是,我们也发现过度的情景渲染、错误的情景安排、轮番登场的表演……不但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削弱了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合理地扬起情境教学的风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体自主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巧用现代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涟漪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教学中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处于非常亢奋的学习状态,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现代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自然是水到渠成。所以,笔者在执教《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当讲到课文第二自然段: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笔者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
师:从这段的外貌描写中你感悟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生:很穷、很简朴的老人。
生:即使自己生活再苦也要喂海鸥的老人。
生:爱海鸥胜过爱自己的老人。
生:……
师:同学们这个老人叫吴庆恒,请看大屏幕。
笔者以课件的形式出示老人与海鸥相伴的温馨场面,并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声情并茂地朗读吴庆恒老人的简介,用多媒体创造了一个感人的教学情境,学生在画面、音乐及朗读声中,无不为老人执着的爱所感动,有的学生还真情流露流下了眼泪,他们从视觉、听觉上深入文本,体会画面的真情、感悟着老人对海鸥深沉的爱。教学寓于情境中进行,学生在感人的情境中走近人物形象,情感在无声中荡漾、人物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无声无息地内化……这样就有效地调动学生内在的感情积累,使学生入境生情,以情促悟,学生纷纷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真情实感。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生硬地解说,学生盲目地受教,一堂课下来,教者轻松,学者有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走近文本,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涟漪,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实效课堂!
二、适时选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所以,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展示,令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教学活动中,还要密切注意把握各种教学时机,渲染情境的氛围,使学生随着教学活动的步步推进,感受也随之清晰、深刻,体验也随之不断深化、升华。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略读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适时地播放了“神州五号”飞天的视频画面,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适时地提出:看了视频后,你知道课题中的“千年梦”是什么吗?这个“千年梦”是如何圆的呢?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侃侃而谈,对文本的理解也就在学生的兴趣驱使下拉开了序幕。随后教师再现航天人为了实现“飞天梦”而不懈努力、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画面,让学生畅谈感受,教室里充满相互探讨,互为学习的气氛,航天人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学生的讨论声中不言而喻。可见在教学中,精选与课文相关的资料,适时补充,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在深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中生动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尽显语文课堂的朝气蓬勃之氛围。
三、用多媒体巧创情境,引导学生尽情展示自我风采,尽显高效课堂本色
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让孩子扮演与课文相关的角色是很有意义的。角色的出现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让他们以特定的角色去学习教材内容,或朗读复述,或报告见闻,或演示操作,或描画表演,都促使学生带着情感色彩去学习。儿童在情感趋动下,主动投入的那种“力”,是无法遏制的。教材中原有的逻辑的、抽象的内容,一下子变得那样生动、形象、真切。这正是在特定情境下,角色转换所产生的积极结果。他们在重现故事情节,扮演和学做角色这一兴趣活动中,深入理解和感悟了人物内心世界。如:在教学《草原》一课,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我是小导游”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做小导游介绍草原的美景和风土人情,只见学生一个个都成了“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小导游,草原的风光美景,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被小导游们介绍得淋漓尽致。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有了展示自己风采的平台,热情满怀地挥洒自己的智慧,呈现自己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生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融不同的情感于其中。语文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学生和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三个情感源点。教师应善于用形象、直观的表达方式创设情境,以情生情,让学生感受体验形象的鲜明性,进而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最终目的。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置情境,适时地运用情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促进他们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