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创造 快乐作文——小学生作文教学实践及反思
2012-08-15安徽
安徽 王 茗
语文课程改革以来到现阶段,我国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笔者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兵,工作中不断实践,努力探索作文教学之路,经常深入地反思,写下一些不成熟的文字,集录于此。下面就以我在作文教学田地里的一次失败经历为开篇!
“败 走 麦 城”记
十六年的小学语文教学,我在作文指导方法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出一些经验,然而这次却跌了个大跟头。
事情是这样的: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作文竞赛,教导处主任征求我的意见,我们一起制定了每班选出十名学生,统一命题,再从中评选出优秀作文的方案。我所带的四年级,平行班级三个,我班学生作文成绩一直不错,可最后结果让我十分意外,感到有种败走麦城的感觉。精心挑选的十名学生只有一人获了个三等奖。每当想起这件事,我都感到有种沉重的愧疚。
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并没有什么失误之处,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此次比赛题目是其他年级的老师所定,要求指定几种小动物,任意组合,编写一篇童话故事。这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我曾经让学生写过几篇类似的童话故事,同学们写的都还可以,怎么会这种结果呢?!
抽取了本班学生的作文,和其他班同学的作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了问题所在。本班同学语言通顺,文章结构严谨,结尾也没忘记点题——说说童话给人的启发。而其他班同学的作文虽然没有我班学生在语言文字上的规范,但在立意上要比我班同学作文新颖得多,这就是失误之所在!
得到这个结果后,我继续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平日我紧紧扣住“课标”,认为四年级的小学生只要能够通顺、完整的叙述也就可以了,没有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学生作文大多是合乎要求但缺乏新意,缺少精品。找到病症后,我有种释然,感觉在追求语言、结构规范的基础上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大胆作文,大胆想象,大胆突破!
“败走麦城”的感觉让人难忘,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情!至少让我在作文教学上又前进了一步。
小学生作文指导 ——“猜”
平日,笔者经常抽出时间,给学生们读一些优秀作文。今天的自习课也不例外。刚刚读了个题目《放学路上》,我突发奇想,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猜猜作文的内容呢?于是,话锋一转:“大家想一想,作者会在自己的作文中写些什么内容呢?”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要回答,我强调:“不要急着回答,认真想,大胆想,也可以用笔记下自己的猜测”。
十分钟后,“故事大王”李梦琪早已经按捺不住,抢着说道:“放学路上,小作者和好朋友为了讨论一道数学题,争得面红耳赤。过路行人误以为吵架,最后了解情况后,帮忙解决了问题,俩人才一起愉快地回家。”接着,“小作家”王彤彤也不示弱地说:“我的猜想比李梦琪精彩。放学路上,小作者发现一个佝偻着身体、满脸灰渍的老人在苍蝇满天飞的垃圾币筒里捡拾塑料瓶,仔细一看,竟然是平日里自己要啥给买啥的爷爷时,我不禁流下了眼泪。”这时,平时不爱发言的李鹏同学,有点紧张地说:“在放学路上,可能小作者看到自己的爸爸搂着一位年轻漂亮的阿姨,他偷偷地跟在后面,怕爸爸发现了他”……
听着孩子们积极踊跃的表达,富有个性的想法,我随即鼓励道:“我先不读原文,看大家兴致这么高,干脆把自己猜的内容以《放学路上》为题,写篇小作文吧。等大家都写完了之后,老师再读原文,大家比较一下,看看自己的猜测与小作者的有什么异同。”大家一致同意,便愉快地作起文来。
待孩子们完成之后,我把原文呈现出来,让孩子们分析、比较,看看与小作者写法上、选材上有什么不同,哪个地方写得比自己精彩,哪个地方自己写得比作者精彩,孩子们听得认真,分析得头头是道。无形之中,我感觉孩子们逐渐掌握了构思作文、修改作文、欣赏作文的本领。
“猜”作文的游戏已经结束了。不,没有结束,还将继续进行……
小学生作文指导 ——“评”
记得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说过,大意是小学生作文讲评课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及水平的有力手段。
平日里,笔者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也特别注重学生习作的点评。倾听学生稚嫩的声音朗读着习作,我会不失时机地抓住作品中精彩之处,毫不吝啬给以鼓励。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也会准确捕捉,当面指出,以帮助孩子们及时修正作文,让其明白如何表述更为准确、恰当。经过两个学期的训练,我班孩子们都乐于接受这种“点评”。
当然,我也遇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极不情愿当众朗读自己的文章。细分析其原因:很多孩子是没有勇气,不够自信,所以不敢在大家面前把作文“晾晒”一番。其次,孩子大了,也不愿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吐露出来。我想:无论哪种原因,都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鼓励,让孩子们养成敢于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在点评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切勿忽视学生接受他人建议或批评的心理素质培养,以避免点评时,个别学生出现消极心理,从而产生负面影响。
除了老师当堂点评作文的方法之外,笔者还时常采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评的方法。鼓励孩子们要对同学的作文进行鸡蛋里面挑骨头般地“解剖”,哪怕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以此培养孩子们的“火眼金睛”。当然,对于被评者习作中精彩之处,我教会孩子们要学会欣赏,告知孩子们欣赏他人不仅是一种水平,更是一种人品,欣赏别人自己也会快乐!
笔者认为:此举不仅可以提升“被评者”作文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提升“评价者”的欣赏水平和修改文稿的能力。
在点评的基础上,我常常让孩子们把已经修改过的作文“冷处理”。把习作放上个把礼拜,再打开来看。换一种心境,更能发现自己文中的不足之处。如果此时再和其他同学交换欣赏,文章肯定会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三分写作,七分修改,才能完成十分满意的文章!的确,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始终相信这一点。所以坚持不懈地去点评学生的习作,让孩子们互评作文。我想,最终受益者应该是可爱的孩子们!
小学生作文不应该失去“童真”
曾读到一则案例: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参观完“澳门回归展览”后,在观后感中写道:“我日夜思念着澳门的小朋友,白天吃不下饭,晚上总是被噩梦惊醒,今天,澳门总算要回归到祖国的怀抱了……”当问她:“真的那么思念澳门小朋友吗?”她回答:“这不是作文嘛!”
看到这则案例,笔者掩卷思之。时下,孩子们的作文之所以出现空话、套话、假话的现象,这不是孩子们的过错,语文老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应该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这是小学生学写作文的最好办法。让学生真实、准确、流畅、愉快地表述;鼓励孩子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熟悉、了解的事情。这些才是小学生作文的需要,更是小学生做人的需要。教师如果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孩子们的作文就会少出现心手不一的“假话作文”。
小学生要写出健康的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万万不可失去“童真”。
作文指导,切勿“模式化”
对于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指导课来说,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切勿“模式化”。所谓“模式化”,就是指教师机械地指导学生如何写开头,写经过,怎样写结尾等。如此指导,学生写出的作文往往如同窑厂烧砖、烧瓦,一模一样,很难找出“另类”文章,让读者看不到文章的“亮点”,感受不到作文的“灵气”。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自由作文,教师指导学生写,首先是写什么的问题。为了能够让学生选材新颖,笔者平日常用的做法是:给学生作一个不甚恰当的比喻,让学生去分辨,如“某人被狗咬伤”和“某人把狗咬伤”。以此使学生心中明白哪种材料是新鲜的,应该写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致。学生的回答当然是后者。
接下来是指导怎样写的问题。笔者以为,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但必须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让读者一读就明白你所要表达的意思,读者读明白了,就是成功的作文。
实践证明,使用这种方法,学生是乐于作文,善于作文的。当然,在作文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用词不恰当,词序颠倒,描写不具体等等,这就需要教师面批时认真倾听,及时扶正,帮助学生修改,使之能够有条理,准确、流畅地叙述。
要想真正培养孩子们的作文兴趣与能力,真正了解孩子们的内心精彩世界,激起孩子们的活跃思维,笔者建议,指导学生作文时切勿“束缚”孩子们的思维,约束、固定他们的表达方式。只有大胆的“放手”,才能发散孩子们的思维,放飞孩子们想象的翅膀,让孩子们真正爱上作文,他们才会写出一篇篇虽然有些稚嫩但充满着童真童趣的作品。
自由表达,百花齐放是教师作文指导的有效手段,教师的指导切勿“模式化”。
作文教学探索之路是无尽的,我想:只有我们拓展思索,勇于实践,不怕失败,我们才会改变死气沉沉的作文课堂,使奄奄一息的作文教学焕发生机,语文教育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