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三题
2012-08-15赵净
赵净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三题
赵净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等四大特色;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资源、人口、环境的挑战,新国际形势的挑战等三大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中国特色”的经济改革;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创造良好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环境;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坚持以独立自主为基础的外交政策,扩大“中国特色”的经济开放;积极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中国特色”经济科学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展方式;科学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存在四大显著特色,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也符合中国国情和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形势。而要把这四大特色的经济助推器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就必须在经济转型之际做好充分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四大特色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中国经济制度中最核心的特色。其中,多种所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新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历史证明,追求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单一化和高级化,无法取得预期的经济效果,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而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会刺激市场、活跃经济,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保持稳定的要求。一旦经济增长速度低于8%,我国社会的养老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就业问题、新增人口和现有人口的生存问题等都将成为维护稳定的暗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
(二)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现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关系的科学统筹。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而非公有制经济在目前的中国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国经济制度的特色之二。从中国的特殊国情来看,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着宏观经济任务和重要的特殊职能,通过独资、绝对控股(股权在51%以上)、相对控股(打散股权,成为最大股东)和掌持金股(1%的股权,并设常任董事,拥有否决权)等形式发挥国有资产的杠杆效应。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应遵循“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与民营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不与民争利,才能既有利于国家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三)以人为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色之三体现在以人本为目的,通过一系列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真正让群众得实惠。众所周知,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出口。在内需不足、外贸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我国呈现出投资拉动型经济,投资拉动型经济的收入分配原则是,分配一定要有利于投资,也就意味着收入分配应当向投资的主体即国家和企业倾斜,但是大规模的投资会恶化收入分配环境,为高通货膨胀带来隐患。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将高投资部分转移给民生工程建设,一方面可以缓解收入分配差距,为中低收入阶层带来经济福利;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通胀压力,避免由于成本增加所带来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实现帕累托改进。换句话说,我国以人为本的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经济全面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第四个特色是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中国经济发展不能依照“库兹涅茨曲线”即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旧模式,一方面,现阶段的中国不具备发达国家早期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条件,资源约束条件加强;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并未呈现良性发展的势头,离库兹涅茨转折点尚有一段距离。走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即寻求一种将保护自然环境、消除贫困、发展文化事业、提高教育水平等多种目标统一起来的战略。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扩张转化为结构优化,从而决定了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将主要由结构优化来推动,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面临的三大挑战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我国中等收入陷阱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收入分配问题凸显,求稳发展经济迫在眉睫。在2010年的官方表述中,“调整收入分配”这个词所出现的密集程度前所未有,一方面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光环,一方面是超过4 000万的贫困人口,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第二,产业升级受阻。一方面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国较少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使我国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空前的国际压力;另一方面,其他发展中国家利用更为廉价的资源和劳动力大肆出口,使我国产品面临空前的国际竞争。所以说迈入中等收入国家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困难重重。第三,外资依赖过度。国家统计局2010年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的FDI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例,已经远远大于亚洲其他国家,和日本相比竟高出三十多倍,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高者之一。而拉美等国的发展经验也证明,外资总是在寻求更高回报率,过度依赖外资的国家一旦遇到大规模撤资,经济必然会迅速转入低迷。第四,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剧。一方面,从世界范围看,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深受其害,深度和广度呈扩大趋势;另一方面,我国脆弱的金融体系必须探索开放的道路,实现金融发展转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金融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在充满风险的国际金融浪潮中激流勇进。我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原有路径已无法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二)资源、人口、环境的挑战
几十年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战略,在为中国经济带来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埋下了巨大隐患,主要表现在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不断减少的人口红利和日趋恶化的气候条件上,传统增长的动力源泉已经开始递减。一是自然资源枯竭。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总面积位列世界第一位,淡水资源占世界第五位。从总量上看,粮、棉、肉、原煤、钢、发电量等均居世界前列,但是目前我国人均耕地、水、矿产等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全国三百多个城市不同程度缺水,资源被过度开采而耗竭,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三方面:第一,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较低;第二,资源利用率过低,能源的总效率低于9%,甚至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第三,资源诅咒陷阱,即在拥有资源禀赋相对丰富的初期,高度依赖资源的开采发展经济,并进行掠夺式开采。二是人口结构转变。中国人口问题除了人口基数大、人均受教育程度较低外,更应关注的是人口结构转变问题,而正是这种转变使得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刘易斯拐点开始显现。虽然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供给仍处于过剩的状况,但通过对劳动力供求总量进行分析,可以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供求缺口会越来越小,在2010年至2020年间劳动年龄人口的供给将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直到劳动力短缺的出现。通过总量分析,我们预计“劳动力短缺”出现的时间是在2015年到2020年之间,而具体到来的早晚,同时也取决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的调和与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调整。三是气候条件恶化。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已经对气候变化产生了影响,即使初期是微幅变化的,但通过恶性循环,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这种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工业化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CO2、甲烷和氧化亚氮等)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积聚,而我国现在能源利用中的70%还是煤炭,90%的二氧化硫、85%的CO2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情形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即使到2050年也难以完全改变。“高碳释放活动”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将会严重阻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未来的低碳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新国际形势的挑战
一是来自国际安全的威胁。当前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总体上仍然保持缓和态势,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还在继续交织发展,给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带来新的挑战。虽然目前大国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因民族、宗教、恐怖主义、核扩散、陆海边界、能源、粮食、互联网纠纷、气候灾害等引发的问题明显增加,且扩散效应更加突出,成为考验各国应对能力的重大挑战。二是来自国际关系的调整。经过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国际力量板块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地位下滑,中国、印度、巴西等一批新兴国家加速兴起,新旧力量的相互挤压推动大国关系的调整,呈现更加复杂的态势。各国对外战略调整的目标均在于争取更加主动的国际地位,伴随这些调整而来的相互竞争和合作的深化,势必为各国的交往关系和世界局势增加新的变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的五大实现形式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中国特色”的经济改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是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分不开的。坚持马克思主义,重在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着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完善”,改革就是通过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的过程。
(二)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创造良好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环境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要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上平等竞争、切实维护各自的财产和权益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二要通过深化改革,努力创造有利于人们创业的平等参与的机会和宽松的社会环境。三要通过打破垄断、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在垄断行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够的领域,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平等进入,形成有效竞争格局。四要鼓励、支持和引导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
(三)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
邓小平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首先就是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邓小平同志所讲的发展,实际上包含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快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二是把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作为必须坚持不变的一个基本原则;三是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七一”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只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
(四)坚持以独立自主为基础的外交政策,扩大“中国特色”的经济开放
我国经济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这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一是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二是把引进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提升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三是利用外资的同时更要注重自己的积累,壮大自己的经济基础。从201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中对外向型经济的依赖程度是比较高的,面对国际市场的反倾销政策、出口产品低附加值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等问题,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就要逐渐实现对外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内需的增长应该不慢于出口的增长。
(五)积极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中国特色”经济科学发展
我国应对新时期经济增长“三大挑战”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寻求增长的均衡性。首先,要重视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和民生问题,包括医疗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中长期教育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保障住房体系建设等。其次,要完成从传统高碳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通过改变能源结构和利用模式、改变消费方式等减少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再次,要真正、有效地转向科学发展,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黄泰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求是,2009(22).
〔2〕卫兴华,张宇.社会主义经济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赵细康,李建民,等.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在中国的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05(3).
〔4〕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5〕赵净.中等收入陷阱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1).
〔6〕姜巍,张雷.资源短缺与中国资源节约发展方向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5(7).
〔7〕蒋茜,孙兵.我国劳动市场的供求趋势预测〔J〕.经济纵横,2011(5).
〔8〕梁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若干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1(5).
〔9〕曹晶.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J〕.新学术,2009(6).
〔10〕赵晓春.2010年国际形势回顾与特点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11〕黄泰岩.用发展和改革的实践检验基本经济制度〔N〕.人民日报,2010-05-27.
〔12〕田培炎.保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J〕.党建,2011(8).
〔13〕张兴茂.制度、经济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兼论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J〕.当代经济研究,2011(3).
〔14〕李太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应遵循的四大原则〔J〕.中州学刊,2006(4).
〔15〕李炳焱.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探索〔J〕.改革与战略,2011(10).
〔16〕陆立军,王祖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酝酿、形成和发展〔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1).
〔17〕孙蚌珠.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内涵、特征和优势〔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
Three Subjects about the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ZHAO Jing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The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four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At present,the system is confronted with“three”challenges of the medium income trap,of resources,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nd of the new international situation.In this context,in improving the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we must uphold the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ducting economic refor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uphold 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 in which the public ownership is dominant and different economic sectors develop side by side creating a sound economic environ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regard development as the top priority in governing and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and in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economy,pursue an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of peace expanding opening up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ctively transform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moti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t economic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mode of development;scientific development
F120.2
A
1009-1203(2012)01-0024-04
2011-12-18
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08AJL001)。
赵净(1985-),女,蒙古族,河南南阳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梁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