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把握党性修养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

2012-08-15李锡炎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党性修养共产主义党性

李锡炎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 成都 610072)

加强党性修养,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在党的历史方位发生根本转变,用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新条件新形势下,党性修养的科学内涵、时代特点和基本要求是什么,党性修养如何体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怎样认识党性修养的时代价值,增强党性修养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实践性,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根本上化解“四种危险”、经受住“四大考验”,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使我们党永立不败之地。要正确回答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继续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从实践上加强党性修养,而且也需要从理论上和思想观念上弄清党性、党性原则、党性修养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正确认识党性修养与党的历史方位、党性修养与党的性质纲领、党性修养与党的中心任务、党性修养与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等重大关系,从理论与实践相合的层面上,切实加强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

一、正确认识党性修养与化解“四种危险”、经受住“四大考验”的关系,明确党性修养的时代使命

我们处于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时代,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发生了时代性变化。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四种危险”。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缺失导致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无热惰,干事无劲头;有的党员、干部言行不一、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有的党员、干部出现能力本领恐慌,不会干事,干不成事,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甚至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腐败堕落。时代的发展和党内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为加强党性修养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

在一定意义上说,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个共产党员按照党章党纲的要求,教育自己、提高自已、改造自已、完善自己,使党的先进性通过自已的言行体现出来。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是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新的时期,新的任务,新的环境,要求共产党员更加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从这个角度上讲,加强党性修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领导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化解“四种危险”、经受“四大考验”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加强党性修养与化危险经考验,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加强党性修养应紧紧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这个党的建设主线,把克服“四种危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中心任务。加强党性修养,是时代赋于每个党员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每个党员特别党员领导干部都应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观念,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和党的观念,深刻理解党性修养与化解危险、经受考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密切关系,充分认识党性修养的现实需要和时代意义,把忧党之心转化为加强党性修养的动力,切实提高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正确认识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把握党性修养的时代内涵

在党的历史方位的根本转变和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和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是深刻理解党性科学内涵和时代特点的关键。

在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上,有一些模糊认识。有的认为两者是矛盾的,讲党性会淡化人民性,讲人民性也会影响党性。也有的认为时至今日讲党性是多余的,讲人民性就够了。甚至有的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竞质问记者“你究竟是为共产党说话,还是为群众说话”。产生这些模糊认识的主要原因,是在思想理论上对党性内涵的理解产生了误区。

党性是政党的本性和特性,是政党在长期政治斗争中,通过具体实践,高度集中地反映并发展了一定阶级的本性和特性而形成的。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1]在党的历史方位发生根本转变和党的战略重点进行了大转移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理解党性和阶级性不应停留在狭义的阶级性上来思考,而应以更高的境界、更宽阔的眼界、更加广泛的含义来认识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经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2]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家们在论述阶级性和利益问题时,都强调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和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也就是说,既讲党性,也讲人民性,党性与人民性是共存相容的。在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党性与人民性更是密不可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党的十六大根据党的历史方位的根本转变对党的性质作了新的表述。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对党的性质明确规定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章对党的性质明确表述为“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三个代表”,把工人阶级与人民群众、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有机地统一起来,融为一体,集于一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性修养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核心内容,把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真正做到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这是党性修养的时代内涵所在,也新的历史条件加强党性修养的重点所在。

三、正确认识党性要求与改革开放的关系,体现党性修养的时代精神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在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党性要求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政治保障。党对党员的党性要求,从来是和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肩负的任务紧密相联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性修养既要坚持党性原则,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确保改革开放的正确政治方向,又要从改革开放中吸取营养,使党性修养体现改革创新的精神,增强党性修养的时代性和使命感。

列宁于1905年在《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一文中曾说:“严格的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斗争的随行者和结果。相反的,为了公开地和广泛地进行阶级斗争,必需发展严格的党性。”[3]在党的历史方位和世情、国情、党性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严格的党性也必然是改革开放和改革创新的“随行者和结果”。鉴于党性原则和党性要求的不少内容,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取得政权的政治斗争中所形成的,强调“四个服从”的组织纪律较充分,而提倡民主法治和改革创新有所欠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性要求必然需要充实民主法治和改革创新方面的内容,必然要求在加强党性修养时把握好三个“结合”,使党性修养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一是把握好党性原则的坚定不移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相结合。一方面,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信唯物论和辩证法,坚定不移地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取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另一方面,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本本,但不固守本本;要重视理论,但不漠视实践。始终相信党相信群众,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二是把握好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精神相结合。我们有许多深受人民群众称道和拥护的优良传统,诸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有事同群众商量、一切为了群众的民主作风,还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些党的优良传统,始终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应把如何培育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作为党性修养的重点,倡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要敢于和善于创业、创优、创新。

三是把握好增强组织纪律性与发展党内民、加强民主法治相结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条件下,不讲“四个服从”、不强调组织纪律性是不行的。实践证明,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强化党的观念越要强调党的纪律;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党的组织纪律与民主法治是相辅相成的,如同乌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加强党性修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把握加强组织纪律与发展民主的关系,既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党内民主,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又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章,任何党员都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受到纪律的约束。每个党员都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切实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既能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又具有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经得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

四、正确认识党的理想与党员个人理想的关系,坚守党性修养的理想信念

增强党性修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定党员理想信念的关键,是正确认

识和把握党性与个性、党的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自觉地把党的理想转化为个人的理想。如果不能把党的理想转化成为党员个人的理想信念,党的理想只能是一句空话,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也无从谈起。

毛泽东曾深刻指出:“讲到个性与党性,党性就是普遍性,个性就是特殊性。没有一种普遍性不是建筑在特殊性的基础上的。没有特殊性哪里有普遍性?没有党员的个性,哪里有党性?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全党每一个人都有的性质。”[4]党章对我们党的性质和理想作了明确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高理想,要靠一代接着一代地不懈奋斗。最高理想的实现,虽然艰巨而遥远,但是它是方向和旗帜,是鼓舞我们党前进和奋斗的力量源泉。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一种坚定信仰,正是这种信仰鼓舞着我们党克服了艰难险阻,使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党不仅有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而且有现实目标和最低纲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当代理想,也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共同理想。这个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都是我们党的理想。要把党的理想转化为广大党员的个人理想信念,在每一个党员身上体现党的理想,这就要靠每个党员加强党性修养,靠每个党员自觉地用党的理论、党性要求来提高自己的党性。

首先,要深刻理解党的理想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在思想理论上真懂真信。有一位哲人说,对任何事物感觉了,并不一定真正理解,而只有理解了,才能真正地感觉。对共产主义理想也是如此。从入党开始就宣誓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但是有不少人没有读过《共产党宣言》原著,对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把共产主义作为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并不理解。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斗争和运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得出了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结论,为人类世界的历史进程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西方的福利社会、工会力量。今天,我们仍然要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和解决我们社会的冲突和矛盾。而且,从更高一层意义来说,共产主义理想和世界大同的信仰作为历史发展趋势是不可动摇的。只有从思想理论真正理解了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才能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并在实际行动上为之奋斗。

其次,要把党的理想内化为党员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共产主义转化为党员个人的政治理想。坚定理想信念,不是睹咒发誓,而是建立在科学信仰的基础之上,是自已的一种内心信仰,是一种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可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的党员特别是某些党员领导干部被物质欲望冲昏了头脑,动摇了理想信念,在精神领域中的信仰缺失,道德弱化。因此,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说到底,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把党的理想转化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党的理想,一旦变成党员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世界观,就会产生出一种超越生命时空、超越功名利禄的无穷力量,就能抗住诱惑、守住清贫、坚守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

五、正确认识党性修养与道德自律的关系,夯实党性修养的人格基础

党性修养与道德自律,虽然在理论范畴上有所不同,但两者是相通的,都是自己约束自己,都是追求人格的完善和道德的高尚。在一定意义上说,道德自律是党性修养的基础,也就是说,加强党性修养要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起。

党性修养的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以共产主义理想信仰为核心、以人格道德为基础的完整体系。一般说来,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修养、人格道德修养、组织纪律修养、思想作风修养、科学文化修养、民主法治修养和群众工作能力修养等。加强党性修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基础在于做人。一个有党性修养的共产党员,一定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人民群众看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是不是有党性修养,是看他怎样做人的、怎样做官的、怎样做事的、怎样读书的、怎样交友的、怎样治家的。一句话,就是看有没有道德自律能力。对于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道德自律也要从基础做起,首先要在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上有自律能力。

一是要有一颗平常的心,遵守公共道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这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公共道德。可是,对于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能否和普通的人一样遵守这些公共道德,也成了检验他是否有群众观念、是否与群众打成一片的试金石。有的人一当“官”就自以为了不起,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官”样子,处处搞特殊,连公共道德也不讲,在大庭广众之中大声喧哗,手舞足蹈,不可一世。甚至有的把公共财产据为己有,搞贪污腐败。老百姓对这样“官”深恶痛绝,骂他们没有教养没有良心。这样的人哪里还有资格谈党性修养!

二是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心,践行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就是服务”,这些名言,就是党员领导干部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天职就是为人民服务,也是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如果党员领导干部只当官不办事、不为人民群众服务,就是大逆不道,就是最大的缺德。作为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给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能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就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实际行动,就是恪守了自己的职业道德,体现了道德自律能力和党性修养水平。

三是要有“在家不知有官”的心,恪守家庭美德。古人云:“在宦不知有家,在家不知有官”。这是从政为官、做人处世的有益格言。党员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公而忘私,不要以权谋私;另一面要讲家庭美德,回到家里就是一个家庭成员,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养护老幼,尊重妻室,相敬如宾,其乐融融。可是,有的人一当“官”,就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就忘根忘本,甚至有的人养情人包二奶。这哪里还有党性可言!

当然,共产党员的道德自律不能停留在遵守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上,还要用更高层次的共产主义道德来要求自己,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大公无私、乐于助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谦虚谨慎、和谐包容等。加强共产主义道德的修养,是建立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提高道德自律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才能提高党性修养的水平。

六、正确认识党性修养与文化信仰的关系,激发党性修养的文化活力

信仰是人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对于世界的根本的确信。信仰包括个人信仰、社会信仰,也可分为宗教信仰、文化信仰等。中国不像西方国家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但中华文化是对中国人最有影响力的精神元素,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都有文化信仰的基因。

共产党人的信仰不只是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道德义愤,也不只是源于对共产主义的善良愿望,而是基于对人类文化、文明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文化信仰是党性修养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文化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心思想是通过个人修养,实现理想状态的社会秩序和谐目的。今天我们所讲的党性修养的“修养”二字,就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不少值得党性修养借鉴的文化资源。我们应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加大党性修养的力度和文化厚度。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蕴含有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预料和美好未来向往的思想,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等;有以民为本、亲民安民的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等;有加强自身修养、追求道德高尚的思想,如“厚德载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居敬慎独、澡身自牧”等;有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的思想,如“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亲”、“至公无私,大同无我”、“廉者,政之本也”、“公生明,廉生威”等;也有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思想,如“功崇于惟志,业广于惟勤”、“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俭开福源,奢起贫兆”等;还有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思想,如“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闪光的思想,至今深深地刻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上,存活在中国人的血液中,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信仰,具有很大的潜在力量。只要我们把人们的这些文化信仰与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联系起来,进行新的时代转换,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就可以激发出加强党性修养的文化活力,发挥出以文化人的巨大作用,从心灵深处提高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实效性。

[1]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49年版,第94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4页。

[3]《列宁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4页。

[4]毛泽东:《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共中央文献研究窒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第157页。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共产主义党性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
党员干部践行共产主义信仰的现实困境及思考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