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培育党员队伍创新素养

2012-08-15梁道刚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党员队伍创新能力党员

梁道刚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着力 “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特别是要“以提高素质为重点,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而在当前我们这样一个崇尚创新精神、着力建设创新型政党的大趋势之下,提高党员创新意识、培育党员创新素养越来越成为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抓手。

一、党员队伍创新素养的现实状态

从内涵上讲,创新是一个不断实现推陈出新、从无到有的过程,其价值怎么估量都不为过。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创新的多维价值。如果在事业前进的过程中,不积极自觉创新、不推崇创新精神,而是习惯于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党是没有前途的,党员也是没有分量的。我们党有8000万党员,如果每一个党员都具有非凡的创新精神,并在党内政治生活、国家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致力于推动各个层面的创新,就会加快实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党的执政都将会呈现全新的局面。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大力强调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发展党内民主以增强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氛围中,广大党员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热情空前高涨、创新成果有目共睹,一支创新型党员队伍正在加紧建构之中。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还有一些党员的创新意识不强、开拓创新精神不足,不能很好地增强工作中的创造性、前瞻性。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畏惧创新。有的党员一谈到创新就怕得不得了,畏惧得要命。在他们看来,创新就是突破惯例陈规、突破原有工作规程和思维模式。所以,创新的过程是一个艰辛困苦的过程,需要付出比一般人、一般事情多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和劳动;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标新立异的过程,因而由此可能引起的种种非议可能无法避免;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成功与失败共存的过程,一旦创新的成果没有体现出价值或创新失败,就有可能要为此承担包括政治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影响个人的政治前途命运。

其二,轻视创新。有的党员总是认为自己在工作、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管用的模式,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八面玲珑,因而没有必要再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去追求创新。这种思想认识的本质就是工作中的经验主义思想在作祟。众所周知,做好工作,有充足的经验是好事,但有时候也会成为我们在工作中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不愿突破的一道障碍。实践是没有止境的、形势环境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抱着老经验、老办法不放手,很多时候就会严重束缚创新的头脑,就会落后于实践的发展、跟不上形势的变化。

其三,无力创新。有的党员有创新精神、有创新勇气、有创新意识、有创新热情,头脑中也时刻想着要推进工作中各个层面的创新。但问题是,他们在真正从事创新活动的时候,却没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创新素养,找不到创新的基点、不能洞察创新的突破口、对新旧事物界限的划分不能够做到清晰明朗,因而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培育党员队伍创新素养的策略路径

创新的源泉在实践,实践的主体是党员和人民群众。要着力建设创新型党员队伍,克服上述党员创新性不足或缺失的问题,就必须抓紧研究解决如何更好地增强党员创新意识、培育提升党员创新素养的问题。

(一)大力培育党员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党员创新活动的思想前提和方法论基础。党员创新活动能不能开展、开展到什么程度,很大程度上要看党员有没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够不够活跃。因此,推动党员创新活动的开展,首先就必须大力培育党员的创新思维。一方面,要求广大党员必须积极改造主观世界,坚持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做到思想之树的常青。另一方面,要求广大党员既要坚持已经定型的理论、做法、经验、制度,又要在此基础上敢于主动突破求变。如果党员在思想观念上“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二)引导党员切实把握创新要素

党员创新活动不是一个杂乱无章的过程,而是由一些基本的要素支撑起来的。具体说来,支撑创新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着眼应用性。体现时代性就是创新活动必须与时代发展同步或超前谋划,立足不断发展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社情、舆情,使创新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使创新的内容充满时代元素。把握规律性就是说创新活动不是一个可以随心所欲的过程,必须致力于研究把握工作、学习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再去研究如何推陈出新的问题。如果没有对规律性联系的把握,创新活动往往就会失去正确方向。着眼应用性就是说创新活动不是要搞华而不实、好看不中用的形式主义,而是要将创新成果切实运用到实实在在的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之中,真正在具体工作落实中展示创新的应用价值。对这三个基本要素,每一个党员在从事创新活动时都必须牢牢把握、综合考量。

(三)全面调动党员创新热情

党员的创新活动本身是党员工作激情、热情的充分展示,需要一种热烈奔放的情感提供持久的动力。这种情感,在党员的日常工作中集中体现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因此,提振党员创新的精气神,就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于积极性,毛泽东指出:“处于伟大斗争面前的中国共产党,要求整个党的领导机关,全党的党员和干部,高度发挥其积极性,才能取得胜利。所谓发挥积极性,必须具体地表现在领导机关、干部和党员的创造能力,负责精神,工作的活跃,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批评缺点以及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从爱护的观点出发的监督作用。”因此,党员积极性越是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越能够增强工作中的创造性、体现党员存在的价值,越能够进一步刺激党员的创新情感,从而在增强积极性和推进创新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党员主动性是指党员自觉地投身于党的建设事业中,对党的组织有一种高度认同感,在没有任何外力推动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党的事业贡献一切。党员主动性来源于党员的主体意识,即党员把自己主动当作党的一员,并且认为如果自己不努力参与,党的事业将不会完满。一个党员一旦形成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党的工作当作自己的工作、把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能够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负责任地推动所从事工作的全面创新。

党员创造性的发挥,通常直接推动党员创新活动的开展。需要指出的是: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能够得以发挥的原理都根植于党员的责任意识,都是党员对党的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表现。一个党员一旦失去了应有的责任感,就会逐渐丧失创新热情,也就不会去关心如何在工作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问题了。

(四)引导党员围绕所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创新

党员创新活动不是一种盲目推行的活动,必须坚持有的放矢,切实围绕所从事的中心工作、岗位工作、业务性工作、日常工作并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去思考、研究、推进创新活动的开展问题,以达到 “联系工作实际进行创新、创新服务于实际工作开展”的目的。为此,每一个党员都要自觉坚持以下逻辑规程:善于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从纷繁的工作头绪中发现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着重分析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背景、原因,明确它们“新”在何处;对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方法路径进行深入思考,在反复的比较论证中提出解决的新办法、新路径;以新办法、新路径推动所从事工作的创造性开展。

(五)大力提高党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决定党员创新水平、创新成效的基本素质。推进党员创新活动,说到底要依靠党员的创新能力。党员创新能力不强或缺失,开展起创新活动来就会明显地感到无从下手、无法突破、力不从心。反之,党员只有具备了足够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在工作中坚持自觉创新,并能够切实驾驭创新过程。大力提高党员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以下基本点。

第一,培育党员积极怀疑能力。俄国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党员开展创新的初衷来自于对固有做法、经验、模式的积极怀疑。有了积极怀疑才会有重新思考认识的基础,有了积极怀疑才会进一步刺激党员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情感、潜移默化地提升创新能力。

第二,提升党员勇于批判能力。创新是推陈出新的过程,它意味着对旧事物的批判。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 “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主动批驳一切教条主义、经验主义错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自觉批判扬弃一切过时的旧思想、旧经验、旧模式。

第三,提升党员应对创新风险能力。创新是对旧事物的批判,它必然会遭到旧事物、习惯势力的挤压,这就使得创新的过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风险挑战不断、需要付出代价成本的。因此,提高党员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切实提升党员的风险意识,使党员清醒地认识到创新中的变数,对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与风险自觉做到心中有数,在应对复杂问题、复杂局面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坚强和理性。

第四,提高党员系统研究分析问题能力。创新活动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必须将其放置到不同的系统中去研究和分析,以便从对系统的分析中找寻到创新的生长点。所以,提到党员的创新能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提高党员的宏观视野、战略思维、世界眼光,提升党员从整体上、全局上、系统上研究分析驾驭问题的能力,避免关起门来搞创新,最大限度地通过创新推动工作的全面系统开展。

(六)倡导党员争做创新模范

增强党员创新意识、培育党员创新素养,关键是要形成一个好的环境氛围。在一个人人争做创新模范的良好氛围之中,每一个党员都会自觉地 “以创新进步为荣、以故步自封为耻”,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创新的“百舸争流”局面。为此,当前要切实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把争做创新模范与保持党员先进性结合起来。把争做创新模范作为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和重要表现形式予以肯定认可,引导党员把思想上先人一步、行动上力争先锋、作风上率先垂范等作为推进创新活动的基本原则,坚持提升党员创新素养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统一性。

二是把争做创新模范与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结合起来。共产党员在工作、学习中的所有创新活动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凡是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创新活动,无论包装得多么炫目多彩、华丽多姿,都将是毫无价值的。目前虽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一场全党范围内的重大学习教育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指导实践的工作却是长期的、永远的,不可能因其“活动”的结束而有任何的松懈和麻痹,我们必须在新的形势环境要求下继续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引向深入。党员要争做创新模范就必须自觉坚持、持之以恒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并将其作为一种长期性、常态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不断在创新实践中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持久地贯穿其中、进行下去。

三是把争做创新模范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在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所造成的资源能源日益枯竭、环境破坏污染日益严重的态势下,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成了当务之急。所以,中央果断提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及时准确的。但经济发展方式靠谁去转变呢?靠广大的党员和人民群众、靠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如果广大党员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争做转变和创新经济发展方式的模范,就能够借助党员群体的群策群力切实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走上生产集约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的更好更快发展!

猜你喜欢

党员队伍创新能力党员
信息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探究
我是党员向我看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国有企业如何切实提升党员队伍建设水平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