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两化”互动 加快犍为跨越发展

2012-08-15陈长明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两化文旅

陈长明

(中共犍为县委 四川 犍为 614400)

犍为地处成渝经济区与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的结合部。作为乐山规划的南部中心城市,犍为推进赶超跨越,要认真落实四川省委“两化”互动和乐山市委“三大联动、六个跨越”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和自身实际,坚持交通城建为先、工业突破为重、文旅提升为径、农业提质为基、民生改善为要,做好“区位改变犍为、资源支撑犍为、环境承载犍为、人居再造犍为、文旅成就犍为”五篇文章,加速打造“川南工业重镇、水陆交通重要节点、区域性中心城市、新的文旅目的地”。到2016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在2011年基础上全面翻一番,综合经济实力挺进全市第一圈层,成为全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坚持交通城建为先,承载“两化”互动

现代经济是一种流通经济,也是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集聚经济,交通城建的发展是产业发展集聚、城乡统筹联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实现犍为赶超跨越,必须把交通城建置于优先地位,打造节点之城、中心之城。一是打造水陆交通节点。发挥地处三大经济区接壤地带的独特区位,依托岷江航电、成贵铁路、乐宜高速、成犍西高速交汇于犍为,岷江航电多个电站集中于犍为的优势,积极融入大交通;畅通内循环,建设大流通。发展通道经济,打造“攀西港”和区域性物流集散地,努力建成承接攀西大宗物资以及成、德、绵集装箱转运的黄金通道。加快节点场站、物流园区、交通信息化建设进程,形成临港经济、临空经济、速度经济的综合优势,促进人员流、物资流、资金流、产业流的汇聚,实现交通架构向节点型转变。加快县内循环通道建设,形成旅游、物流、产业“三大环线”,形成以县城辐射乡镇的“五大射线”、以县域为中心的“七大出境线”的区域交通体系。在全面实现通乡沥混路、通村水泥路的基础上,加快快速通道和农村入户路建设,全面开通城乡公交、乡村便民小客车,构建县、乡、村、组辐射集聚的联动网络。二是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宜居的城市品质、富集的文旅资源、旺盛的人气商气是犍为发展的独特优势。加快新城再造,按照“东连西绕、北拓南延、三带发展”的思路,建设国道213线绕城线,岷江二桥、犍为梯级电站以坝代桥,拓展城市两翼,实现揽山入城、跨江而建,形成四纵十横的城市主骨架。突出文化共生,把古韵犍为的元素全面融入城市建设,彰显千年古郡的厚重底蕴。突出环境共生,打造绿心、水网、湿地、绿岛环绕的生态城市,形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独特魅力。突出功能共生,加快方舟新区、牟家林新区、翠屏新区、向坪新区、柏杨新区等五大新区的开发,将城市功能与品位、现代与传统、市场与产业结合,形成良性互动的格局。力争到2020年,建成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乐山发展的南中心。三是完善现代城镇体系。实施全域规划,在做大中心城区、优化城镇体系、辐射周边地区三个层面上同时着力,形成以县城玉津镇—清溪镇同城化为中心、4个副中心城镇和24个特色小镇组成的“一心四副二十四支点”新型城镇体系,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串联,全面带动城乡发展。

二、坚持工业突破为重,支撑“两化”互动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支撑和动力,只有推动产业发展,才能筑牢城市繁荣的强大物质基础。强化工业主导,培育大产业、扶持大企业、打造大园区,加快建设川南工业重镇。一是坚持优势优先,打造支柱产业。发挥岷江、马边河贯穿全境,拥有巨大的水能、环境容量和岸线土地,立足工业基础完备,拥有全市最丰富的煤矿和盐卤资源优势,加速壮大盐磷化工、林浆纸、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三大产业链条,打造全省重要的能源、精细化工和临港物流基地,形成以“三链条三基地”为支撑的现代工业发展格局。力争到2016年,全县三大产业链产能分别达到200万吨、80万吨和1.8万吨,煤炭产能、电力装机容量分别达到600万吨、100万千瓦,“三链条三基地”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二是坚持集中集约,培育产业集群。坚持以产业链延伸优化提升园区水平,以园区为平台打造主导产业突出、同类行业集聚、配套企业完备的产业集群,实现集聚、集约、配套发展。加快园区水、电、气、路和生活服务设施配套,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打造连接工业和城市的物流服务园区,形成新型工港经济区。到2016年,形成精细盐磷化工产业百亿园区,林浆纸产业、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产业2个五十亿园区,物流、机械、农副产品加工3个十亿园区。三是坚持内外并举,促进结构优化。强化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培育科技型、低碳型新兴产业,改造整合一批传统产业,壮大提升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逐步改变资源型为主的产业格局。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打造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的企业组织体系。力争到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户、销售收入超30亿元企业3户,形成乐山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坚持文旅提升为径,激活“两化”互动

坚持文旅为径,就是利用犍为独有的“百年火车、千年庙镇、万年湖泊、亿年桫椤”文旅资源,利用好国家矿山公园、中国桫椤之乡、中国茉莉之乡、国家湿地公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品牌,发挥地处川西民族风情区、成渝旅游区、川滇旅游走廊的优势,打造西南地区新的旅游目的地。一是打造精品景区。建设精品线路,全力完善嘉阳小火车—同兴桫椤湖—茉莉观光园—清溪古镇—犍为文庙旅游环线的基础设施配套,形成集工业遗迹、古镇群落、文庙奎阁、茉莉桫椤自然和人文于一体的60公里精品线路。推出精品平台,积极推进清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的整体招商,利用老芭沟的工业遗迹、文革遗迹、矿山遗迹打造影视基地;加快国内出水温度最高的新民温泉景区建设,打造华夏养身休闲胜地。打造精品营销,分季节推出各类主题旅游活动,强化与四川卫视的战略合作,打响“古韵犍为”品牌。二是深化区域合作。深化川滇两省五市十二区县旅游战略联盟,联动打造川南旅游品牌,通过客源互送、营销互动、门票互惠等方式,达到市场共建、资源共享、利益联结、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的目的,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川南旅游新格局。三是推进文旅富民。依托文旅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景点沿线群众参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参与形式,提升游客接待水平。加快建设一个超五星级酒店、两个四星级酒店、一个四星级商务酒店和大型休闲购物商场,配套发展商贸、物流、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进一步繁荣城乡市场,拉动消费需求,不断推进文旅富民。

四、坚持农业提质为基,助推“两化”互动

犍为作为乐山传统的农业大县,推进“两化”互动,必须以农业的提升转型、农民的致富转移为根基和支撑。我们将以新农村建设为引领,着力壮大特色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加快农业转型提质。一是壮大特色产业。坚持立足自身实际、面向外部市场、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拳头产品的思路,强化规划引领、试点示范和激励引导,集中力量打造三大特色产业。在巩固清溪茉莉花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加快茉莉花种植向岷江以东片区的舞雩、定文、罗城等乡镇扩展,形成5万亩茉莉基地,整合提升茉莉花茶加工产业,打造高档花茶品牌;抓住全市建设“中国绿茶之都”和打造犍为—五通—沐川50万亩茶叶产业带的机遇,连片发展优质早茶,力争建成全市茶叶核心产业区;在巩固榨鼓、铁炉犍为姜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扩大河东片区犍为姜种植规模,打造全省道地生姜基地。二是提升传统支柱。依托林浆纸产业链和省级林业产业强县创建项目,推进林竹产业向提高单产、综合利用方向提升;依托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的品牌,推进畜牧产业向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方向提升。强化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培育,积极推进农民专合组织建设,扩大专合组织带动覆盖面,大力支持国家、省、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和示范专业合作社创建,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龙头企业直接参与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代机制。三是改善农业基础。加快包装争取农田水利项目,继续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通过实施集中连片投放来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河东片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大病险水库整治和农村公路、农网改造、土地整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坚持民生改善为要,共享互动成果

把惠民富民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施“凤还巢”工程,制定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完善农民工权益保护机制,建立农民工人才培育机制,制定务工返乡人员养老保险接续政策;实施“夕阳红”工程,在继续实施失地农民、离职村干部等参加养老保险的基础上,2012年解决农村老党员参保问题,并对生活困难的由政府担保贷款参保;实施“病有所医”工程,提高农村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实行住院费实时结算,组织城乡参保居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实施“精神抚慰”工程,建成精神抚慰中心,对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实施集中治疗,切实解决患者家庭因病返贫和患者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实施“住有所居”工程,采取个人筹、政府补、银行贷三个一点的办法,用三年时间完成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实施“学有优教”工程,优化资源配置,将中心城区中小学全部搬迁整合,全面提升乡镇中小学的教学条件,逐步在每个乡镇建立公立幼儿园,探索高中免费教育;实施“碧水蓝天”工程,新建3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取缔全县75座水库肥水养鱼和网箱养鱼,全部实施生态养殖;实施“交通便民”工程,城乡公交一体化,全面开通县城到乡镇公交车,在具备条件的村开通便民小客车,实现“便民小客”到农家;实施“和谐安康”工程,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猜你喜欢

两化文旅
冰雪文旅乘风起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评价的“两化”“两性”
“两化”融合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东营市“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策略分析
泉州市民营企业“两化”融合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