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两新”理论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2012-08-15李芸洁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两新公共行政公共服务

李芸洁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 继续教育培训科 四川 乐山 614000)

近年来学术界对“两新”理论高度关注,或褒或贬。笔者认为,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入市场和竞争机制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新公共服务理论提出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以公民为中心的公共行政管理模式,既有其突出的贡献和合理性,又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两新”理论作为一种突出的理论思潮和实践模式,既是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深入研究“两新”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对我国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对推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借鉴“两新”理论中关于公共管理的“善治”理念,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好合作

公共管理学将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称为善治。美国学者迈克尔·巴泽雷将其归结为“公民价值体现”。我国学者黄健荣博士在其《公共管理新论》一书中认为:“善治主要是改革政府的垄断行为,将政府与社会联系起来,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管理模式以及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的网络型运作模式。”善治理念强调的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良好合作的最佳状态。善治实际上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善治的目的就是要使公共利益最大化。“两新”理论特别关注行政效率和公共利益,强调效率价值和民主价值,倡导公共行政的“善治”理念,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自1988年提出转变政府职能以来,经过20多年的改革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加快由全能集权人治向有限分权法治的转变。首先,要科学界定政府的职能,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那些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项转移出去,还权于市场,分权于企业,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其次,要按照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承担与受益相一致,财权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理顺各层级政府之间的职责关系,明确各层级政府的职责重点,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层级政府间财权、事权不对称等问题,形成合理的层级体系。

(二)深化政务公开制度

政务公开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增加公众对政府行为的满意度;有利于行政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政府的全面建设。当前,要认真总结开展政务公开的经验教训,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广泛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提高政务公开的科学化水平和法制化水平。政务公开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的所有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内容予以公开化,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特定途径,如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网络等进行查询、监督,真正落实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健全政府问责机制

健全政府问责机制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强对公务人员的监督、保障公众参与公共管理,避免政府决策失误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客观需要。当前,要重点抓好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体系建设。公民有事找公务人员,要热情接待,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要及时办理,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要主动协调帮助办理。政府处理公务,既要依法依规,严格程序,又要以人为本,有情推进,必要时可通过联合办公、并联审批等方式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失误,甚至违法违纪,损害群众利益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责任追究,依法、依纪严肃处理。以此鞭策公务人员不断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中关于提高行政效率的管理手段,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共服务供给市场化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出现滞胀局面,各国政府面临财政上的窘境,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凸现,加上长时期以来政府效率低下、服务意识不强,政府遭遇信任危机。在这种背景下,新公共管理理论打破了传统的公共行政思维,提出了在政府部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 “顾客导向”的新理念,提出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提供服务之中,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政府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提高行政效率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政府要当好公共服务的组织者。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不再是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而是公共服务供给的组织者。政府要动员和发挥社会与市场的作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形成有活力、有效率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要全面掌握公民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以及公共服务满足公民社会需求的现状,培育完善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组织他们有序开展公共服务。第二,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要围绕公民社会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在物质和精神需求方面,利用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性,努力为公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同时要通过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在政府管理中注入一些市场因素,用市场的力量来帮助政府提高效率,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使政府体制更加灵活。政府也可以通过市场手段,如承包、租赁、委托、代理、招标等将其外包给社会公共部门,激发社会活力,实现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第三,要保证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实行公共产品“用者付费”制度,缩小公共领域范围,扩大私有领域范围,减少政府对公共产品的投资,精简政府的组织机构,减少财政开支,有效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物质文化需要,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顾客导向”的理念,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转变理念,由管理者变为服务者。公民不再扮演接受安排和“恩赐”的角色,而是被看做可以对提供服务者提出要求的顾客。这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要保证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公共行政的衡量标准,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借鉴新公共服务理论中关于实现社会公平的服务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

传统的公共服务过分倚重政府的力量,而忽视公民的作用,把公共服务停留在政府封闭的系统之内,没有把公民的作用发挥出来。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传统的公共服务不仅很难使公共利益最大化,而且很容易引发腐败和舞弊行为,必须实现思维转向,重新思考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充分认识公民的角色地位,坚持“以公民为中心”,引入公民参与,形成公共服务创新的持续动力,确保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走向。

(一)充分尊重公民权利

政府执政理念应由“管理”转向“服务”。公务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政府真正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转变,将公民需要、公共利益、社会价值取向切实融入到公务活动之中。首先,要畅通言路,进一步完善各种“热线电话”、“举报电话”、“接待日”以及值班、执勤等制度建设,让广大公民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反映公民的诉求,让政府能够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对公民的意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以一概之,要深入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梳理,真正把公民的合理建议吸收进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二)提高公民参与能力

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帮助广大群众提高对参与公共服务的认识,确立公民在公共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广大群众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公共服务之中。要通过搭建“平台”、组织培训、实践锻炼等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公共服务的能力,增强参与互动合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三)健全合作互动机制

政府与公民之间要通过民主对话,沟通协商,建立起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平台,让广大公民有地方说话、有机会发言、有条件反映个人的意愿。健全合作互动机制,有利于广开言路,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帮助政府及时掌握公民正在关心什么、需要什么,从而对其需要和利益做出正确的回应,使公民权利得以更好地实现。健全合作互动机制,还可以避免政府侵犯公民权利,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信任度。总之,只有公民的广泛参与,才能达到最好的社会效果。

但是,新公共管理承袭了现代经济学理论的“经济人”的人性假设,表现为过分倚重经济和效率价值。过度依赖市场机制、过分崇尚企业家精神,导致新公共管理与民主社会核心价值的冲突不利于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新公共服务过分强调民主价值,提出了民主治理、公共利益、公共服务等一系列概念,但缺乏实施这些概念的具体对策和措施。它所追求的公平、民主、公共利益等都是相对的概念,忽视了其价值取向的现实基础,尤其在我国公民观念相对滞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配套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社会中介组织不够发达等条件下,单纯地追求民主价值是片面的,过度地追求民主治理只能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在借鉴“两新”理论的合理部分的同时,必须自觉规避“两新”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充分认识“两新”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服务对象,紧密联系我国公共行政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过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理论,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黄健荣.公共管理新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张永桃.行政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蒋磊.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4]金莲.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J].企业研究,2011,(8).

[5]楚明锟,杨璐璐.论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的同异性[J].中州学刊,2010,(4).

[6]褚松燕.我国公民参与的制度环境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9,(1).

[7]张杰.国外公共服务创新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的启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猜你喜欢

两新公共行政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基于管理、政治和法律视角对公共行政学之分析
“两新”党建工作要解决关键问题
灵活推进县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
点燃“两新”组织红色引擎
创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反身性理论对公共行政学实践教学局限性的解读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