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沧市民族文化发展问题探究

2012-08-15李如英李正稳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临沧民族文化

李如英 李正稳

(中共临沧市委党校 管理科学教研室,云南 临沧 677000)

临沧市民族文化发展问题探究

李如英 李正稳

(中共临沧市委党校 管理科学教研室,云南 临沧 677000)

加快民族文化发展,有利于实现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和共同繁荣,有利于发挥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有利于增进各族群众相互了解、尊重、信任和学习;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分析临沧市民族文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临沧市民族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临沧市;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对策建议

一、临沧市民族文化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族文化发展。通过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文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方面,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融入”上用功,在“内化”上着力,使之真正融入人们的思想观念,成为行为规范,引领民族文化发展。

2、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6亿元,建成了一批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5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市9个公共图书馆全部达标为“国家三级图书馆”;2个文化馆达标为“国家三级文化馆”;有49个文化站达标。同时,启动实施了临沧体育运动中心、临沧新闻中心、临沧佤文化广场等一批具有临沧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3、城乡民族文化活动更加活跃。市县乡村四级文化活动网络基本形成,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农村文化、社区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更加活跃。建成村级业余文艺宣传队568支,每年演出10000余场次;以沧源佤族自治县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耿马傣族佤族县水文化旅游节、永德县芒果节、云县啤酒狂欢节、镇康阿数瑟民歌文化节、中国·沧源“凯迪杯”全国越野挑战赛等节庆活动为载体,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提升临沧文化影响力。

4、民族文化人才不断涌现。不断加强文化创意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文化人才、民间艺人队伍的建设,成立了临沧市音乐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和摄影家协会,搭建了文学艺术创作平台;运用“知识就是竞争力”大讲坛、“学经验·找差距”等讲座和活动,对民族文化人才进行了集中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重点培养了布朗族、佤族等一批少数民族和本土作家。

5、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要求,切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有力激发了文化发展活力。通过实施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优化。

6、民族文化产业昂首起步。充分利用临沧丰富的以佤文化、茶文化为主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注重特色,组织实施了一批“小、特、精、新”的文化产业项目。“十一五”末,临沧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6亿多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2.9%;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达6493户;从业人员1.58万人。建立了《临沧市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储备项目86个,投资估算85.3亿元。启动实施了沧源翁丁佤族文化旅游村、“世外沧源、世界佤乡”影视文化城等建设项目。影视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拍摄营销了一批以临沧题材、临沧作家创作的特色影视作品。《云南往事》、《司岗里》、《翻山》、《茶香》、《红茶镇》等电影先后在我市拍摄完成。

二、临沧市民族文化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1、对加快民族文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有差距。临沧地处边疆,是反分裂反渗透的前沿,面临着国外反华势力进行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严峻挑战。广大干部群众对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理解不深,对加快文化发展,特别是对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方面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存在面上宣传多而具体工作研究少,宣传文化部门抓得多而其他部门配合少等现象。

2、文化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受经济发展制约,地方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资金缺口较大,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差距较大,自我发展的能力弱。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电子传媒的广泛运用,新兴文化态势的崛起,对传统文化和特色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提出了挑战。

3、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小、发展层次低。文化产业“散、小、弱”的问题比较突出,经营单位少、集约化程度低、从业人员少、发展规模和总量小、竞争力缺乏,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

4、文化经营人才匮乏。现有的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人才、文化管理人才、文化经营人才缺口大,尤其缺乏熟悉文化工作和市场运作、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缺乏能够将文化资源变为文化产品、文化商品、文化品牌的文化企业家。

三、加快临沧市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对策

1、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一是切实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少数民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进一步打造“知识就是竞争力”大讲坛、“社科专家基层行”、“普及科学理论、服务群众需求”宣讲活动品牌。二是全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感动临沧年度人物”、“道德模范”评选、“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是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开展“讲文明、重礼仪、树新风”活动;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切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建设。四是有效加强社会舆论引导。整合报刊、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宣传资源,进一步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打造一批优秀报刊、频道、频率、栏目,形成富有临沧特色和风格的传媒体系;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和改进舆论监督,做好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发展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加强对社交网络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

2、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工程。着力健全以广大民族地区农村为重点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一是实施市县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工程。市级重点推进临沧新闻中心、体育运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艺术馆、佤文化广场、茶马古镇、博尚亚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县级重点新建、改扩建一批文化馆、图书馆,积极争取省级支持建设各世居少数民族博物馆。乡镇重点组建一批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非遗传习、体育运动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站,配备一定数量专职人员和相应设施设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就近便捷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二是实施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边境广播电视“反渗透”工程、广播电视高山转播台站及安全播出监测平台建设工程,建立统一联动、安全可靠的应急广播系统,确保安全播出。加快建设临沧少数民族语译制中心和沧源、耿马、双江三县广播影视民族语译制中心。三是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数字资源库内容建设,丰富电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工程相结合,实现共建共享。四是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保证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农村中小学生每学期观看两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五是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加大农家书屋布点密度,加快覆盖全部行政村并延伸到自然村寨,建立和完善出版物更新配送系统,提高配送图书的质量,使每个书屋均有党报党刊和适合农民阅读观看的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文化类书刊和音像制品。六是实施文化惠民示范村工程。

3、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建立健全以城带乡、送文化下乡长效机制,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30分钟文化圈”,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的建设水平,做到50%的自然村群众每月欣赏到一场文化下乡演出、每月参加一次科技知识培训、每月读一本农村科普读物及书籍;80%的行政村每年开展一次文艺体育比赛、开展一次科技文化和卫生知识普及活动;8县(区)每年组织一次农村文艺汇演、一次农民体育比赛、一次职工运动会、一次机关企业文艺活动。重点开展“送欢乐基层”、“乐在农家院”、“百花开满校园”、“欢乐广场”、“图书进万家”、农村文化建设“三个一”、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文化活动。

4、建设民族文化精品。立足民族文化、生态文化、茶文化等资源优势,紧扣群众审美需要和文化市场需求,不断推出临沧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提升临沧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激励工程,支持民族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服饰和工艺品等创作展示,扶持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作品创作。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文艺创作、新闻出版、对外宣传等工作进行补贴;对文艺精品进行奖励。

5、实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相关基础设施。抢救、保护和开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物古迹、口传文化、音乐舞蹈、体育、技艺、建筑、服饰、餐饮和医药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一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点、民族特色村寨和民族文化广场。增加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经费。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积极做好“茶马古道”、“滇缅铁路”、班洪抗英遗址、翁丁原始村落等重大遗产的保护。

6、培育特色民族文化产业。立足丰富的民族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切实打牢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着力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养民族文化致富带头人,扶持民族文化产品市场化开发,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民族文化企业。二是以“世界佤乡、秘境临沧”为文化旅游品牌,重点发展以佤文化、茶文化、边地文化和生态文化为特色的四位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业。三是依托丰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融合秀丽的自然风光,开发以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主的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业。四是依托各县区、村镇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工艺、技艺资源,在现有的民族纺织服饰、乐器、陶器、竹木根雕、藤编、手工纸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一批具有临沧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和文化旅游商品。

7、培养民族文化传人和人才。以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为龙头,加大文化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人才,深入开展“文化艺术名家工程”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临沧特有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支持乡镇、社区文化站开办民族文化传习班,大力培养乡土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充分发挥他们在民族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完善民族文化传承人认定补助制度,资助其传业创业。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8、实施文化对外交流工程。以“桥头堡”建设为契机,统筹实施“文化固边”工程。依托中国沧源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等节庆活动,促进文化经贸交流。鼓励文艺院团、文化企业、高等院校赴国外演出,推动由文化交流向科技、教育、卫生、体育交流等方面延伸。积极邀请东南亚、南亚国家及其他友好城市的文化代表团等到临沧开展文化交流。加大对临沧文化“走出去”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外向型的文化企业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推进音像制品、少数民族语种出版物等文化产品的出口。

9、实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选择改革到位、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在资金投入、项目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组建以“文化下乡、非遗传承、文体辅导、文艺创作知识普及”为主要职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队和民族文化工作队。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民营演出实体,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兼并和重组国有文艺院团,推动文艺事业和演艺市场繁荣发展。

10、实施文化发展保障工程。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二是强化政策保障。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落实金融支持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依法组建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文化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优先优惠安排文化建设项目用地,确保文化建设用地需求。落实文化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准入机制,推进文化招商引资。三是强化投入保障。提高公共财政对文化投入的增长幅度,设立文化事业建设专项资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艺精品创作专项扶持资金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切实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

责任编辑:许如江

G127

A

1671-2994(2012)04-0116-03

2011-05-27

李如英(1976- ),女,云南宾川人,中共临沧市委党校管理科学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区域发展。

李正稳(1979- ),男,云南永德人,中共临沧市委讲师团副团长。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临沧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6月25日全国铁路调图 云南临沧与丽江间首次开行动车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登高方觉天地厚 继往开来谱新篇——云南省临沧公路局发展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