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云南精神与推动跨越发展

2012-08-15和涛刘姝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大山高原情怀

和涛刘姝

(中共红河州委党校,云南 蒙自 661100)

践行云南精神与推动跨越发展

和涛刘姝

(中共红河州委党校,云南 蒙自 661100)

树立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提倡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既是我们谋求大跨越的强大动力,更是实现大发展的不竭源泉。弘扬云南精神,是云南人民推进各项事业更大发展、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时代要求。

云南精神;特点;跨越;党员干部

中共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前夕,秦光荣书记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满怀激情地首次提出并阐述了“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号召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要继承和发扬云南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品质,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这一全新提炼的“云南精神”,胸怀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既饱含对云南人民的深情,又满载对广袤红土地的厚望。“高原情怀、大山精神”已经成为当前云南各族干部群众改革创新精神、谋求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实践追求。

一、“云南精神”的深刻内涵和鲜明特点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财富,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1、“云南精神”的深刻内涵。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巍巍高原、茫茫群山赋予了26个民族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这种高原情怀和大山品质,就是我们的云南精神。云南精神来源于云岭高原神奇独特的地理环境,贯穿着彩云之南丰富多彩的人文发展历史,是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山地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优秀特质和精神品格,是云南人的魂魄。云南精神蕴含着对历史的责任、加快云南发展的呼唤、务实求进的精神理念。

2、“云南精神”的鲜明特征。一是科学性。“高原情怀”与“大山精神”各有侧重,科学、准确地反映了云南各族人民群众的高尚精神品质。“高原情怀”,它以高原民族、高原文化、高原历史为依托,是千百年来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普遍的情怀。“大山精神”,突出的是山一样的性格,山一样的品质,山一样的担当。是云南各民族与山同生同长,与山共进共退,与山斗争、互融而产生的精神意识。二是地域性。“高原情怀”与“大山精神”产生于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和发展历程。可以说,离开了云南的山山水水,离开了云南的各族人民,离开了云南的地质条件,就不可能产生“高原情怀”、“大山精神”。而且,“高原情怀”、“大山精神”又是合而为一的。它们两者在精神实质,在性格特征,在实践取向,在意识习惯上的都是合而为一的,都是云南人特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三是时代性。弘扬云南精神,是云南人民推进各项事业更大发展、建设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时代要求。未来5年,要把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必须充分展现出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正如省委书记秦光荣所说:“云南到处是山,山与我们时刻相伴,大山扎根大地,昂首傲视万物,大山持之以恒,于无声中奋起,在坚持中屹立,大山支撑云南天地山河,也彰显云南人精气神;陪伴大山、仰视大山,我们要从大山中得到启迪,具有大山精神,也就是信念坚定,像大山一样执著;扎实苦干,像大山一样根基牢固才能傲然耸立;不断进取,像大山一样攀高不止、生生不息;勇于担当,像大山一样从不逃避电闪雷鸣,历尽风雪霜而巍然。”云南的发展离不开云南精神,云南的未来呼唤云南精神,我们要大力弘扬云南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二、实现跨越发展是云南精神的必然追求

1、云南要实现跨越发展,不仅需要清晰的目标引领,还需要精神坐标的助力。目标的实现,需要内力和外力的结合。云南发展要提速,必须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争取一切有利机遇,以国家的支持力度为助力,打牢基石,坚实基础。建设桥头堡,这是继1950年云南解放、1978年改革开放后,云南迎来的第三次黄金机遇期。云南要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就必须抓住这个机遇。桥头堡战略给云南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装上了一个强大引擎。从边地到核心,桥头堡建设把云南放在了一个全新的位置。这个位置,让云南有无限可能的空间来起跳和跨越。要完成这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不仅需要我们大胆解放思想、努力工作,也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人格特征,建立更加切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性格、思维和行为体系。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把云南放在西南、放在全国、放在全球的大背景下来定位和谋划,以国际视野、科学精神、战略眼光、现实思考来审视云南,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卓越胆识推动云南发展。以高原情怀、大山精神全力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云南拓展新空间,明确新方向,开创新局面的高端战略。

2、立足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基本省情,紧扣发展不够快、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的现实省情,必须始终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云南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全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2010年云南省经济总量虽然突破了7000亿元大关,但对于一个拥有4600万人口的大省来说不高,人均生产总值依然偏低;全省农民人均收入395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近2000元。截至2010年底,全省还有贫困人口52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785元的深度贫困人口还有160万人。因此,贫困仍然是云南省最大的省情,除了基本省情和现实省情,我们还要发展省情,那就是云南发展潜力巨大、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前景广阔,特别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推进,使云南站在了国家对外开放的最前沿,确定了在全国的战略地位,为云南加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创造了无限的空间。云南人必须“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更加牢固地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把云南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更坚实,推动云南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省委书记秦光荣的话,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3、跨越发展,是云南坚定不移的重大抉择。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做到:一是需要坚定的信心。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必须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拿出宏大气魄,有坚定信念、昂扬斗志和大无畏精神,敢于应对,敢于拼搏,敢于取胜。二是需要创新的思路。破解前进道路上存在的难题,要有新办法;解决三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生态环保、民生、改革开放等领域存在的重大问题,要有新思路;破除、清除各种制度障碍,不断推进管理创新,没有新招不行。要出新思路、新措施,必须打破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的思维,真正做到敢为人先、敢闯敢试。三是需要产业的支撑。从云南实际出发,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是云南提升排位、缩小差距的核心力量,更是云南实现跨越发展的筹码。为此,必须把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认真研究壮大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千方百计增加产业投入,强化政策保障,全力做好培育壮大烟草、电力、矿产、生物、旅游及新兴产业等支柱产业的大文章,要以新的眼光和气魄,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打造,使这个朝阳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迸发出强劲活力。四是需要开拓发展的空间。我们的发展,不是缺少空间,而是缺少发现。近来省委、省政府紧密结合云南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94%的实际,提出“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发展思路,就是对云南发展空间的巨大拓展,对于推进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跨越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五是需要坚实的基础。“十一五”以来,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加1000亿元,5年累计投入1.86万亿元,建成一大批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全省发展的条件,奠定了跨越发展的基础。但基础设施滞后、农业基础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夯实基础中跨越发展,在跨越发展中夯实基础,实现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构筑大通道、打造大基地、培育大平台、建设大窗口、维护大团结、保护大生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发展。

实践表明,每一次跨越,给云南带来的都是一次大发展、大进步。推动云南全面发展,关键在跨越,重点在加快。没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就改变不了发展滞后的现状,解决不了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困难。天时、地利、人和,种种机遇已将云南推向发展的快车道。改变慢、等、靠的思想,迅速行动起来,云南的跨越式发展只争朝夕。必须坚持好字当头、快字当先,能快则快、好中求快,牢牢抓住扩大投资、消费、出口的关键环节,采取创新性举措,率先在最具潜力、最有优势、最能见效的领域实现突破,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点的跨越发展新路子。

三、党员干部要成为“云南精神”的示范者、践行者

办好云南的事情,关键在党,弘扬云南精神,关键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如何实现云南新一轮跨越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需要解放思想,高瞻远瞩,汇集全省人民的集体智慧,需要各级领导班子居安思危,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科学化水平,从而实现又好又快,好中求快,跨越发展。

1、必须树立高原情怀,倡导大山精神。发展是第一要务,是云南最硬的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任何风浪都不能受影响。谋划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全力推进跨越发展,使云南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快车道。只有坚持跨越发展这个关键,才能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困难,尽快缩小云南与全国的差距。“云南省未来五年要力争生产总值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到2016年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1年增加一倍。”云南必须把发展产业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产业聚集、优惠政策向产业倾斜、人才资源向产业汇聚,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主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努力在竞争中培育产业、在竞争中提升产业,夯实云南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做好云南的全盘或局部工作,同样需要云南精神的理念和动力。有高原情怀,能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主动吸纳借鉴全国发达地区的好做法、好经验,吐故纳新,胸怀宽广;有大山精神,能让我们坚定云南跨越发展的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追求大气一流特色,敢于面对和克服发展跨越中的任何困难,一步一个脚印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凡事力求实效,力求成果。

2、必须强化奋起直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针对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模糊、宗旨意识淡化、事业心不强等问题,必须深入推进对云南精神的不断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权力观,以理论的与时俱进引领行动的锐意进取,以思想的坚定统一保证工作的步调一致,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坚决破除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大发展大跨越;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满怀激情抓发展,心无旁骛干实事,勇于在困难条件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增强敢闯敢试的勇气、昂扬向上的锐气、追求卓越的志气,在不争论中发展,在不折腾中前进,在不甘落后中奋起。

3、必须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干部的能力素质,是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针对党员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必须主动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重点,着力建设执行力强、创新力强、感召力强的领导班子,培养造就一支推动发展有激情、有招数、有能力、有贡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力度,提高干部驾驭全局、领导发展、处理利益关系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4、必须增强领导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针对当前少数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漠、不会做群众工作、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必须进一步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组织实施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三深入”活动。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善于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回应群众关切,耐心疏导群众情绪。把高原情怀的丰富内涵,带进社区、带进农村、带进企业、带进学校、带进千家万户,润物无声地传递给4600万各族群众。在实践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赢得人民群众的更多支持和拥护,为云南跨越凝聚起了强大的发展力量,构筑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总之,树立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提倡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既是我们谋求大跨越的强大动力,更是实现大发展的不竭源泉,改革创新的表现形式虽有区别,成果虽有大小,但都弥足珍贵。只要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倡导改革、支持改革,鼓励创新、积极创新,云南新一轮的跨越发展便指日可待。以山连山、岭接岭的气度,面对困难一往无前,斩关夺隘不怕牺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们就一定能够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创造新业绩!

责任编辑:刘建文

B036

A

1671-2994(2012)04-0107-03

2012-04-06

和 涛(1977- ),男,云南金平人,中共红河州委党校副校长。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民族文化。

刘 姝(1963- ),女,云南个旧人,中共红河州委党校教务科科长。研究方向:党的建设、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大山高原情怀
春天的大山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对着大山喊话的少年
“五老”情怀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