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党政干部执政能力探究

2012-08-15林宏丹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党政干部舆论监督舆情

林宏丹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 科社法学教研室,福建 泉州 362000)

网络环境下党政干部执政能力探究

林宏丹

(中共泉州市委党校 科社法学教研室,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其特殊作用正日益显现,网络舆论监督也成为社会舆论监督的发源地和放大器。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给执政党、各级政府以及各级党政干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适时的执政创新也成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唯一途径。本文以媒介素养为视点,以网络舆论监督和执政创新为契合,剖析了网络舆论监督对党政干部执政能力的新要求,探析了网络环境下党政干部执政能力与网络舆论监督的关系,提出党政干部应具有的媒介素养及具体构建重点。

网络舆论监督;执政能力;媒介素养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民参与社会、表达意见的方式,推动了网络舆论监督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监督已成为当今广受关注与好评的监督方式,成为推动社会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最好途径。近年来,各类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和政府高官的相继落马,很多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网络媒体的爆料和跟踪调查。正因为此,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网络新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主席在视察人民日报社,做客“强国论坛”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网络,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的意识、忧患的意识,做到重视网络、学习网络,懂得网络,用好网络……”,由此可见,这是党和国家对网络作为一种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新的方式、舆论传播主渠道的肯定。这种形势对党政干部执政能力无疑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如今,在新媒体时代,面对出现的各种新的情况,如何加强党政干部的执政能力,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呢?那就必须提升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水平,以具备应对新媒介的能力。

一、网络舆论监督下的党政干部媒介素养与执政能力的关系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作为人们获取信息、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移动互联网、微视频网站、数字电视和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在了解民情、汇集民意、启迪民智、丰富个性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已经可以和传统媒体相提并论,其多样化功能日益凸显。但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即时性、公开性、草根性,多元化,全面考验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水平和媒体应对能力,给信息化条件下党政干部执政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提升媒介素养,谙熟媒介社会的生存法则,是现代社会每一位公民所必须面对的课题,尤其对于党政领导干部更为重要,它已成为执政能力的重要标示。因为党政干部不仅是现代传媒的受众,而且,还是传媒报道和监督的对象,是传媒的领导者、使用者与管理者。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把运用新型媒体的能力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因此,正确处理好执政党与新兴传媒的关系,增强执政党驾驭大众传媒、引导新媒体舆论的本领,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党的执政安全的必然要求。网络环境下如何应对网络舆论监督,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提高执政能力呢?要解决这些问题,党政干部首先要把握好网络舆论监督与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之间的辩证关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其特殊作用正日益显现,网络舆论监督也成为社会舆论监督的发源地和放大器。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给执政党、各级政府以及各级党政干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适时的执政创新也成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唯一途径。从社会管理创新而言,一个是‘网’上一个是‘网’下,从‘网’下到‘网’上,这本身就是创新和进步。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本身具有开放性、便捷性、时效性等特点,作为网络传播之一的网络舆论监督得以快速发展,人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极大程度的实现,主体意识日益崛起,主体地位日渐形成。网民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见解,推进社会制度与法制的建设,推进社会精神文明与法治文明的发展。网民享有前所未有的参与度,特别是在强势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失语的情况下,网络成了监督党政干部的有力武器。网络监督的力量大大压缩了“暗箱操作”的空间,过去出了问题有人还可以封锁消息,而在网络时代,做了就很难掩盖,大家手机拿起来就可以拍,几分钟内就可以发送到网络上,立刻就会产生爆炸性效果。显然,在网络的推动下,网络监督的力量是惊人的,在网络世界里,官员从强势地位纷纷转变为舆论上的弱势。据《人民论坛》杂志上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国内有七成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究其根源,党政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严重缺失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这样一个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党政干部如果不具备基本的媒介素养,没有利用媒体的有效监督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的本领,必然无法有效完成自己“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大使命,也必然会在各类丑闻中不断的陨落。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作为新媒体的网络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网络媒体作为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主要载体,对充分发挥人们的监督权并有效传播社会舆论,促进社会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党政干部执政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网络舆论监督实际上是一种公民利益表达的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情民意,是民意表达的“晴雨表”。对于党政干部而言,理应掌握好民意“晴雨表”,自觉接受网民的监督,并积极利用网络媒介与网民沟通,塑造自身的良好的形象。而要做到这一点,党政干部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勇于面对网民的质疑,积极应对媒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手中的公权力才不至于被滥用,腐败现象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因此,新时期党政干部必须通过提升媒介素养来积极应对网络舆论监督,并创造性的运用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树立政府形象,让网民对政府产生一种信任感。同时,也要利用网络,管理网络,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地提升自身的执政能力。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网络舆论监督这种公民利益表达新方式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党政干部媒介素养提升的必要性,也为党政干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引导网络舆论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过来看,党政干部的执政能力也是媒介素养的具体体现,二者互为促进。

二、网络舆论监督对党政干部执政能力的影响

网络舆论监督实现了网络技术与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与传统舆论监督相比,网络监督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强烈的时代特征,现已成为反腐倡廉、民主法制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党政干部通过网络舆论,更能够了解社情民意,听取网民表达自己的愿望与诉求,从而推动了网民与党政干部的直接对话,正确听取民意并将民意纳入政府决策过程中,有利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因此,党政干部在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同时,必须注重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

1、网络舆论监督是进一步推动党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当前,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了社会大众行驶民主权利新的有效形式,网络传媒在舆论监督中起着其他舆论监督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庞大的网络社会群体利用网络的公开、透明、快捷、影响面广的特性,不断进行信息的沟通、交流和集聚。伴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网络不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交往、沟通、娱乐的信息平台,也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反腐的新平台,使得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实现有了新的途径。在一定意义上承担了“人民起来监督政府”、“人人起来负责的民主使命”。由此可见,在网络环境下民主参政和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推动着党的廉洁执政的过程。它可以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促使党政干部执政更民主、决策更科学、信息更透明,更易和网民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因此,作为执政党,只有制约自身,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执政权,推动民主社会的实现。

2、积极有效应对网络舆论监督,是党政干部决策水平的重要体现。作为代表人民治理国家事务的党政干部,能否科学合理的应对网民的舆论监督,是当前考核其决策水平的重要依据。第一,要提高对网络监督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网络监督环境,正确认识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各级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观念,重视网络监督。不仅要正确对待网络监督,虚心接受网络监督,而且要善于利用网络监督,积极引导网络监督,使之逐步常态化、理性化、规范化。领导干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只有强化媒介素质,提高驾驭新媒体的能力,不断探索网络时代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领导方式,才能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舆论监督都属于舆论监督范畴,但从传播方式上看,却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传播方式,使普通网民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获得了更大的话语空间和话语权。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今天,党政干部要充分尊重网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使其主张与人民的利益有机地统一。第二,要加强网络监督的法制建设,使网络监督做到法制化。立法机关应尽快制定网络监督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行为。尤其是要认识到网络监督作为一种非权力性监督,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并要与其他的权力性监督方式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监督作用。第三,要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不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信息公开程度越高,公众的关注度就越低。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各级政府必须认真履行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畅通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和保障机制,适时介入网络舆论议程,及时引导网络舆论方向,防止由于政府信息不公开而引发情绪化的“网络舆论暴力”。第四,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分析系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为了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更好地发挥网络监督的作用,必须建立一种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判断及应急机制。及时收集有关网络监督的信息,科学分析网络舆情的性质,准确判断网络舆情的倾向,并通过论坛跟帖、政府网络发言人等多种形式,主动回应广大网民的关切,消除各种疑虑。

3、网络舆论监督是推动民主建设的重要平台。网络舆论监督是自下而上的。网络舆论监督把监督权交还给人民,人人都有了参与权,也有了言论权,人民在监督权得到保障的同时,积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在监督方式上实现由下而上,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交互性、及时性、匿名性、自由性等特性,给予网络舆论最大限度的权利,彻底打破了在传统媒体传播语境中呈现出强势的信息单向流动,作为受众的网民们往往没有或很难获取与传媒平等的话语权。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舆论监督充分实现了人们参与管理国家、参与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宏愿,媒体、民众与政府真正实现了平等对话,忽视了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正因为如此,使得网络舆论监督正日益成为党政干部了解民意、听取民声、集聚民智的有效渠道;成为网民行使自己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有效载体;成为社会各阶层发表自由言论的重要平台。

三、网络舆论监督下党政干部媒介素养能力的构建策略

能力是素养的体现。党政干部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执政能力既包括正确对待和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的态度,又包括应对舆论监督、引导舆论监督的能力,甚至包含了对舆论监督形成再监督的能力。这就必须要求党政干部一定要具备较高的传媒素养。胡锦涛同志指出:新时期,要切实把握好新闻规律,充分尊重新闻规律。据南京大学政府新闻学研究所“南京市处级以上干部媒介素养调查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91.27%的政府官员表示当前迫切需要对党政干部的传媒素养进行必要的培训,这对于提高其执政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足以可见,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需要提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不仅是其执政素养能力的体现,而且,在处理网络舆论监督时往往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党政干部媒介素养能力建构主要包含:

1、对真实信息渠道的把握控制能力。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其开放性特点使之成为一个非常高效的信息渠道,而其匿名性、互动性、即时性、突发性等特点,又使其传播的信息真假难辨、对错难分。处理和把握控制得不好,对正常的、稳定的社会秩序很容易造成冲击,甚至引起社会混乱,增加社会管理成本。尤其是由此引发的群体性政治性突发事件,对于社会的稳定破坏极大。这就需要领导干部:第一,具有对真实信息渠道的把握控制能力,努力研究并提高网络时代引导舆论的思想水平、知识修养和相关技术。因此,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党政干部具有对信息真实性的甄别能力,真实信息渠道的把控能力,努力研究并提高网络时代引导舆论的思想水平、知识修养和相关技术。第二,积极探索新条件下做好民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改进网络舆论宣传工作,正面引导社会热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所以,提高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把握对真实信息的控制力刻不容缓。

2、提高主动了解舆情,引导化解网络舆论危机的能力。新媒体表达的信息和舆论形成方式与传统媒体不同,它反映的是自下而上的民众声音,因而,新媒体舆情是社会上各种矛盾最直接的反映。第一,领导干部应该主动了解新媒体舆情,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尤其对网络舆情的发生脉络、演变规律、影响因素等,要加强研究,总结出引导舆情向良性方向发展的规律性经验。并由此发现和洞察各种社会矛盾,争取在舆情发展的潜伏期和初期化解这些矛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可以避免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更大的损害。第二,党政干部要提高对新媒体舆论引导的能力,形成正面舆论的强势。各级党政机关都要成立相应的舆情处置部门,并针对应对敏感事件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建立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一是事前要建立实时把握、正面引导网络舆论的机制。要着眼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延伸工作触角,加强分析判研,实时把握网络舆论发展的趋势,紧紧抓住舆论折射的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向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防止有关问题逐步发展为敏感案事件。二是事中要建立现场应对媒体采访的机制。在敏感事件处置工作中,要指定一名对相关政策、原则、形势比较了解、有较强应对媒体采访的发言人。三是事后要建立新闻及时发布机制。要明确一名负责人协调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承担突发敏感事件的新闻发布职责,对已发生的敏感事件,确定“统一口径,及时发布”的原则,借助主流媒体,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说明事实真相,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所以,建立一种能够提前评估舆情态势,及时跟跟踪舆情发展,合理顺应舆情导向的应急机制,就显得极为迫切。因此,领导干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只有强化媒介素质,提高驾驭网络舆论引导的能力,不断探索新媒体时代领导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领导方式,才能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

3、应对网络舆论监督的能力。应对网络舆论监督的能力,是党政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能否正确对待网络舆论,不只是技巧和智慧问题,要有主动应对的态度和意识,才能在网络监督面前无所畏惧。从容应对网络舆论监督,是党政干部执政理念成熟的重要标志。对于网络舆论监督,领导干部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局外人和旁观者,而应该积极参与。第一,要关注网络舆论监督信息。包括网络新闻和网民言论两大方面,通过浏览新闻网页和关注网络论坛、新闻评论、博客言论等,及时掌握时事动态,了解基层心声,充分听取民意,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会舆论动向,为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提高执政的质量和效率。第二,要利用网络优势,做好党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特性,通过使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各种网络信息技术和手段,生动形象地表现严肃的宣传主题,增强内容的知识性,从而达到教育人、鼓舞人的宣传效果;通过开设专栏、建立博客、在线访谈等形式,扩大宣传面,加强互动交流,提高宣传效果。第三,要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发现和培养一批直接可以用的“网络意见领袖”,驾起网上信息舆论引导的桥梁,以网上评论来引导舆论,针对一些负面舆情信息,还可以依托网站、论坛、贴吧等载体,借助网上对话、聊天等形式和手段,及时开展有效的引导工作,用正面声音引导舆论导向,用事实真相回应群众关注,用权威信息稳定群众情绪。

4、自觉培养适应网络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的能力。日益开放透明的舆论环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仅面对舆论压力要有承受能力,更要提升应对水平;不仅要使信息公开成为常态,更要学会主动研判网络舆情。要适应网络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第一,要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切实掌握好网络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使用网络的基本技巧和与网民沟通的基本方法,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最快、最广、最强的交流平台,了解民意、汇集民智,推动工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强化工作监督,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办公现代化、民主化。这不仅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新时期的新型领导干部的需要,也是执政为民的需要。第二,要在公务员培训中加入应对舆情的课程,特别是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定期开展舆情培训,创新舆情管理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通过专门培训,提高公务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运用互联网的能力、舆论引导的能力,提高对网络舆情的敏锐性,确保政府在应对舆情中掌握话语权、占得主动权。第三,必须学习在群众和舆论的批评和监督下推进工作,主动接受网络监督。通过网络这个载体,拉近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使老百姓可以直接向领导干部建言献策、表达诉求。让互联网成为执政党学习和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把互联网作为向实践学习和群众学习的有效途径,借助互联网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良好氛围。网络反映的问题,有些不完全准确,有些偏颇过激,这需要领导干部具有清醒的判断力,真正把民众利益当成政府施政的方向。同时,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观念,既不畏惧网络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也不忽视网络的优势和作用,把网络建设成为表达民意的平台,善于从网络舆情中发现工作的盲点、弱点和问题,寻找舆情形成的社会基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责任编辑:刘建文

D251

A

1671-2994(2012)04-0097-04

2012-06-27

林宏丹(1966-),女,福建泉州人,中共泉州市委党校科社法学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行政法学和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党政干部舆论监督舆情
党政管理干部考核规范化思考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2018年复印报刊资料党政干部院校主办学报/综合性期刊转载率排名
党政干部的良师益友和理论家园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加强党政干部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