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2012-08-15孙江峰雒芬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7期
关键词:通信原理原理教学效果

孙江峰 雒芬

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孙江峰 雒芬

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在分析《通信原理》课程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实践环节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几个方面提出了《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已经进行的大部分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明显。

通信原理;实践教学;互动教学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子、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通信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该课程以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通信系统为背景,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通信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它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于一身的课程。在通信和电子专业的课程教学安排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前续课程有《概率论》、《电路分析》、《随机信号分析》《信号与系统》,后续课程有《扩频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它涉及的知识面广,课程内容多,公式和数学推导较多,基本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和深奥,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关心教师如何教,对学生如何学则少有论及,认为课堂教学仅仅是教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单项交流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整个教学活动,忽视学生是认知主体,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高等教育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以及《通信原理》课程性质及特点,笔者对《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一些探讨,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的互动性、生动性和创造性。

1.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通信原理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把晦涩难懂的知识讲的深入浅出,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在学习上得到成就感,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很重要。

1.1 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合适的教学参考书

某系所选择的教材是樊昌信主编的《通信原理》第六版,该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容安排合理,通信理论和通信技术方面论述的非常清晰,是一门经典的教材。教学参考书选用张辉主编《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这两本教材相辅相成,互相参考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注重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对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术语,通信系统中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要重点讲解,例如什么是通信、信息,信息量,什么是调制和解调等内容一定要讲解清楚,给出明确的含义不能含糊其辞。另外,在组织和实施教学中,针对现在很多学生课后不复习的特点,课堂上应该带领学生复习前次课的内容,特别是重要的公式和概念最好板书并讲解,以此加强学生对上次课内容的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1.3 应以实例教学为模式,应理论联系实际。

通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现实中的具体实例结合起来更容易理解。例如第一章通信系统模型,可以和实际通信系统实例进行类比。像电视信号传播系统和电台广播系统,对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及受信者和实际中的系统对应起来,是学生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教学效果更佳。

2. 实现互动教学模式

在各种互动及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和参与意识,认真思考,积极探究。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将促进互动的有效展开,并对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依据互动教学的理论,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每个教师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教育教学经验等方面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程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其实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有利于达成教学的目标。另外,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听课、评课,使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反思成败,博采众长,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今后的教学工作,领悟出更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教师之间的共识、共享、共进。

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互动形式。其实质是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思考、判断、选择接纳教师的影响,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的主导意识,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的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课堂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课程时难点所在,教学中可以对这部分内容重点讲解,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急切盼望得到的新知识,及时补充最新通信理论和通信系统。另外要抓住课外师生间的交流。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相当强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理论及原理的介绍和演示,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必须通过课后的练习及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如果通过QQ、E-mail、BBS等方式讨论和答疑,对提高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软件实验和硬件实验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很多高校通信原理实验采取的是硬件实验,有专门的试验箱和实验台,可以经通过连线、示波器观察时域波形,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对通信系统的感性认识。

对于通信原理这个课程,有各种各样的基带信号、频带信号,各种通信系统,可以通过MATLAB代码进行模拟和仿真,可以弥补硬件实验较少的不足。也可以让学生掌握MATLAB的操作和编码。通过两种实验相互结合,可以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掌握通信技术和知识,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和合理。

3.1 软件实验

对于软件实验,在初期的实验课中认真为学生准备实例,最好配有操作步骤和代码,使学生读懂代码,学会MATLAB软件操作,教师要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便于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并逐渐能灵活应用工具。在中后期的上机课中可以由教师为学生拟定题目,由学生利用前期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写代码,仿真出课堂学习的通信系统和波形。

3.2 硬件实验

硬件实验,实验课前教师应该把实验指导书发到学生手里,把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提前预习,实验课上,要先对实验台的结构,实验台的各个模块进行细致的讲解,特别是信号发生器部分,怎么调波形,怎么改变振幅和频率等等。然后对所做实验理论结合实验台进行对比讲解,最后教师最好先做一次实验演示,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在课上及时辅导打印,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3 实验考核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偏重于通信理论,在实践方面重视不够。要加强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需加强实践课的考核,考核成绩时,实验课的评分占总成绩的30%,只有这样加强实验课的力度,才能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为了保障学生在实验室的实际操作效果,教师应认真耐心地辅导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完成某个操作来寻找操作的技能与技巧,最终达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综合运用的目的。

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络的相互融合,信息科学技术已成为21世纪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强大推动力,而中间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是依靠各种通信方式和技术来实现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不断地知识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学习,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安排学生自学一些新技术,比如WIFI、OFDM、GPS等等。另外还应督促学生认真做好课堂内容的复习和新内容的预习,最好能给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喜欢一个人钻研,当遇到难点时,不喜欢问,这样既花费时间,又花精力,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加强讨论,学和问结合起来,学习效率和学习的乐趣就提高了。在平时学生也会自觉不自觉地会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再经过课堂上的教学及实践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也更多,这样也促进了课堂教学,使得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以提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5.结论

通信原理是一门内容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跟随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变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时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优选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认真组织教学内容,把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有效的加以结合,使操作有理论指导,同时又能在操作中消化理论。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有创造性,有学习能力、有良好素质的新一代大学生。

[1]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第六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张辉,曹丽娜.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朱颖莉等.《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南昌高专学报 [J],2011,1:122-123

[4]危厚琴,卢乃成.《通信原理》教学方法的改革.科技信息[J],2011,3:555

G642

A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7.154

猜你喜欢

通信原理原理教学效果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在通信专业当中《通信原理》扮演的角色
“通信原理”教学中OBE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通信原理”教学中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上好一节《通信原理》课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索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