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自主创业互动协调机制的构建
——以协同论为基础
2012-08-15罗葆青王宇
罗葆青 王宇
河北工业大学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自主创业互动协调机制的构建
——以协同论为基础
罗葆青 王宇
河北工业大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大学生创业日益得到广泛的关注。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复杂、系统性的活动,大学生创业要考虑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要素,主观方面主要是指大学生创业精神和个人应具备的素质,而客观方面主要是指政策、创业教育、文化观念、法律法规、机遇等。从高校角度看,应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帮助大学生抓住创业机会。
1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自主创业的关系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和管理部门,发挥着重要的主体和助推器的作用。创业教育主要由高校来承担,高校是主渠道、主阵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在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高层次的创业能力,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使大学生在条件成熟时能够抓住机会进行创业实践。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决定了它除了要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外,还要使其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可促使大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创业,具体来看:
1.1 开展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通过创业教育,大学生将变被动就业为自主创业,有助于大学生就业和择业观念的更新,进一步拓展就业思路。
1.2 开展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基础。通过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接受除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为今后创业积累不同层次、类别的知识。
1.3 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即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它包括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其中,有的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得知识,再由知识转化为能力;而大部分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创业实践来提升创业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创业做好知识、技术、能力的储备和创业心理品质的准备,增强大学生对未来创业环境的适应力。
2 理论基础
协同论是20世纪70年代来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协同学将研究对象看作由大量子系统组成的系统,这些子系统彼此间通过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等方式相互作用,通过子系统的这种相互作用,整个系统将形成一种整体效应或者一种新型的结构。所谓协同,指的是系统的各个部分协同工作,协同效应则指复杂系统内的各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产生出的超越自身单独作用而形成的整个系统的聚合作用。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不是独立于大学生就业这个系统之外的,而是存在系统中,并与其他要素相互作用,在其它要素的支持与配合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才能更好的开展,从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从协同论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如下:
协同论的不稳定原理告诉我们,一种新模式的形成意味着原来的模式不再能够维持而变为不稳定的。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由于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人数逐年剧增,就业岗位供需比例不协调等原因,原有单一就业形式的局面被打破,也就是说,原有的单一就业形式出现了不稳定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就业系统在其内驱力的作用下,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形式的出现,形成了新的稳定的结构,实现自我发展。
从协同论的主要特点看:首先,协作性。协同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大学生创业教育系统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系统是共同存在于大学生就业这个大环境下,两个系统是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联的。例如,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积极开展能够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顺利开展。其次,整体性。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结构整体,在功能上,任何系统的整体功能等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加上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产生的功能。整体原理要求我们在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时,要牢固树立全局、整体观念,不仅要注意发挥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注意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的功能。例如,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最终以创业带动就业,开拓大学生就业新思路;通过总结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际情况,检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改进,做到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两个系统相互促进。
3 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与自主创业互动协调机制
3.1 构建大学生创业驱动机制
将加强创业教育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结合起来,并将创业教育具体落实到与大学生创业相关联的每一个环节,大学生创业提供充足的创业驱动力。
3.1.1 要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首要的问题便是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从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入手,引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树立创业意识观念。
3.1.2 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提倡和弘扬创业精神,提高师生员工对创业者社会价值的认识,在学校形成“尊敬创业者、支持创业者、佩服创业者”的浓厚氛围。高校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自觉将创业教育融入于学校整个的育人机制之中,在校园内构建和营造一个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
3.1.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具体运行方式。创业教育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和新型的教育教学活动,既要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运行规律,又要遵循自身所特有的运行规律。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探索创业教育的具体运行方式时,高校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生源质量、不同师资条件、不同教学环境的不同情况与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采取相应的对策。在目前条件下,结合专业教学进行创业教育,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索与构建具体的运行方式。
(1)渗透式。就是将创业教育教学的运行纳入这个专业原有的教学计划与课程框架内,在完成该专业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时,努力完成与此紧密相关的创业教育教学的要求。
(2)结合式。就是将创业教育教学的运行纳入该专业原有实践实训课的活动框架中,根据各类不同实践活动的不同特点,将创业教育的任务、要求、内容有机地结合进去,在实现该专业原有实践活动课特定教学目标的同时,相应地实现有关创业教育的任务与要求。
(3)复合式。这种方式要求将创业教育的宏观运行同某一专业的教育教学运行整体地结合起来,设置必要的创业教育课程,综合采用各类教育教学措施,确保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4)积极探索构建创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管理的体制和机制是确保创业教育实施的关键。目前高校内部各部门创业教育往往自成体系,资源利用率低,投入成本高。应整合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制定统一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规划,把创业教育的实施导入良性运行轨道。
3.2 科学构建创业教育的评估机制,形成大学生创业反馈机制
构建创业教育评估机制是推进创业教育与实践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创业教育的评估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3.2.1 对学校创业教育的评估机制
评估专家可以由知名企业家,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风险投资家,高校创业教育研究者,高校创业教师等人员组成。由他们根据高校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环节等),创业教师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学历、职称、类型、综合素质等),管理制度(激励制度、日常管理制度等),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创业教育定期进行评估,以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
3.2.2 学校内部的创业教育评估机制
评估的目的是发现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不足,以进行整改,今后更好地推进。评估专家可以由校内的教学督导、现职的教学院长、有经验的创业教师组成。
3.2.2.1 对创业教育培养目标与实施效果的评估。要设置对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及其实现程度、水平、状况的评估办法。要观察与分析创业教育目标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规范、可行。要在认真研究社会对各类人才需要规格,认真参考社会成功人士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将目标在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进行分解,形成可操作、可评估的指标体系。
其次,对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的评估。在所设课程及所教课程内容必须明确地指向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大学生在形成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上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创业教育课程具有突出的活动性特征,要研究设置合理的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
第三,对师资条件与水平的评估。不仅要从总体上分析评估教师队伍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参与状况,还要从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上分析与评估教师运用渗透式、结合式或复合式的能力与水平。
第四,对学校组织领导创业教育状况的评估。要从校院两级领导干部的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实施、创业教育保障等方面设置合理的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以利创业教育的组织领导工作落到实处。
各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范围与程度不同,情况各异。因此,开展创业教育评估也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本着有利于推进创业教育的目的,灵活多样地进行。这种评估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项性的;可以定期地进行,也可不定期地进行。开展创业教育评估后,应当积极运用评估结果,反馈评估意见,将评估结果同评估对象的奖惩挂钩,以通过评估达到推进创业教育的目的。
[1]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2]郁义鸿.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毛克平.建立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自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8
[4]衣俊卿.对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10
[5]肖毅、陈晓、钱建平.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课题[J].云南教育,2001.27
[6]向东春、肖云龙.美国百森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3.2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7.147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编号:JYZX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