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注重科普人才培养
2012-08-15冯敏
冯 敏
韶关学院科研处,广东 韶关 512005
高校应注重科普人才培养
冯 敏
韶关学院科研处,广东 韶关 512005
要改变科技知识普及过程中的乱象就要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其根本就是要就加强人才培养,高校不但要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传播人才,更应该注重科学通才的培养,并通过对科普人才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科普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人才强国的需要。
科普;高校;人才培养
Popular Scie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lent train
我国经济方式正在由高污染、高资源消耗和劳动密集型向环境友好、低耗能和高技术附加型转变,对公众科学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由劳动力依赖型向技术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公众科学素质的迅速提高是必由之路。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的任务,改变科普人才不足的现状,关键在于高校应加强科普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毕业生应是传播科学信息和普及科学知识的主力军,所以发挥高校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重要作用是当务之急。
1 社会转型时期应大力加强科普人才培养
1.1 科技知识普及过程中的乱象迫切要求加快科普人才的培养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技在逐渐地融入到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科技知识普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科技知识普及过程中,科学性应是其传播的最基本要求,我国目前这方面的状况却令人担忧,网络平台的开放性使任何信息都可以随意发表,导致乱象丛生,如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从媒体报道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不绝于耳,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甚至出现了不讲科学全盘否定的怪象,如香蕉的乙烯利催熟,本来是很正常的惯用方法,媒体报道后香蕉价格大跌,蕉农损失惨重;由于个别瓜农使用西瓜膨大剂时间不当造成西瓜爆裂,导致全国的西瓜滞销;挂面可以点燃是有添加剂的报道,更是明显的误导了缺乏科学素质的广大消费者,也严重影响了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另外,社会上一段时期以来出现了严重违背科技常识的伪科学现象,比较突出的如一些医药保健品广告滥用“科技”之名行伪科学之实,有些科技类电视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利用简单的科技知识故弄玄虚、哗众取宠、愚弄观众,有些涉及科普知识的报道为经济利益所驱动,利用虚假的科普知识误导受众,开发的互联网中更是充斥着各种虚假和蒙骗广大消费者的假科技信息和伪科学,媒体在科学知识传播中存在的乱象已影响到科学本身价值的实现,影响到我国科学素养综合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科普工作是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服务的,科普人才的培养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只有广大的公众具备与物质文明共同进步基本的科学文明素质,才能使我国真正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化为人才强国,所以重视科普工作和科普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
1.2 科普和科普从业人员的现状要求加大科普人才培养力度
科普创作是科学普及的源泉,只有创作出大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才能不断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对科技文化的需求,使科普工作呈现出蓬勃生机。但我国科普创作人才队伍老化现象严重,专业队伍后继乏人,据有关报道,拥有2000 多名会员的中国科普作家协会,60% 的会员在50 岁以上;科学普及出版社对78 位多产科普作家的统计表明,60岁以下的只有9 人,全国从事专职科普创作的人员只有8000多人,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科普图书、科普展品等科普作品数量少、质量不高,科普图书的发行量只占图书总发行量的0.43 %。其次,在科普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偏低,高素质人才偏少。根据科技部的调查统计,科普从业人员中具有中级职称和大学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为41.2% ,中国科协系统虽然存在一只庞大的科普人才队伍,但全国真正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数量只有160多万人,每万人口中有科普人员12.3人,其中,专职科普人员仅有20多万人,占总数的12.3 %,每万人口中有科普专职人员1.5 人。一些专业性的科普场所和机构的问题更加严峻,以专业技术人员较多的科技馆为例,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副高级职称以上) 只占工作人员总数的5.6 %,约有2/3 的科技馆缺乏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则表现为科普活动的形式主义,展品缺乏创新,只是简单的模仿、复制,千馆一面;讲解员的数量本来严重不足,仅有的少数讲解员专业水准低,讲解简单肤浅,缺乏深度和艺术性,更谈不上感染力;科普展品更新慢,服务设施陈旧简陋等,因此常常出现科普场馆开馆时轰轰烈烈,剪彩时红红火火,接下来却是惨淡维持、冷清休闲,少人问津的现象。
1.3 未来十年需要大量的科普人才以适应人才强国的需要
“《中国科协科普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按规划部署,到2020年全国科普人才的数量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总量将达400万人左右。”同时,《规划》将重点面向基层、面向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重点培育高水平的科普场馆专门人才和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方面的高端科普人才。由此可见,加强科普人才的培养和科普队伍建设,不仅是科普事业发展的需要,不仅是科普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人才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为此,在未来的科普人才发展和培养过程中,应当将正规教育与培训提高相结合,激励与引导相结合,战略布局与局部提升相结合,在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系统地培养和开发科普人才,提高科普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质量,以满足各方面对科普工作和科普人才的要求。
2 加强科普人才培养的途径
2.1 高等学校应加强高水平的科技传播人才的培养
高等学校是培养和造就未来人才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到来的时代,在大学教育中根植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与传授专业知识一样显得尤为重要。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到交叉科学,从基础科学、应用科学、高新技术到产业革命,从信息、知识、理论到方法、事件到史话、故事,从思想、观念、态度到精神、理念、信仰都需要科普人才去传播和推广。有关数据显示,科学家成为科普创作者越来越少,从事科技传播的名记者屈指可数,科学技术类的新闻报道从内容到形式,从表象到深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类节目显得非常幼稚和不专业,对于日渐频繁的科技危机、健康危机和自然危机的深度报道、调查分析和研究都显得力度不够,而科学学与传播学本来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科,而科技传播者只有在同时熟练地驭了这两个学科的必备知识后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科技信息传播人员,因此,培养高水平的专业科技传播人才就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大学、清华大学等近10所重点院校已设立了科技传播专业方向或研究中心。这些高校的科普相关专业建设大多以培养硕士生为主,目标主要集中在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熟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既有现代科技知识背景,又掌握了传播学知识,能够驾驭现代媒体技术的文理交叉、有较强写作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传播人才,重点是培养科技记者、科技编辑、科技作家、科技传播理论研究者等,因此,这些高层次科技传播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专业建设的新方向之一。
2.2 高等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科学素养和科技传播能力
我国高等学校对人才的培养是按专业和学科进行的,除了培养少数高级科技传播人才,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科普人才。但是现在的学校教育体制是培养的学生文理科分化明显,大学生对其所学专业和学科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这为将来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学生却对对本专业以外的科学知识知之甚少,或者不感兴趣或者根本不想过问,大部分文科出身的科技信息传播人员都缺少必要的科技知识功底,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让大学生对其他专业和学科有所了解,对非本专业的最新科技动态有所了解,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素养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加,高校学生在校接受科普教育,已经成为全民科普教育的组成部分。在高校应多层次、多方向的科普相关专业教育;同时在高校自然科学专业的学生中,应增设科技传播专业的选修课程。
在高校的科学通才培养中,应鼓励学生利用高校拥有的丰富科普资源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大量的图书资料,国家级、教育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还有远程教育中心,规模较大的多媒体教室和多媒体交互式语音教室等,这些都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与此同时,多种类型的科技竞赛也为科技通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科技创业挑战赛”等为代表的高校科技创新活动推动科普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科普后备人才队伍茁壮成长发挥着积极作用 。
2.3 加强科普人才培训
应建设多种类型的科普人才教学和培训基地,用较完善的激励机制,使每个科普工作者都有一种追求自身发展的欲望,通过培训使其得到满足,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并适应科学普及事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建设一支多领域、多层次、专兼职相结合的科技传播人才队伍,培育一批从事科技传播的优秀大师和导师;依托科研主体包括委办局、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建设科技传播基地。要保证科普人才培养制度化、规范化运行,需要建设一批与人才培养类型方式相适应的长期、稳定的教学和培训基地,可以在有条件的高校、专门培训机构、科技场馆、科技传媒机构等机构中,设置科普人才培养、教学和培训基地,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类型的科普人才培养网络,对科普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调研针对科普人才的需求和缺乏程度,对培训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其次,依据需求紧迫程度,解决急需人才的培养问题,如可以先进行科普创作人才的培养,以解决科普源头缺乏活水的紧迫问题,同时注重培养科普基础设施运行中的各类人才。
2.4 进一步发挥各类学会中高校教师在科普知识传播中的作用
高校学科门类齐全,人才力量雄厚,大多数高校都有科协,许多专业类学会都是挂靠在各高等院校,高校教师也是各类专业学会的主要力量,要发挥高校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使高校的专家学者成为主要媒体中传播科学知识的代表,同时还要有激励机制,使教师积极主动的投身到科学普及的工作中去。我国有将近200万的科普从业人员,包括各高校科协会员在内,有2000 多万的各类各级学会会员,怎样鼓励和引导他们从事科普事业,并在科普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科普工作, 既是今后科普事业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和突破口。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经验表明,人才的成长、事业的发展,关键取决于政策,有了好的政策,就能发挥出巨大的生产力,因此,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与引导相结合,促进科普人才的成长。
2.5 引导科普志愿者参与科技传播活动
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大学生中组织科普志愿者,参加各级各类科技馆、博物馆和文化馆的解说工作,发挥高校教师的指导作用,组织志愿者开展科普创作研讨、科普活动策划和交流活动,成立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组织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以及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展面向基层针对当今社会科技传播的热点、结合面向社会的各种科普宣传活动,既锻炼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又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传播正确的科学信息,对改变目前科技传播的中的一些伪科学乱象,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1]郑念. 我国科普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普研究,2009年2期:19~29
[2]吕媛媛. 科技传播中的伪科学现象分析[J].文化学刊, 2010年第2期:140~144
[3]万群等. 高校科普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策研究[J]. 学会,2009年第2期:43~46
Scie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on Talent train of Thinking
Feng Ming
(Research Department of Shaoguan University, Guangdong Shaoguan,512005)
To change the confusion of popular science in the course of technology literacy,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people's scientific quality, The fundamental is to strengthen talent trai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t only should to train high-level science communication professionals,but also should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generalist. By strengthen science talent training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To meet the needs of strong national human.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7.134
冯敏,女,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