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2012-08-15郭红敏
郭红敏
河北枣强县人民医院,河北枣强 053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郭红敏
河北枣强县人民医院,河北枣强 053100
目的研究分析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原因,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 经过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对比性治疗。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取规范化治疗。经过3周的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气和肺动脉压。 结论 经过对比性治疗得出,采用规范化治疗的治疗组其肺动脉压以及血气等情况的改善均比对照组显著。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过规范化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肺动脉高压,缓解病情的发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治疗;患者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1]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在肺动脉血压增高这一方面,严重者出现右心衰竭,最终导致死亡。近年来,由于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衰竭死亡的病例越来越多,所以肺动脉高压已经逐步变成一大类心血管疾病。经过对肺动脉高压病因的研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2]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导致肺心病的主要原因。经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观察发现,有效的防止或者是降低肺动脉高压,能够对延缓右心衰竭、降低死亡几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80例患者均系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所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在55~85岁之间,病程在1~5年之间。把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为普外科有明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其中肠梗阻15例,上消化道穿孔11例,急性阑尾炎8例,其他6例。治疗组患者为呼吸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在经过80例患者的听译后,进行胸CT、胸片、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由于对照组患者为普外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以治疗外科基础病为主的对症治疗,而治疗组患者采用规范化抗炎、扩张支气管、抗凝、祛痰及吸氧等对因治疗法。两组患者均经过三周的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气和肺动脉压。
3 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均比对照组更好。治疗组中有30例患者肺动脉压有明显降低,35例患者的血气也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的患者相较于入院时的肺动脉压和血气分析改善不显著,甚至部分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但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
4 讨论
PAH形成的具体原因在目前的医学科技水平上尚未有一个明确的解释[3],但其形成过程却是相当复杂,其主要涉及到细胞、基因等因素的变化。PAH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特征是肺血管的阻力变大[4]。而导致肺血管阻力变化的原因有:原位血栓的形成、肺动脉血管壁的重构、血管收缩。目前在临床上所被认可的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大量分子的活动促使血管重构。而形成肺动脉高压的病理基础是血管重塑以及在慢性低氧的环境下肺血管的阻力增大。
有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个常见的、多发的呼吸科疾病,经过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位居世界死亡原因的第4位,并呈上升趋势。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体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几率高达10%[5]。再加上肺动脉高压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并发症之一,所以肺动脉压力的增高必然造成病程缩短,病死几率高的后果。所以研究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原因,并在早期的诊断后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死亡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肺血管阻力增大所造成的。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要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慢性肺部炎症在病变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例如:吸烟、感染、低氧所造成的肺血管重塑和肺动脉高压。总而言之,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注重去除疾病的诱因,早期的抗炎及改善肺通气等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尽早且及时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肺动脉压检查,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能够对改善患者病情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经过对80例患者的对比性治疗得出采用规范化抗炎、扩张支气管、抗凝、祛痰及吸氧等对因治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所取得效果显著。
[1]石红,金邦贤.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PGE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和动脉血气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9(11).
[2]赵献明,许春平,曾波,等.阿托伐他汀联合西地那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0).
[3]唐艳芬,高想,尤菊松,等.辛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2).
[4]白澎,陈东宁,孙永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肺动脉高压关系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08).
[5]高新海,徐仲卿,赵文穗.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与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1(09).
R562
A
1672-5654(2012)07(c)-0091-01
201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