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腔隙性梗塞30例临床观察

2012-08-15鹿士春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1期
关键词:汤加补阳气虚

鹿士春

吉林省桦甸市胜利社区服务中心,吉林桦甸 132400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用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书,本方经过对30例患者临床运用,取得满意效果。本方充分体现了王清任所创气虚血瘀理论的代表方剂,本方是一剂活血化瘀的方药,补气活血通络,主要治疗气虚血疼之中风,也可用来治疗中风后遗症。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腔隙性梗死,经过对30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取得令人满意疗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男24例,女6例,男女之比4:1。年龄最小34岁,最大74岁,平均58.1岁。30~39岁2例,40~49岁4例,50~59岁18例,60~69岁4例,70岁以上2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18例,平时常有头晕未测过血压,而发病时血压升高的9例,嗜烟酒的24例,冠心病史的4例,其中2例合并心肌梗死,伴有糖尿病的4例。

1.2 临床表现及体征

急性起病26例,其中12例发病24 h后加重,亚急性起病4例。动态(活动、饮酒、情绪变化、气候变化)起病21例,其中5例以TIA起病;静态起病(睡眠或休息)9例。首发症状为头痛,头晕、眩晕15例,肢体麻木4例,左侧肢体瘫痪12例,右侧肢体瘫痪10例,双侧肢体瘫痪8例(瘫痪肌力为1~4级)。左侧病理征阳性12例,右侧阳性者11例,双侧病理阳性8例。运动性失语(完全性和不完全性)8例,感觉性失语2例,混合性失语5例。发病时血压升高27例,其中2例高达32/18kPa。全部病人眼底有不同程度动脉硬化改变。20例脉象弦滑,7例弦细,3例虚缓。舌质多青紫或瘀斑(点),舌苔薄白或白腻。

1.3 辅助检查

本组30例均在发病后5 d之内行脑CT检查,除2例正常外余均可见多发的腔隙梗死灶,少则1~2个,多则3~4个,病灶大小约10~15 mm,多数病灶在基底节区、脑室旁,次为放射冠、丘脑、脑干等部位。全部病例做心电图或心脏B超检查,异常改变16例,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左室肥厚,陈旧性心梗。全部病人血液流变学有2项以上改变,其中26例患者多项明显。血糖增高5例6.5~8.9 mmol/L。7例拍胸片纹理增强,肺气肿,主动脉多增大等异常改变。

2 方法

本组病人均用中药治疗,基本方为补阳还五汤加减,主要药物为:黄芪15~150 g、当归10~15 g、红花6~9 g、地龙9~15 g、桃仁6~9 g、丹参10~30 g、水蛭(冲服)0.5~1 g、菖蒲9~15 g、郁金9~15 g、等随症再行加减。用法:第1~2周,每日1剂。3~4周,隔日1剂。5周以后每周2剂服用。

3 结果

临床上神经系统症状消失26例,明显好转4例,肌力达到5级26例、4级3例。18例失语有15例明显好转,3例好转。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均恢复。血液流变学为服药前PAG76.8%、PAa50.62、EPT22.54、EPM2.62、HCT52.62、Fbg4.43、全血粘度高切7.68、低切9.88、血浆粘度2.84。服药后的平均是为PAG60.2%、PAa44.80、EPT19.34、EPM1.8、HCT50.26、Fbg3.85。全血粘度高切6.98、低切8.89、血浆粘度1.92。

4 讨论

本组病例有以下特点①全部病例为缺血性腔隙性卒中。②男性多于女性。③50~59岁年龄组发病最高(占60%)。④本组与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心脏病、嗜好烟酒、血液沾滞度增高等因素有密切关系。⑤多数急性起病且进行性逐渐加重。⑥本组梗死灶均在15 mm以下,但为多发性病灶,且均在脑深部白质中。⑦既往有高血压史、发病时血压波动多数增高。以上各点与一般资料相符合。⑧本组病例多数为动态发病,考虑与血压波动和情绪变化有关。应用活血化瘀法有以下几点看法:①急性期发病时有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等较重者因缺血缺氧而造成脑水肿明显,如颅内压力增高仍应及例用脱水剂(包括西药)视病情3~5 d后可用本方治疗。②关于方中黄芪的用法我们体会是先从小剂量开始(15~32 g),然后视病情加大剂量,对于血压高者亦可照常例使用,不必拘泥和疑虑,黄芪有双重作用,小剂量(15 g以下)有升压作用,大剂量(35 g以上)则有明显降压作用,如加牛膝、代赭石等效果更为明显。③对于中风一症有人认为是气虚,亦有人认为是血瘀为主,我们认为二者兼而有之。本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明显异常成为高粘滞综合征(高粘滞血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血瘀症诊断标准”。血液粘度增高直接造成微循环和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脑缺血。鉴于以上情况方中增加活血化瘀诸药味数及剂量,本组病人在临床中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④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本方所用中药有扩张血管、增强纤溶血性、加快红细胞电泳作用,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压积。从而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变血液流变性质、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也使脑循环得到改善。为此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既起到了活血作用,又起到了化瘀的效果。本方及加味药物中尚含有一定微量元素,故此法在治疗缺血性中风及高粘滞血症收到了较为满意效果。临床上难治之证,总是患病时间长,缠绵难愈,势必久而耗气,气虚则血瘀,因而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药证相符而获效。但使用本方时应注意辨证准确,如属病实则非本方所宜。

猜你喜欢

汤加补阳气虚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补阳还五汤水提工艺的优化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8例临床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