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2-08-15金刚
金 刚
吉林省肿瘤医院介入科,吉林长春 130012
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最主要的是手术切除。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是80年代发展的一种非手术的肿瘤治疗方法,在X线透视引导下,选择性的将导管插入肝固有动脉及肿瘤组织供血分支,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对肝癌有很好的临床治疗疗效,甚至被推荐为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方案,对肝癌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是非常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可使肿瘤病灶缩小,并使一些患者获得手术治疗机会。以下是该院2009年10月—2011年8月治疗的74例肝癌患者,现就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原发肝癌74例,其中男56例,女18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9.6岁。病灶的直径为0.6~10.3cm,平均直径2.9 cm。选择病例的诊断标准:74例全部经临床检查、血清AFP、CT、B超或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做出临床诊断,其中23例有细胞病理诊断。所有病例均为初诊无外科手术指征。治疗前后1周内作肝功酶学和肾功能检查。
1.2 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n穿刺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在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前,先作常规腹腔干和肝动脉造影,以明确肿瘤部位、大小、数目、供养血管等情况。肿瘤较大时加作腹主动脉造影,根据造影所见的肿瘤性质再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将5-氟尿嘧啶500 mg、丝裂霉素20 mg、长春新碱2 mg、顺铂60 mg及超液体碘化油10~20 mL混合注入所选择的肿瘤区,在推注中如果碘油混合物出现反流则停止注射。碘化油注入剂量依肿瘤血管的多少和肿瘤大小以及有无肝动脉-门静脉瘘而定。栓塞完成后再行肝动脉造影了解肝动脉栓塞情况,满意后再拔管。伤口压迫10~15 min,然后包扎。一般首次化疗栓塞后30~60 d再行第二次,以后间断3个月一次。其间以B超及AFP监视,一旦有变化可提前治疗。根据CT和肝动脉造影酌情考虑治疗次数,最少2次,最多6次,平均3.6次。当肿瘤巨大且伴有丰富血供或有肝动脉-门静脉瘘时,在碘油栓塞前或后加用明胶海绵栓塞,此类病人计21例。
1.3 疗效判断
显效:食欲明显好转,右腹部隐痛消失或减轻,黄疸减少,肿瘤病灶消失或缩小≥50%,AFP基本恢复正常或下降,患者生存1年以上;有效:食欲好转,右腹部隐痛减轻,肿瘤缩小≥25%,AFP下降到术前的50%以下,患者生存6个月以上;无效:所有症状均没有改善,或更严重,AFP下降到术前的30%以下或增加。
2 结果
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过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后,45例显效(60.81%),22例有效(29.73%),7例无效(9.46%),总有效率高达90.54%。无效的7例患者中,有3例年龄过大、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无法承受治疗过程;还有4例是因为肿瘤的直径太大,此方法不能有效的控制肿瘤的转移。
3 讨论
因TACE治疗肝癌可以有效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肝癌切除后的复发,目前已作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治疗。正常肝脏的血液供应20%~25%来自肝动脉,75%~80%来自门静脉,而肝脏肿瘤主要是由肝动脉供血,对于肝癌由于其外面有一层包膜,所以完全由肝动脉供血。因而当实施肝动脉栓塞后,肿瘤中央部分血供被阻断,肿瘤就会因缺血而大部分坏死。将抗癌药物与碘油混合后直接的注入肿瘤的营养动脉,可以使药物浓度提高,避免了由静脉注入药物所导致的药物与血浆白蛋白的结合而造成的损失,从而对肿瘤细胞更具杀伤力;同时由于抗癌药物浓度的富集,降低了药物对机体其他组织与器官的损害和毒副作用,使抗癌药物缓慢释放、局部作用时间延长。有效地控制肝癌的生长,同时也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创造了条件。术后74例患者中共有64例有效,总有效率高达90.54%。患者的肿瘤病灶均缩小,肝癌症状也都消失或者减少了,AFP的值降低或恢复正常,虽然有些患者产生了并发症,但经过治疗后病情也都有所好转。7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相继死亡了,但主要是患者的病情太重或者患者的身体太弱,不能承受手术。总的来说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的方法有效,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肝癌发病大多隐袭,不易被病人发觉,而一旦就诊多属中晚期,且晚期临床表现常为多样性,或被其并发症以及转移病灶引起的病症所混淆,因而常易发生误诊。对于≥35岁的男性、具有乙肝病毒和(或)丙肝病毒感染、嗜酒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另外还应高度警惕厌食、乏力、精神差、长时间低热、水肿、肝区疼痛等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钟燕,潘晶晶,王茂强,等.MRI对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近期疗效随访的价值[J].肿瘤学杂志,2010,16(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