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复杂胆囊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2012-08-15袁绶礼
袁绶礼
云南省泸西县人民医院,云南泸西 652400
复杂性胆囊手术,主要是针对特殊类型的胆囊病变,据国内文献报道,主要包括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穿孔、胆囊颈结石并嵌顿、充满型胆囊结石、急性胆源性胆囊炎等[1]。传统手术中,如果遇到胆囊周围粘连严重、胆囊坏疽、Calot三角解剖不清等复杂情况时,标准的LC极易损伤周围脏器或血管,往往只能中转开腹。随着医学及微创技术发展,该院采取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应用于复杂性胆囊手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35例复杂胆囊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分析。这35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23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3.5±12.4)岁。患者全部经B超检测进行确诊,经过研究可进行部分胆囊切除手术,所有患者均合并有胆囊结石,病程3~15 d。其中急性胆囊炎患者16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13例,坏疽性胆囊炎患者4例,门脉高压并胆囊炎患者2例;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23例。
1.2 方法
采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患者体位头高足低左倾(20±5)°,麻醉成功后建立气腹通过脐孔穿刺的方式进行,然后按常规腹腔镜法作胆囊切除术。主要步骤:自胆囊底部向颈部逐步进行分离;注意胆囊的粘连,应仔细进行分离;在胆囊体开小切口,将胆汁吸出后从切口行部分胆囊切除,取尽结石;将剩下胆囊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至冲洗液清亮为止,再用电凝彻底烧灼胆囊黏膜;缝合完成后应该注意应该用腹腔镜检查,防止没有缝合好的情况发生,根据胆汁渗漏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安置引流管,术后按常规方式应用抗生素治疗3~5 d。
1.3 患者追踪观察
对全部患者进行追踪,保证所有患者在出院后半年、一年时间均进行复查。对患者进行检查的项目包括超声检查、胆囊功能检查等。
2 结果
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4.3±2.4)d。患者术后胆瘘2例,经引流一周后痊愈;未出现出血、胆漏、腹腔积液以及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等情况,全部患者取石成功无残留。手术后第半年进行复查,出现结石复发患者有1例;术后一年进行第二次复查,均没有患者再出现结石复发,总复发率仅1例,占本次观察总人数的2.9%。
3 讨论
胆囊部分切除术是将胆囊底部、体部及颈部之前壁进行切除,而留下紧贴在肝脏胆囊窝内的部分胆囊后壁。一方面需要毁损剩余的黏膜,同时尽可能将胆囊管进行结扎,这样处理生基本上能够获得胆囊全切除一样的效果,但术后仍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胆道问题。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中需要注意:如胆囊壁因为充血水肿增厚,造成看不见胆囊,应认准平面钝性分离,由浅入深用电钩切开进行分离,必须紧贴胆囊浆膜以防止肠胃损伤;如果出现胆囊腔张力较高的情况,可以在胆囊颈的前内侧穿刺抽出部分胆汁进行减压;术中应避免使用钳反复抓胆囊壁造成渗血过多影响观察;不能用电凝钳夹盲目止血,避免损伤胆管;务必取尽结石,胆囊后壁黏膜必须充分电凝破坏,达到彻底止血和密闭胆管的目的。据文献报道,胆囊部分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常见有胆痿、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道损伤和胆道残留结石等。胆痿形成的主要原因有:胆管损伤、胆管残留结石引起梗阻导致胆管压力过高、钛夹发生脱落、胆总管未严密缝合等;胆囊管没有进行嵌闭,手术中常见胆囊管管腔因炎症闭塞、未见到明显胆囊管腔及手术视野看不到胆汁渗漏。本文对象中2例患者出现胆瘘现象,都是因为未见到明显胆囊管腔且术中未见胆汁渗漏,采取常规手法放置引流管引流,患者一周后痊愈。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形成主要原因为在探查或游离胆囊管时,由于胆囊结石经扩大的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而引起。此类患者在术后会出现腹痛、黄疸等症状,经B超检查可见胆囊结石和胆管扩张现象,需要在2个月后采取EST取出结石。因此术中一定要注意,将结石取尽;术后应对患者密切观察,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是否有发热和腹胀、腹痛情况出现,消化道功能是否恢复正常,有无黄疽症状,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早对症治疗。本文观察显示,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简单易行,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切除并取尽结石。患者预后恢复较好,复发率低。
[1]郑伟.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59例临床分析 [J].中国医药指南,2010,11,8(32):242-243.
[2]嵇武,李令堂,丁凯,等.腹腔镜胍囊次全切除术168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4):37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