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种品牌推介:甘蓝主栽品种和潜力品种

2012-08-15中国蔬菜编辑部

中国蔬菜 2012年5期
关键词:单球叶球甘蓝

《中国蔬菜》编辑部

编辑部根据全国各地甘蓝主栽品种的问卷调查结果,从品种的栽培面积、产量、市场销售、品质等方面综合考虑,筛选出5个甘蓝主栽品种:中甘21号、京丰1号、春丰、争春、西园4号;并邀请品种育成单位自荐最具发展潜力的品种:中甘18号、中甘192、中甘 101、中甘 96、博春、翠美、早夏 16、争牛、西园12号、西园14号。

“中蔬”甘蓝——中甘21号

中甘21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已授予植物新品种权(CNA20020282.0),农业部2012年主推甘蓝品种。

特点:早熟圆球型春甘蓝新品种,早熟性好,定植到收获约50d(天)。植株开展度约43cm,外叶约15片,叶色绿,叶面蜡粉少。叶球紧实,外观美观,圆球形,球内中心柱长约6.0cm。叶质脆嫩,品质优,单球质量约1.0kg,每667m2产量约4500kg。抗逆性强,较耐裂球,不易未熟抽薹。

优势:球色绿,球形圆正,商品性好,品质优,产量高。

推广区域:主要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及云南地区作春甘蓝种植,长江中下游及华南部分地区也可在早秋播种,秋末冬初收获上市。

栽培技术要点:华北地区一般于1月中下旬在温室育苗,2月中下旬分苗。苗床应控制温度,防止幼苗生长过旺、过大,造成幼苗通过春化而发生未熟抽薹。定植时间亦不可过早,一般在3月底4月初定植露地,每667m2定植4500株。定植时幼苗以6~7片叶为宜。采取两次5~7d(天)小蹲苗,以防止幼苗在前期生长过旺。蹲苗后、开始包心时追肥浇水,3~4次后即可收获上市。华北、西北高原(高山)等冷凉地区夏季种植,4月播种,7~8月收获上市。

“中蔬”甘蓝——京丰1号

京丰1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和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育成。

特点:中熟扁圆型春、秋兼用甘蓝品种,植株开展度约75cm,外叶约14片,叶色深绿,蜡粉中等,叶球紧实,扁圆形,单球质量约3.0kg,冬性较强,不易未熟抽薹。从定植到商品成熟80~90d(天),丰产性突出,每667m2产量可达7500kg左右。长江流域可作秋甘蓝栽培,每667m2产量可达5000kg左右。

优势:球形扁平,有利于装车运输。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

推广区域:在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均有种植,在浙江、山东、内蒙古、湖南等地已将该品种作为脱水蔬菜的主栽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适于我国各地春秋种植,华北地区一般在12月底至翌年1月初冷床播种,或1月中下旬在改良阳畦、温床或温室中育苗。一般在3月底4月初定植露地,每667m2定植2500株左右。长江中下游高山地区夏季种植,一般在4月播种,8~9月收获上市。

华北地区秋播可在6月中下旬做高畦、搭荫棚育苗,注意防雨、遮阴。7月下旬做小高畦定植或采取垄作,一般栽在垄的阴半坡,缓苗后追肥,并劈垄正埂,使幼苗处在垄脊的正中,随即疏通垄沟,以利于排灌。每667m2定植2700株,注意防治病虫害。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自荐最具发展潜力品种

中甘18号

中甘18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2002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点:早熟圆球型春、秋兼用甘蓝新品种,植株开展度约44cm,叶片绿色,蜡粉中等,圆球形,叶球紧实,球叶绿,叶质脆嫩,中心柱长6.0cm左右,单球质量1.0kg左右,每667m2产量约4400kg。早熟性好,叶球圆形,品质优良。春季从定植到收获55~60d(天),秋季极早熟,从定植到收获约 55d(天),田间较抗病毒病、黑腐病和甘蓝枯萎病。

优势:球色绿,耐裂球,品质优良,抗枯萎病。

推广区域:适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及云南地区作春甘蓝种植,长江中下游及华北、华南部分地区也可在早秋播种,秋末冬初收获上市。

栽培技术要点:参照中甘21号。

中甘192

中甘192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2010年通过农业部全国蔬菜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特点:中早熟圆球型春甘蓝新品种,从定植到收获约60d(天)。植株生长势强,开展度约47cm,外叶深绿色,叶面蜡粉中等,叶球圆球形,球色绿,单球质量1.3kg左右,叶球紧实(紧实度为0.67),质地脆嫩,耐裂球性好,中心柱长小于球高的一半,每667 m2产量可达5500kg左右。

优势:抗逆性好,耐裂性强,产量高,商品品质好。

推广区域:适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及云南地区作春甘蓝种植,长江中下游及华北、华南部分地区也可在早秋播种,秋末冬初收获上市。

栽培技术要点:参照中甘21号。

中甘101

中甘101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2012年通过农业部全国蔬菜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特点:中熟扁圆型秋甘蓝新品种,从定植到收获约80d(天),比对照中甘8号增产5%~10%。植株开展度约63cm,生长势强,外叶灰绿、微皱,扁圆球,球叶色绿,球形平整圆正,中心柱长6.5cm,球叶薄、脆嫩、味甜,品质好,耐热,田间抗病毒病和黑腐病。单球质量约2.0kg,每667m2产量可达5500kg左右。

优势:球色绿,球形好,味脆甜,口感好。

推广区域:主要适于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地区作中熟露地秋甘蓝栽培,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秋冬甘蓝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华北地区秋播可在7月上、中旬做高畦、搭荫棚育苗,注意防雨、遮阴。8月上旬做小高畦定植或采取垄作,一般栽在垄的阴半坡,缓苗后追肥,并劈垄正埂,使幼苗处在垄脊的正中,随即疏通垄沟,以利排灌。每667m2定植2700株,注意防治病虫害。

中甘96

中甘96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2010年通过农业部全国蔬菜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特点:中早熟圆球型秋甘蓝新品种,从定植到收获约70d(天),植株开展度约52cm,生长势强,叶色绿,蜡粉中,叶球圆球形,紧实,中心柱长5.5cm,中心柱长占球高的0.39,品质好,耐热性、耐裂球性好,田间抗病毒病、黑腐病和甘蓝枯萎病。单球质量约1.1kg,每667m2产量可达3500kg左右。

优势:球形好,耐裂球,抗枯萎病,耐贮运。

推广区域:主要适于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地区作早熟露地秋甘蓝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华北地区秋季露地栽培,可于7月上旬播种,做高畦、搭荫棚育苗,注意防雨、遮阴。8月上旬做小高畦定植或采取垄作,一般定植在垄的阴半坡。定植前深翻土地,施足底肥,每667m2定植3000株,缓苗后追肥,并劈垄正埂,使幼苗处在垄脊的正中,注意防治病虫害。

“江蔬”甘蓝——春丰

春丰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

春丰甘蓝最大的特点是早熟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的有机结合,对解决春缺供应具有很大的作用。

春丰甘蓝属早熟露地越冬春甘蓝品种,植株开展度70cm左右,株型稍直立,叶色灰绿,蜡粉中等,外叶数12片左右,叶球桃形,球形指数1.2,一般单球质量1.2~1.5kg。晚收1周无裂球现象,具有冬性强,露地越冬不易发生先期抽薹现象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早熟、丰产、耐寒性强、品质优的特点。由于春丰甘蓝叶球色绿,商品性好,品质优,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特别受长江中下游地区菜农的欢迎,在长江流域及中下游适宜地区,可进行春、秋、冬季栽培,通过合理栽培技术,基本达到周年供应。

推广区域:春丰甘蓝已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重庆、浙江、上海、云南、广西等长江流域及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推广,成为当地的主栽品种,每年推广面积20000hm2以上。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在陇海线及以南地区作露地越冬栽培,于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播种,11月下旬至12月初定植,翌年4月下旬至5月初即可上市。淮北地区可利用冷床或小棚育苗,于11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播种,春后回温后定植,5月中下旬上市。秋、冬季栽培,于7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播种,30~40d(天)苗龄定植,可于10月上旬至12月上市,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适当采用防寒措施,收获期可延后到翌年1月中下旬。由于该品种具有不易裂球的特点,可以根据需要陆续上市,对保证市场供应具有很大的作用。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自荐最具发展潜力品种

博春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早熟露地越冬春甘蓝品种,成熟期142d(天)左右。植株开展度55cm左右,叶色灰绿,蜡粉中等,外叶数12片,叶球牛心形,叶球紧实度0.51,单球质量1.5 kg左右,品质优,VC 含量为 478mg·kg-1,粗蛋白含量为1.64%,可溶性糖含量2.71%。冬性强、抗寒性较好。

博春甘蓝适应性强,球色绿,商品性好,品质优,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已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重庆、浙江、上海、云南、广西等长江流域及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推广。

栽培技术要点: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于9月下旬至11月下旬播种,30d(天)苗龄定植,定植行距40cm,株距35cm,每667m2种植3500~4000株。每667m2大田用种量50g。大田施足基肥,深耕浅耙做高畦,幼苗带土移栽,浇足定根水,掌握冬控春促的原则,防止先期抽薹。冬季控制幼苗生长,稍施缓苗肥,幼苗不易生长得过肥过大。春季气温回升后,方可大肥大水,加快植株生长,整个生长期施肥2~3次。该品种熟性早,不需治虫,翌年4月中下旬上市。

翠美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优质、秋季专用牛心甘蓝新品种,定植到采收55d(天)左右,植株开展度50cm左右,叶色绿,蜡粉较少,叶球牛心形,外叶数9片,叶球尖形偏矮,球形指数1.1,叶球紧实度0.51,单球质量1kg左右。耐湿、抗病,抗寒性好。

翠美甘蓝球色绿,品质优,商品性好,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已在江苏、安徽、湖北、浙江、上海等地区大面积种植推广。

栽培技术要点: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下旬播种,30d(天)苗龄定植,定植行距35cm,株距35cm,每667m2种植4000~4500株。大田施足基肥,深耕浅耙做高畦,幼苗带土移栽,浇足定根水,定植后55d(天)左右采收。

上海“卫农”甘蓝——争春

争春甘蓝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

特点:冬性强,不易先期抽薹,适于作越冬春甘蓝栽培。植株开展度50cm左右,外叶数8片,叶球圆形偏尖,包心紧实,单球质量1000~1250g。早熟,适应性广,上海地区4月中下旬即可收获,每667m2产量达2000~3000kg,比牛心甘蓝增产30%以上。球形美观,中心柱短,纤维少,组织柔嫩,口感糯软,深受消费者欢迎。

优势:冬性强,耐寒、不易早春先期抽薹。叶球质地脆嫩,纤维少,风味品质好。包心紧实,中心柱短,净菜率高。

推广区域:在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江苏、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贵州、陕西等省市大面积种植。二十多年来,争春甘蓝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10万hm2以上,为农民增收和蔬菜市场的春淡补缺做出了贡献。

栽培技术要点:上海地区一般在10月中旬播种,11月下旬定植,每667m2用种量50g。苗期约45d(天),播种后移苗1次,苗距5cm见方,移苗后25~30d(天),选晴朗天气带土定植,尽量避免伤根。每667m2种植密度3500~4000株。定植时应做到深沟高畦,沟要畅通,便于排灌。施肥要掌握冬控春促的原则,开春后2~3月应及时中耕松土,并结合追施重肥2~3次,以促进发棵,提早包心,这是丰产的关键措施。采收期为4月中下旬。采收要及时,采收过晚极易产生裂球而降低商品经济价值。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自荐最具发展潜力品种

早夏16

特点:植株直立,开展度较小(48.6cm),适于密植,每667m2可定植4000株左右;整齐度好,外叶宽卵形,叶片深绿,叶缘有曲刻,蜡质浓;生育期短,从定植到采收仅需55~60d(天);适应性广,在长江中下游区域及华北、华南地区均可栽培;叶球呈扁圆形,包心紧实,口感糯嫩,中心柱/球高的平均数为0.48。

优势:早熟,耐热性强,抗病性强,产品性状好。

推广区域:早夏16现已在上海、湖北、山东、广州等省市较大面积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于3~7月播种。作夏甘蓝栽培于5月上中旬播种,作秋甘蓝栽培可在6月中下旬播种。及时定植,苗龄不宜超过30d(天),一般在5~6片真叶时即可定植,每667 m2定植密度一般为4000~4500株。提高施肥水平,施足基肥,莲座期和结球前期各追肥1次。注意防虫抗病,及时采收,提高商品价值。

争牛

特点:由萝卜胞质甘蓝雄性不育系CMS-101和甘蓝自交系2004-30选配而成的甘蓝一代杂种。株型直立,开展度53cm左右,外叶倒卵形,叶色深绿,蜡粉较轻,叶球牛心形,紧实度0.5以上,球高20cm,横径14cm,中心柱长8.5cm,小于球高的1/2,平均单球质量1.04kg,每667m2平均产量2700kg。冬性强,耐抽薹,可作为越冬春甘蓝栽培;抗黑腐病,也可作为秋甘蓝栽培,以补充秋冬季牛心型甘蓝的供应。

优势:叶球牛心形,深受市场的欢迎。球内叶浅黄绿色,口感糯嫩,品质好。

推广区域:适宜在华东、华中等甘蓝产区推广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作为春甘蓝栽培,上海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作为秋甘蓝栽培,可于8月上旬播种。定植株距35cm,行距45cm,每667m2栽种3000~3500株。保持一定的土壤墒情(土壤含水量60%左右),及时浇水,雨时不积水。缓苗后,每667 m2在距根部7~10cm处穴施尿素5~10kg。以后依据长势,每667m2酌情追施磷酸氢二铵10~15kg。如生长过盛,则控制水分(不补水,深中耕),不施肥。春甘蓝种植注意春节前控水控肥,春节后促水促肥。重点注意苗期及结球期的病虫害防治。上海地区春甘蓝4月中旬开始根据市场行情及时采收,以防裂球,影响品质。秋甘蓝则在11月上旬开始采收。

“西园”甘蓝——西园4号

西园4号甘蓝是由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原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育成的中熟秋甘蓝一代杂种。1991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质丰产抗病秋甘蓝新品种西园4号的选育”1994年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特点:西园4号植株开展度70.3cm,外叶12片左右,浅灰绿色,叶脉较密。叶球扁圆形,纵径13 cm,横径23cm,单球质量1.5~2.0kg。叶球紧实度0.5以上,帮叶比10.3%~11.8%,球内中心柱长6.0~6.6cm,VC含量 332mg·kg-1(FW),纤维素含量7.4~7.9g·kg-1(FW),质地脆嫩,味较甜。抗病毒病兼抗黑腐病,人工接种鉴定的病情指数分别为0与23.2。每667m2产量约 4000kg。

优势:丰产,叶球扁平,不仅商品性极佳,而且利于装载运输,适宜基地大规模生产,抗病毒病兼抗黑腐病,能达到有效减少农药使用的目的。

栽培技术要点:秋季栽培一般在6月至7月上旬播种育苗,作为堵淡蔬菜,也可提早至5月下旬播种。育苗期正值炎热多雨的夏季,播种后,需搭棚遮阴降温,防暴雨。苗期根据幼苗长势情况,酌情浇水或稀薄农家有机液肥,并注意防治苗期病虫害。在苗龄30 d(天)左右,幼苗具6~7片真叶时定植,定植前施底肥,然后按株距45~50cm,行距50cm做高畦栽培,每667m2定植2800~3000株。定植后一般施稀薄的农家有机液肥,进入莲座期后,追施稀释的有机肥,并适当加入N、P、K复合肥,结球前期和中期再追肥2次。田间注意防治菜青虫和软腐病等病虫害。

推广地区:已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广西、陕西、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市推广,年栽培面积3333.33hm2(5万亩)以上。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自荐最具发展潜力品种

西园12号

特点:植株开展度62cm左右,外叶10片左右,叶色绿色。叶球尖头形,叶球纵径18.8~20.3cm,横径15.9~17.0cm,球内中心柱长8.3cm,叶球紧实度0.44,单球质量1.21kg左右,田间表现抗 TuMV、黑腐病,对根肿病具有一定耐性。全生育期170d(天)左右。叶质脆嫩,商品性好,口感好。平均每667 m2产量3400kg左右。早熟,耐先期抽薹性强。帮叶比 19.35%,VC 含量 348mg·kg-1(FW),纤维素 6.4 g·kg-1,可溶性固形物5.1%。每667m2产量3400kg左右。

适宜区域:重庆、四川等地作春甘蓝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育苗在10月上旬,苗龄35~60d(天)定植,行距 50cm,株距 40cm,每 667 m2定植3300株左右,薄施基肥,定植后采取冬控春促的管理原则,即春前少施肥水,以防幼苗过大而导致先期抽薹,开春后结合中耕重施追肥。注意防治病虫害。

西园14号

特点:植株性状整齐,植株开展度69cm左右,外叶11~14片,叶色绿色。叶球扁圆形,叶球纵径12.5~13.2cm,横径 21.0~23.1cm,球内中心柱长6.2cm,叶球紧实度0.54,单球质量1.76kg。全生育期150d(天)左右。抗TuMV、黑腐病,对根肿病具有一定耐性。叶质脆嫩,商品性好,口感好,纤维素含量6.5g·kg-1,帮叶比15.4%,VC含量280mg·kg-1(FW),可溶性固形物5.7%。晚熟,每667m2产量4000kg以上。

适宜区域:重庆、四川等地作秋冬甘蓝栽培。

栽培技术要点:7月至8月上中旬播种育苗,苗龄30~40d(天)定植,株行距50cm见方,每667 m2定植约2600株,重施基肥,定植后,前期施农家有机液肥,莲座期和结球初期重施追肥。

猜你喜欢

单球叶球甘蓝
保康红豆杉性别分化过程中大小孢子叶球和内源激素的变化分析
沈阳农业大学发现BrKAO2突变引起结球白菜不能形成叶球
适宜慈溪市种植的紫甘蓝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冀西北生态环境下结球甘蓝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分析
变色的紫甘蓝
浅谈大学初级乒乓球课程教学中的多球练习法
厨房色彩游戏
浅谈排球教学中单球训练方法
“单球+多球”教学模式在乒乓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
紫甘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