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2012-08-15秦淑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2期
关键词:专科生就业率毕业生

秦淑英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学院护理教研室,河南安阳 455000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我们对近两届毕业生进行了《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问卷调查》,并依据调查数据对毕业生就业问题总结分析,为学院进行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我院2011、2012届护理专业毕业生。我们随机抽取185人进行调查,其中女生180人,男生3人;中专生133人,大专生50人,年龄最大21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19岁。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我院近两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

2 结果

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较好,中职生就业率89.3%,高职生就业率90%。但通过调查也反映了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诸多问题:①中高职毕业生提高学历层次受现实制约;②就业稳定性比较低;③就业单位主要选择县市级医院;④就业方向比较单一;⑤自主创业案例较少;⑥工资待遇普遍较低。

3 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原因分析

3.1 从就业基本情况进行择业心态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中专毕业生继续求学提高学历层次的心态远高于专科生。样本中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中专生通过3+2专业继续升学者50.1%,选择对口升学者3.7%,专科生均放弃选择专升本,自主创业者2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把学历放在第一位[1],造成本科生比专科生好就业,专科生比中专生好安排,同时也人为的增加了中专生就业的难度。专科生选择就业而放弃专升本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自农村,经济条件相对不好;其次,由于护理本科生数量不太多,且本科生就业偏向于大中型城市及护理教育,专科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好。

3.2 就业岗位条件分析

2011、2012届护理专业毕业生选择就业的用人单位在二甲以上医院者占28.2%,社区及个体门诊占32.5%,就业到其他企事业单位者占28.6%,未就业人数占10.7%。大多数毕业生最理想的工作单位位于县市级以上城市,只有少数毕业生愿意到乡镇农村。这种向往城市,不愿到农村基层的心态,导致了护理专业人才的供需不平衡,同时也增加了就业难度。

3.3 专业对口情况分析

专业对口指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学专业相符合[3]。护理专业中专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对口者占46.6%,基本对口者占32.3%,两者共占78.9%;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占26%;大专生就业后从事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对口者占80.2%,自主创业者占18%,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占9.1%。本调查显示,大部分毕业生选择了临床护士这一职业,说明护生通过3~5年的学校学习、临床见习和实习,专业思想逐渐稳定。

3.4 工作稳定性分析

调查显示,2011、2012届护理专业毕业生跳槽现象比较频繁,在两届毕业生中有24%的毕业生有过跳槽经历。这一现象说明市场经济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发生影响。分析跳槽的原因主要是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方面的问题,护理工作紧张繁重而工资待遇偏低导致个别毕业生厌倦护理工作想改行的心态。

3.5 薪酬水平分析

调查表明,毕业生初次就业的薪酬水平大都在1000元以下,一年后薪酬水平一般在1500~2000元左右。由于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大都拿不到护士资格证,导致初次就业率偏低,初次就业的薪酬水平偏低。而半年后拿到资格证者,再次就业率提高50%。

3.6 用人单位满意度分析

通过向用人单位的领导或人事主管部门调查得知:针对2011、2012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整体评价满意度为95.3%,相对于我院其他专业、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相对较高。就业单位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大专生优于中专生,工作态度端正,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勤奋务实的精神;知识面宽,上手快,并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4 对本专业的建议

4.1 调整护理教育层次结构和规模

近年来,我国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结构有逐年提高和优化的趋势,卫生系统相关政策的调控使得中专护士的就业遭遇瓶颈[2]。因此,要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调整各层次教育的招生比例,在扩大高等护理教育规模的同时,适当控制和调整中等层次护理教育的规模。加强对中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社会竞争力。

4.2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建立“融合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由行业、医院共同参与,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学生就业等方面全方位合作。三年教学进程中,根据专业课程内容需要,安排学生分阶段到医院、社区完成教学见习或实习。

4.3 优化课程设置,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市场需求构建课程体系,重新修订教学计划,遵循“加强人文、突出护理、注重整体、体现社区”的原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及公共卫生知识方面的内容,调整必修与选修课结构。护理教育应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4 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实用性和应用性,为适应教育形式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就必须建设一支观念新、业务强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选送青年教师到医院参加临床实践活动,另一方面通过校企联合,设立教学研究基地,请医院的资深护师做临床带教。这样,既方便了学院与实习指导教师的联系,也使专业课教师接触到临床护理的新技术,有利于教师搞好科研,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5 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教育提高就业率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择业观念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避免出现期望值过高而影响就业质量[4]。进一步加强毕业实习期间的监管与指导,通过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和用人单位信息库,扩大就业渠道,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邵丽霞.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201-203.

[2]王跃群.浅析中专卫校护理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市场意识[J].中国卫生资源,2009(5):236-237.

[3]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3):71-74.

[4]庞月琴.中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2(5).

猜你喜欢

专科生就业率毕业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高等院校医学生信息道德认知调查与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与五年制专科生的差异比较研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