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例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2-08-15杨宗儒
杨宗儒
沈阳铁西米加口腔门诊部,辽宁沈阳 110021
510例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分析
杨宗儒
沈阳铁西米加口腔门诊部,辽宁沈阳 110021
目的 探讨牙列缺损、缺失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及修复方法,为预防牙齿损伤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510例口腔患者的修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21例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方法,189例中均为固定义齿修复;全口义齿修复204例,上半口义齿修复51例,下半口义齿修复153例,赝复体修复102例;189例固定义齿修复者中,男126例,女63例。 结论 活动义齿修复是口腔修复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了提高修复质量,应重视咬合重建,积极预防牙周病的发生。
口腔修复;活动义齿;分析
口腔疾病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疾病。伴随着群众的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大家对于口腔疾患的日益重视,大家对于口腔保健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依据有关调查说明,现在大多数的成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列缺损以及缺失[1]。为了使患者保持正常的咀嚼、消化和语言功能而进行口腔修复是非常必要的。现将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10例口腔患者的修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间前来我院口腔科要求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510例,年龄20~80岁,平均65岁。其中男性患者260例,女性患者250例。
1.2 方法
①先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初步的检查,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②拔出残根以及松动无法保留的牙齿,治疗口腔内有问题的牙齿。③开展补牙、洗牙和牙周疾病的整体治疗,同时需要确保其他牙齿的健康。④修复医生开始牙体的预备工作,取印模,适戴牙。⑤戴牙与复查。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5.0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工作。计量的资料以 表示,同期组之间的相互对比使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21例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方法,占62.94%,共缺失牙齿2635颗,平均每位患者缺失8.2颗。其余189例中均为固定义齿修复,占37.06%。本组510例中,采用全口义齿修复方法者204例,上半口义齿修复者51例,下半口义齿修复者153例,赝复体修复者102例。189例固定义齿修复者中,男性患者126例,女性患者63例。共计修复了787个牙单位,其中男性患者有548个牙单位。女性患者有239个牙单位。
3 讨论
3.1 牙体以及牙列的缺损和缺失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龋病以及牙周病和外伤先天畸形等。龋病对于牙齿的危害最为常见。依据有关统计数据,我们国家人口中需要治疗的乳牙以及恒牙的平均数是每人2.5个[2]。35~44岁这个年龄组的牙缺损率为10.47%。而65~74岁年龄组的牙缺损率则为35.94%,该年龄组需要进行义齿修复的比例为29.08%。
3.2 口腔修复的内容
口腔修复的内容主要分为3个部分,即美学修复、功能修复和治疗性修复。美学修复指的是对牙冠的颜色异常以及畸形牙或者是前牙间隙过大等进行改善。功能性修复是对于牙体以及牙列进行修复,也包含对于颌面部的修复。治疗性修复是指牙周病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矫治。其中针对大多数老年口腔修复患者最主要的方法是活动义齿修复[3]。修复的目的在于咬合关系重建,以避免引起食物嵌塞和颞下颌关节病。
3.3 牙周病的预防
牙周病同样也是口腔疾病中的常见病,是牙周组织的疾病,主要分为牙周炎以及牙龈炎。其病因较为复杂,既有局部因素也有全身因素造成牙周疾病。局部因素中是指牙菌斑,这是牙周疾病的根本原因。牙菌斑的产生以及聚集是与患者的口腔内部的卫生是否良好有密切关联,与牙齿的排列是否整齐也有关系。全身因素指的是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特别是全身性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造成患者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加重牙菌斑的致病作用[4]。因此,口腔修复时应积极预防牙周病的发生。
[1]钟智红,刘春华,马蓉.口腔修复病例的临床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0,26(1):144.
[2]胥舒.964例口腔修复病例的统计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72.
[3]赵鹏.602例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特点的探讨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8):54-55.
[4]苏凤丽,娄清玲.常见老年口腔修复问题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2007,6(9):112.
R78
A
1672-5654(2012)07(c)-0069-01
201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