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产妇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2012-08-15程业美
程业美
(山东省胶南市泊里中心卫生院 山东胶南 266409)
要做好对初产妇分娩期的心理护理,必须做好心里分析和心理护理这2个方面的工作。
1 心理分析
在分娩的过程中,由于产妇本人的性格、体质、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等因素存在差异,初产妇的表现出来心理状态也会不同。
1.1 恐惧心理
初产妇由于是初次分娩,所了解的关于分娩的知识都是间接的,如通过亲朋好友之传说、书本或电视等一些途径。此外,初产妇还经常会因对医院陌生环境而产生陌生、孤独和恐慌心理。其中有2类初产妇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初产妇,他们对妊娠及分娩缺乏认识,甚至连一般常识都不了解,由于宫缩所致疼痛加剧,但因缺乏正确的认识,就会过分紧张与恐惧,甚至会大吵大闹。另外一种则为文化程度较高者的高龄初产妇,她们掌握的知识较多,比较敏感和多疑,由于产妇本身年龄较大,所以容易对他们自己能否正常分娩产生怀疑。
1.2 忧虑、烦躁心理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个人的实际情况等多方面的影响,产妇在忍受分娩疼痛的同时,内心却非常忧虑和矛盾,一方面希望尽快完成分娩结束疼痛,另一方面担心自己能否生一个健康的孩子,部分初产妇甚至为新生儿的性别感到忧心忡忡和烦躁不安,这种现象在某些农村以及偏远地区尤为突出,总想生个男孩来传宗接代。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产妇此次住院以初产妇自居,但隐瞒其婚前做过人工流产术甚至是多次人工流产手术病史,担心以前作过的人流对此次分娩有影响而感到不安。
2 心理护理
2.1 入院后做好思想工作
随着分娩时刻的到来,初产妇生理、心理都会改变,尤其是他们入院后,她们比以往更渴望被关心被照顾,尤其是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关心,否则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和不安全感。因此,当初产妇人院后,护理人员的照顾就显得非常重要.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初产妇,主动和他们进行交流、谈心,做好思想上的沟通,让其有依靠和信任的感觉、减轻恐惧和紧张,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有助于分娩的顺利完成。
2.2 分娩前做好准备指导工作
分娩肯定会产生一些疼痛的,但这种疼痛是大部分产妇能够忍受的。一些文艺作品或者他人将分娩过程描绘的极为痛苦,致使有的孕妇每想到自己即将临产时,心中就会忐忑不安,甚至是充满恐惧。产妇在生产时心理负担如果过重,容易造成难产、滞产,甚至还会出现产后大出血的现象。为使待产妇了解分娩全过程,消除顾虑,护理人员应该细心讲解待产与分娩的有关知识,减轻紧张和恐惧,增强分娩信心。对于一些思想过度紧张初产妇,护理人员应该指导她们学习如何利用呼吸放松的技巧,使其放松心情,树立信心,消除过度紧张。
2.3 第一产程是指有规则的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
初产妇在这一时期最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害怕宫缩和疼痛,担心能否顺产,胎儿是否正常。针对产妇的这种心理,护理人员要从多个方面对产妇进行协助,如对初产妇进行经常性的精神鼓励、心理安慰和言语肯定,为产妇讲解正常分娩的知识。护理人员还要指导产妇进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养精蓄锐,避免过度疲劳,提高对分娩的应激能力。
2.4 第二产程是指从子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
这一过程虽然很短但是最为关键,护理人员要护理的更加细致周到,忙而不乱,给产妇安全的感觉,缓解他们紧张和恐惧心理。随着产程的进展,产妇会出现疼痛和强烈不适感,就会感到紧张甚至恐惧,这时护理人员要主动靠近产妇,给与指导和安慰鼓励,使其能够放松精神,稳定情绪。护理人员要耐心指导产妇正确屏气和正确使用腹压,即在宫缩时不要扭动臀部,并做深呼吸持续向下运力来增加腹压,促使胎儿下降及娩出。护理人员,应嘱产妇利用宫缩间歇期好养精蓄锐,全身肌肉要放松,避免体力消耗。在分娩的整个过程中,产妇自信心最为关键,护理人员要经常鼓励和安慰产妇,帮助产妇树立信心,努力取得进步,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与初产妇肯定和表扬,使产妇信任我们,与我们密切配合,顺利完成分娩。
2.5 第三产程是指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为止的一段时间
在这一时期,产妇由于完成分娩而导致体液丢失多,体力消耗大。产妇体质虚弱情绪就容易激动,从而影响子宫收缩的调节,宫缩乏力会引起大出血,甚至会导致产妇死亡。一般情况下,我们要给予子宫收缩剂加强宫缩,避免初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对产妇进行安慰和细致照顾,嘱其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出现过分激动而导致产后出血。为使产妇增加心理舒适度,护理人员要将新生儿及时抱给产妇看,并进行早接触、早吸吮,从而早日建立密切的母子亲情关系。但如果新生儿有异常或不是产妇理想的性别,暂时不要把新生儿报给产妇看,以免产妇情绪激动影响子宫收缩,出现产后出血以及产后抑郁症,等产妇子宫收缩良好后,再将实情告诉产妇。
分娩对于女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生理过程,恰当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产妇消除忧虑和紧张,把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顺利完成分娩。使初产妇在遭受分娩疼痛时,不会感到孤独无助,反而使其在心理上获得了更多的安全感和初为人母的兴奋感。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98,318.
[2] 肖丰富.肖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北:华杏出版社,19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