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学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研究与证候判定诊断标准科学内涵的阐释

2012-08-15孙喜灵姜伟炜张晓林雷国华王斌胜王云慧刘孟安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5期
关键词:科学内涵中医学证候

孙喜灵 姜伟炜 张晓林 雷国华 赵 岩 王斌胜 杨 毅 王云慧 刘孟安

1.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中医心脾研究所,山东 烟台 264003;2.山东省烟台市中医医院消化科,山东 烟台 264001;3.烟台大学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5;4.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计算机教研室,山东 烟台 264005;5.烟台大学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6.山东省烟台长恩医院中医科,山东 烟台 264005

中医学证候的诊断判断标准的研究与制订,是指导临证医师进行辨证论治的重要方法,是开展病证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的重要依据[1]。因而,开展中医证候规范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中医证候诊断的规范化、标准化,最终在科研、医疗及教学工作中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围绕统一的标准,学者们开展了基本证型规范、复合证型规范和病证结合证型规范等大量的研究工作。然而,令人困惑的是经过规范后的一系列证候诊断标准在学术界并未达成共识,长期以来证型繁杂、标准不一的混乱状况依然存在[2]。

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医学证候的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妨碍了对其科学内涵的阐释[3],而基于证候拓扑结构的理论和方法,破解了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这一阻碍证候基础研究的难题,使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结构拓扑结构变化后,降维将阶为一维一阶的线性结构,实现了对证候动态演化规律全貌的认识,这为中医学证候的诊断判断标准的研究与制订,通过了有利的手段。

1 证候研究的困惑与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研究面临的难题

中医学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的基础研究能否取得进展,一直是决定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能否取得突破的重大关键问题之一。而由于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造成证候的复杂性、多变性,又使其动态演化规律的内涵难以被认识[3-4]。因此,破解证候的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展现证候复杂、多变的全貌,揭示出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的内涵,成为证候基础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带动中医学治则治法和方剂创新的关键科学问题。

中医学理论中内蕴着深刻的数学机制,但运用数学的方法来说理和研究中医学,与从中医学理论中发掘数学内涵,是不同的研究思路。规律是固有的,中医学理论内在的规律也是固有的,因而,如果中医学理论中存在数学机制,也自然是固有的。揭示出中医学理论中的数学内涵,是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乃至现代医学认识和研究中医学的基础[5-6]。

一个理论体系的建立,并不是要等有数学理论直接应用,才能完成。数学本身的发展也是如此。数学本身和其他理论体系的产生与发展,对于数学的依赖,都因为说理的需要。因为运用数学来说理,复杂问题简单化了,模糊问题直观化了,多变问题定量化了[7-8]。因而,以证候的内在自身变化规律研究为基础,探求证候内蕴的数学结构,开展临床观察和实证研究,为证候内蕴数学结构研究提供丰富可靠的症状群实证数据,对证候动态演化规律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来阐明证候动态、多变、复杂的内涵,进一步深化证候群自身内在演化过程中不同子集合呈现出的论治规律认识,是中医学证候基础研究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将会给证候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和证候基础的现代研究开辟新的领域[9]。

2 创新证候基础研究的理论方法来推动证候诊断判断标准的研究

近二十多年来,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医学每一个证候都有一个自然过程,而证候的自然过程又表现出了四个病变状态,也就是证候自身症状的集合内,证候又可由不同症状的子集合体现出来,构成证候的主症与次症在证候具体存在形式的症状子集合中有一定规律性,并不是随主观简单判定而定的,构成证候不同症状的子集合,是证候从产生、发展、变化到终结过程中症状出现先后规律的客观反映[10-11]。

深入的研究表明,理论推证的证候四个病变状态,恰好是证候的四个拓扑不变量;证候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五种基本存在形式[12-13],正好是证候内在演化规律的具体体现,是证候四个拓扑不变量第一次衍生的结果;证候的四个拓扑不变量的第二衍生出的子集合,展现出证候内在动态演化规律的全貌,反映出了证候理论内蕴拓扑结构数学机制[8]。

而基于证候的拓扑结构变化,运用整体观念做指导,考察证候从“静止”不动状态到“演化”变动状态的全貌,可以推证证候动态演化衍生的子集合所对应的具体治法和方药,来实现证候动态演化衍生子集合与治法和方药精准对应,以此阐明证候子集合的衍生规律与对应方药的变化规律,揭示出证候自身演化过程中不同子集合呈现出的论治规律,从而破解了证候研究面临的难题,即把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的证候经过拓扑结构变化可以降阶为一阶、一维的线性结构。

以脾气虚证候为例,脾气虚证候的拓扑不变量经过变化,衍生出了608个不同的子集合,展现出了脾气虚证候动态演化的全貌[14];即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的脾气虚证候,经过拓扑不变量的变化,降阶为608个一阶、一维的线性结构。由此,通过对证候拓扑结构数学内涵机制的揭示,使复杂、模糊、多变的证候,变的简单、直观、定量,因而,可以使对证候的把握和认识,变的完整、可靠、精准了。这一直都是笔者在追求的目标。中医学证候理论内蕴拓扑结构的数学机制发现,为证候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3 开展阐释中医学证候判定诊断标准科学内涵的研究

不同疾病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中医诊断辨证判定方案,尽管有诸多已确立的现成标准,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见解;在临证和研究及应用中,发现已有的辨证判定标准并不标准,甚至离临床患者的客观实在的证候规律相差很大。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疾病的中医学研究。

证候理论的形成是一个自然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结果[3]。理论促使实践形成了方剂的证候,最后理论推证出的证候又补方剂的证候之所不及,二者构成了证候的有限空间模型。证候的有限空间模型中,临床患者个体客观症状群中存在着的复杂证候群,而这些证候群反映着客观实在的证候的真实性,应是证候理论研究和应用所追及的最高目标,更是整体观念对辨证的基本要求。而几十年来,证候及证候群在认知上的缺陷,误导着辨证的临床应用和实验,影响了对证候内涵及本质的揭示,阻碍了证候理论的研究与发展[15]。

阐释临床疾病的中医学证候分布规律及判定诊断标准科学内涵面临的主要困难,除了因为证候是属于高维高阶的复杂系统、难以被破解认识外,客观临证中患者还存在着复杂的证候群[16]。证候的高维高阶特性为证候的规范化、证候实质研究、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等带来了困难,而复杂证候群临证患者病证上的存在,使对客观存在于症状群中的证候群复杂性的认识变更为困难。

基于证候拓扑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经过证候的拓扑结构变化,来把证候复杂的高维高阶非线性结构,降阶降维成为一阶一维的线性结构,从而实现了对证候动态演化规律全貌的认识,这使阐释临床疾病的中医学证候分布规律及判定诊断标准科学内涵的工作变成了可能。

基于证候拓扑结构的理论方法,以心脾证候为例,通过心脾证候动态演化过程中衍生的全子集合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心脏、脾脏和胃腑证候演化过程中不同子集合的主症和次症变化规律;再收集临证案例的证候数据,进行完整四诊资料、全面辨证分析、准确治则治法、精准方药对应的详尽分析,运用仿真数据平台,来阐释心脏、脾脏和胃腑证候的判定和诊断标准的科学内涵,为临证心脏、脾脏和胃腑病证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以及实验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心脾证候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创建中医证候诊断与判定标准的研究模式,为同类研究提供示范性。

现代医学疾病中医证候诊断与判定标准科学内涵的阐释和研究,以心脾证候为例,可以选择临床中多发常见的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和慢性胃炎两种疾病进行研究。基于证候拓扑结构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在全面而完整地收集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和慢性胃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仿真数据平台探析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和慢性胃炎的中医证候群及分布规律,阐释其中医学证候判定诊断标准的科学内涵,创建现代医学疾病中医证候诊断与判定标准的研究模式,为同类研究提供示范性。

总之,基于证候拓扑结构的理论方法,进行证候动态演化规律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系统研究,可以破解证候的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把复杂多变的证候经过拓扑结构变化降阶降维成为一阶一维的线性结构,实现对证候动态演化规律全貌的认识。系统证候动态演化衍生子集合的数据,通过临证数据,揭示出证候诊断判定标准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发展证候理论,带动治则治法和方剂的创新,促进临证辨证论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形成中医理论研究新学派,产生中医理论研究的新概念体系和方法学体系[16]。

[1]王永炎.中医药科研形式及发展趋势[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7(17):705-707.

[2]袁世宏,王天芳,张连文.中医证候的认知思想及其数据挖掘方法[J].中医杂志,2011,4(52):284-287.

[3]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张俊龙.证候动态时空特征的复杂性及相应的研究思路[J].中医研究,2006,19(3):1-3.

[4]王永炎,张启明,张志斌.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的提取[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1):6-7.

[5]刘志刚,黄煌,柴程芝.证候诊断标准研究应当回归中医临床本质[J].中医杂志,2011,13(52):1081-1083.

[6]江泳,陈建杉,江端云.论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人-症-病-证[J].中医杂志,2011,17(52):1447-1450.

[7]贾海忠.论自然态基本证候分类是中医发展的突破口[J].中医杂志,2011,17(52):1441-1443.

[8]宇文亚,吕爱平,韩学杰,等.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技术标准化的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0(31):1419-1421.

[9]王永炎,盖国忠,张志强,等.浅谈中医科学诠释的理念、规范与路径[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1-2.

[10]孙喜灵.论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四种病变状态和五个阶段[J].山东中医药大学报,2004,28(1):11-14.

[11]张晓林,孙喜灵.试论证的五种基本存在形式与不同治法方药[J].中医杂志,2005,46(2):91-92.

[12]孙喜灵,赵岩,张晓林,等.证候症状构成子集合演变规律的理论推证[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4):279-281.

[13]赵岩,张晓林,孙喜灵,等.证候自然过程中自身内在的演变规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4):248-250.

[14]孙喜灵,张晓林,赵岩,等.中医学证候理论内蕴的拓扑结构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5):383-388.

[15]孙喜灵,刘琳,赵岩,等.试论证候有限空间模型中客观存在的复杂证候群[J].中医杂志,2008,49(7):581-583.

[16]张晓林,赵岩,孙喜灵,等.1589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复杂证候群及其分布规律,中医杂志,2011,52(8):668-669.

[17]孟庆云.中医学研究:呼唤新学派新流派[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9(17):937-938.

猜你喜欢

科学内涵中医学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启示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美丽宁波”的科学内涵及实现途径
中医学对痛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