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用药中存在问题及护理干预
2012-08-15王钦玉
王钦玉 汪 炜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并有明显的免疫紊乱。大多数患者起病缓慢,其临床表现千差万别,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两侧面颊部有水肿性红斑,鼻梁上的红斑常与两侧面颊部红斑相连,形成一个蝴蝶状皮疹[1]。确切病因不明,本病以青年女性多见。由于病因不明,目前主要治疗药物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1.1 疾病认识不足及用药知识的欠缺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患者知识的局限性,多数的患者无法正确认识疾病,特别是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比较大的概念,用药知识的缺乏,导致不能正确安全用药。
1.2 恐惧药物的副作用心理严重 由于患病的原因可能与雌激素有关,患病女性的大多数处于生育期,爱美的心理,担心对怀孕和哺乳有影响,从而患者拒绝用药。
1.3 特殊情况下的轻重缓急把握不准 偷懒、侥幸的心理,或是药吃完了没有及时上医院、或是临时外出,吃药不方便等各种原因没坚持按时用药,认为多一次少一次无所谓。
1.4 长期用药的韧性丧失 突然出现病情变化或并发其他疾病时,缺乏自控力,无所适从,疾病乱投医,随意使用偏方,擅自停止用药,不能坚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1.5 护士的原因 做为健康教育者,护士在患者用药方面,不能及时提供有效的用药指导。
1.6 缺乏长期用药的经济费支持 长期用药带来的经济压力,对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2],导致患者无法坚持治疗。
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用药中的护理干预
2.1 评估患者用药知识及疾病知识灌输 通过询问、交流、观察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了解患者对药物的熟悉性,评估患者用药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认识水平,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通过健康教育方法,如利用健康宣传册,查房、治疗时间,采用口头讲解、定期召开病友会进行讲座、发放资料患者阅读、患者提问等方法,为患者讲解疾病用药知识,树立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的观念,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3]。
2.2 做好用药的心理护理 评估分析患者用药中对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时的心理,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运用各种健康教育方法,通过治疗疾病药物知识的讲解,帮助患者了解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使患者明白用药的利弊,消除用药顾虑,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从而使患者能坚持遵医嘱用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2.3 特殊情况下最佳治疗措施的选择 有和疾病长期做斗争的信念,出差时记着带药,建一个记事本,专门用于记录治疗疾病用药,记录诊治医院、诊治医生的联系方式;复诊的时间;每次检查的结果;调整用药的方案;药的有效期;药物可用到什么时间等,及时发现药物治疗中突发事件。生育期的女性,在病情稳定后是可以怀孕和哺乳,必要时可用小剂量的强的松维持,让患者明白无风险的用药好处远远大于擅自停止用药。
2.4 有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念 既然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不明,当然就更谈不上有能根治的药,所谓能根治的密方,就更不能轻信,给患者讲解突然停药会出现的危害,让患者明白为坚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的意义,任何时候不能有丝毫的侥幸的心理,病情如果出现反跳、反复花费将会更大,一定要在风湿免疫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解除患者思想顾虑,讲解治疗成功的例子,定期召开病友会,请专家讲课,利用权威的效应,安排治疗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激发对生活的信心。
2.5 护士的用药知识应应与临床同步 加强护士及治疗者继续教育及相关用药知识的培训,培养护士安全给患者用药的能力,增强护士对患者进行药品知识教育的能力,指导患者安全用药,有效为患者提供有价值的用药信息。
2.6 和谐家庭关系 家庭是患者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心理支持与经济支持的支柱,给患者做好疾病相关知识教育的同时,了解患者对社会尤其是家庭支持的需要程度,家庭成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态度,与患者的家庭成员做疾病知识讲解。患者在疾病缓解期可尽量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即可以分散注意力,减轻心理负担和压力,又可通过劳动创造体现自己的价值,减轻经济负担。
3.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诱发疾病因素多,患者容易出现症状反复,需要长期用药,并且治疗的不良反应、家庭支持、经济负担、女性特有的心理等易造成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通过发现患者在长期用药治疗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如制定患者用药计划,根据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出短期、长期用药计划。短期目标是在住院期间知道药物的正确用法,遵医嘱每天能按时定量完成用药计划,知道哪些药应在饭前服,哪些药饭后服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长期目标是在掌握用药目的及用药方法的基础上,明白复诊的时间、保持用药的依从性的意义,在离开医院及家人督促情况下能坚持用药,且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的用量。保持长期治疗的信念,缓解患者压力,增强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长期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 徐淑侠,徐凤美.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35.
3 吴敏秀,张金颜,等.健康教育在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2,2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