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压力分析及对策
2012-08-15陈玉慧
陈玉慧
职业压力是指个体与超过他们能力之外,并危及到他们身心健康的环境间的交互关系,已严重影响到个体的生产力,工作满意感和身心健康[1]。护士因其职业性质、特殊性的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和社会公众的不够理解和不支持等因素而承受着高于一般职业的工作压力,如果调整不当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正确分析护士职业压力来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可以加强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1 护士职业压力的来源
1.1 工作方面
1.1.1 人力资源的配备 例如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或分配不合理,导致工作量大、工作加班加点以及倒班频繁,超负荷工作导致护理质量下降,不仅使护士产生厌烦和不满情绪,还可引发护士对自己护理质量下降的忧虑。
1.1.2 护理工作自身特点 工作责任重大、工作繁忙、压力大等原因是常见的心理应激因素。其中,职业的高风险以及经常发生的护患纠纷是造成护士焦虑、紧张的主要原因。护士经常面对饱受病痛折磨和濒危的患者以及生离死别的场面,应付患者多变的情绪,角色负荷过重,也容易产生职业压力。由于护士工作多数是轮班制,打破了人的正常生物节律,
给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1.1.3 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护士时刻面临挑战,必然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进修、继续深造,从而带来很大的压力。
1.2 人际关系 医疗和护理是一项合作性很强的工作,各方面都需要配合。为了尽量避免医疗纠纷,要处理好医护、护护、护患以及患者家属的关系。此外,还要面对某些管理者的不支持、不理解、甚至是批评。要处理好上述关系,护士要付出很多的心力和体力,造成一定心理压力。
1.3 社会因素 比如社会对护士的职业和地位不认可,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尊重,社会普遍存在着重医轻护现象,护士的付出往往得不到重视和认可,护士的贡献未被社会完全承认[2],也使护士的职业压力增加。患者的过度维权也使护士职业环境更趋紧张,职业压力增加。
2 减少护士职业压力的对策
2.1 提高护士自身应对能力
2.1.1 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护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工作,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护理事业的发展前景。对自己充满信心,乐观开朗,宽容待人,培养兴趣,勇于钻研,心胸豁达,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和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护患平等的基础上,赢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尊重和理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1.2 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 护士应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新技能、新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及适应能力,善于调整心态,尽可能减少工作压力,当压力来临时要寻找正确的宣泄方式并寻求外界的支持。
2.1.3 掌握缓解压力的方法 护理人员应努力寻找并掌握各种缓解职业压力的方法,如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与体育锻炼,进行自我保健,寻找社会支持和培养理性待人处事的能力等,以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
2.2 医院管理层给予充分理解支持和重视
2.2.1 进行人性化管理 医院管理者对护理工作应给予理解支持和尊重,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在工作之余通过组织郊游、搞文艺、体育、心理交流等活动,提供有效的减压及教育机会,使护士能够充分放松身心。同时,努力改善护士的待遇,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2.2.2 满足护士继续教育需求 提供多渠道的继续教育机会,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理论和新技术,使护士能够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2.3 提高法制观念 引导护士认真分析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加强有关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2.4 争取社会支持 呼吁社会对护理职业重视和理解,让更多的人了解护理工作,理解护士。医院管理者应多关注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及时给予工作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护士能平衡好工作与家庭间的关系。
3 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正在不断提高,对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密切接触患者、工作量大、生活不规律和人际关系复杂等原因,护士承受着很大的职业压力,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护理质量。通过全面细致地分析护士职业压力的来源,制定合理的制度,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可以使护士在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增强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心理适应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