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使用分析
2012-08-15毋子亭燕玉琴张芬崔红海
毋子亭 燕玉琴 张芬 崔红海
本院为探讨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的合理性,预防发生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感染,对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随机抽取本院肿瘤内科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间住院病例400例,其中男263例,女137例。年龄28~76岁,平均(51±5.6)岁。住院时间2~8个月,平均(4±1.5)个月。
1.2 评价方法 所有400例住院治疗病例中有64例病例住院期间使用了抗感染药物。其中男45例,女19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48±5.3)岁。抗感染药物使用共计93个疗程,平均使用(5.25±3.2)个疗程。对该64例病例详细病理资料及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逐一详细记录并进行整理分析。具体包括患者临床诊断资料,住院治疗时间,使用抗感染药物名称,药物的用法用量,药物使用时间,患者病原菌检测情况及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情况等。
1.3 评价标准 药物使用标准根据本院实际情况结合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其具体分级合理,基本合理,不合理三个级别。药物分类依据《新编药物学》,其具体按药物使用情况分为治疗性用药,预防性用药,无指征药物三类。
2 结果
本院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为:患者总用药率16%;其中治疗性药物使用率为79%,预防性药物使用率为12%,无指征药物使用率为3%。作用于病原菌检查、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药物使用率为32%。64例使用抗感染药物病例中21份送标本培养,阳性17例,培养致病菌33株。
3 讨论
由于抗感染类药物具有用途广及种类繁多等特点,现今医院临床上的滥用现象频繁出现。如何才能预防滥用并正确使用抗感染药物,其严密掌握药物的适应证是为关键。抗感染类药物在联合使用上具有一定的指征,通常的细菌感染采用一种抗生素便能控制。但是出现某些比如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基础疾病并发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各种混合感染等情况时,则必须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法。联合用药能进一步起到药物治疗的协同作用,其增强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1]。所以我们在使用此类药物上应依据抗感染类药物的药效学原理及药物动力学等特点,严格坚持药物的梯级原则,并且具有针对性地,稳妥选择用药及有效使用联合性药物。降低药物对患者的毒副反应,减低患者二重感染的几率,密切控制菌株耐药性的增长。医院药事委员会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该在结合本院的实际的情况下,根据当前时段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及时制定适合本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办法。医院在建立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在正确掌握抗菌药物及联合用药的标准情况下,强化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其增加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的培训教育,制定各级医生用药的使用权限。并且建立医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审核与反馈系统,定期进行临床处方点评,在本院院周会及网站上公示。及时将用药知识反馈给临床,更新临床知识,避免医师盲目用药,防止药物滥用情况的发生。积极促进抗感染类药物的合理应用,尽可能取得更好的药物治疗效果[2,3]。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本院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较为良好,患者总用药率16%;其中治疗性药物使用率为79%,预防性药物使用率为12%,无指征药物使用率为3%。使用抗感染药物品种起点较低,抗菌谱较窄,能合理的控制使用水平。另作用于病原菌检查、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药物使用率为32%。有效更新了药物菌株耐药性的知识,进一步促进医院临床的合理用药。
综上所述,本院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较为合理。医院加强药物使用的管理制度,防止抗感染药物滥用情况的发生,对于临床安全用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140.
[2]潘理平,谢学渊,张沂,等.用DDDs分析住院药房抗生素药物的应用.解放军药学学报,2007,135:138.
[3]朱莉,冯婉玉.肿瘤内科抗感染药物使用分析.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2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