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患者早期活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2012-08-15陈银娣李付珍钟利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9期
关键词:腓肠肌双下肢脑出血

陈银娣 李付珍 钟利平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3]。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腓肠肌压痛及皮肤温度升高等。DVT是脑外科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外科患者有很多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其中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淤滞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下肢静脉血流是必要的,可行的。现将预防措施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间住院的脑出血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1~80岁,高血压性脑出血32例,重型颅脑外伤致脑出血28例,有糖尿病史5例。对照组取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出院的60例脑出血患者病例资料,男35例,女25例,年龄38~72岁,高血压性脑出血29例,重型颅脑外伤致脑出血31例,有糖尿病史2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经统计分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血栓形成原因及危险因素

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三大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脑出血昏迷或双下肢瘫痪的患者,下肢肌肉完全处于松弛状态,而比目鱼肌静脉窦内的血流是依靠肌肉收缩作用向心回流的,下肢肌肉长时间不活动,造成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瘀滞,从而诱发下肢DVT。失去了小腿的肌泵作用,更促进DVT的发生和发展。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卧位 脑出血卧床患者应抬高双下肢20~30°角为宜,定时更换卧位,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

3.2 保暖 脑出血患者应加强双下肢保暖,但应注意防烫伤。

3.3 饮食 高蛋白高纤维素低脂饮食为主,多饮水,防止增加血液粘稠度。

3.4 主动运动 清醒患者鼓励主动运动,病情允许情况下指导患者由肢体远端向近端依次进行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运动,踝关节主动内翻和外翻运动,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臀大肌等长收缩训练,每次运动15~20 min,每天5次。

3.5 被动运动 意识模糊或双下肢瘫痪患者,应帮助患者循序渐进进行跟腱起自下而上地做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每次15~20 min,每天5次;帮助患者进行双下肢足踝关节内翻、外翻,屈伸、环转运动,每次运动15~20 min,每天5次。其中以环转运动对股静脉血流的促进作用最强,预防作用最理想[2]。

4 结论

对脑出血长期卧床患者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早期进行活动,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李春霞,谢春雷,李爱文,等.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37-39.

[2]时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中国血管外科杂志,2011,3(1).

[3]吴学君,金星,郭培明,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预防措施的临床研究.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5):338-342.

猜你喜欢

腓肠肌双下肢脑出血
高频超声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病变的诊断价值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石氏三色膏治疗小腿腓肠肌损伤60例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请您诊断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腓肠肌损伤的MRI临床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