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肺内感染51例临床分析
2012-08-15向繁
向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衰退,抵御病原体的能力降低,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以肺内感染较为常见。患者一般都会有原发的其他疾病,如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等相关方面的疾病。由于大量的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加大了老年人发生感染的机率。肺内感染作为老年患者的常见难治病,具有临床研究价值。现将老年性肺内感染51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他们的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呼吸内科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随机挑选的65岁以上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51例,均符合我国1990年制定的医院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65~87岁。
1.2 方法 对51例患者的呼吸系统表现、痰培养结果、病死率高的原因、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呼吸系统表现 51例患者均有咳嗽、咳痰,其中发热36例。肺部听诊闻及新出现啰音者50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09/L的19例,中性粒细胞≥0.08的32例。X线胸片示单侧新出现的或者进展性的片状模糊阴影25例,双侧11例;肺部纹理增粗、紊乱15例。44例进行了动脉血气分析,其中动脉血氧分压≤8.0 kPa(1 kPa=7.5 mm Hg)26例。
2.2 痰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 患者在发病当日清晨用盐水漱口,用力深咳并留取痰样,立即送检,连续3 d。痰细菌培养分离出细菌20株,其中G-杆菌15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克雷伯杆菌3株,大肠埃希菌3株,阴沟肠杆菌2株,不动杆菌2株,奇异变形杆菌1株)、G+菌5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类肠球菌1株)、霉菌4株。
药敏实验:痰细菌培养分离出来的15株G-杆菌,对青霉素100%耐药,对庆大霉素敏感率为36.5%,对罗红霉素敏感率为93%,对左氧氟沙星敏感率为70%,对头孢哌酮敏感率为85.5%。
2.3 治疗与转归 根据临床经验及痰培养细菌药敏实验结果来选用抗生素。G-杆菌感染者选用罗红霉素治疗6例,庆大霉素4例,头孢哌酮3例,左氧氟沙星2例;G+球菌感染者选用庆大霉素治疗3例,青霉素2例,疗程均为10~15 d[2]。除此之外,给予吸氧、改善循环以及使用化痰药等综合治疗。治疗后30例治愈(标准为肺部感染症状消失,血常规正常,胸片X线显示炎症吸收),7例死亡,死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病原体变迁、免疫功能降低、呼吸道防御机制下降、临床表现不典型、医院获得性肺炎增加等。
3 结论
3.1 通过对51例老年性肺内感染患者的研究,了解主要从胸廓、膈肌、胸膜腔、呼吸道以及支气管的变化引起。例如患者多为桶状胸,胸骨、肋骨脱钙、疏松、呼吸肌老化,使得胸廓弹性下降,呼吸肌力下降,导致呼吸效率下降;膈肌退行性变,使膈收缩幅度下降,导致肺通气功能(肺活量、深吸气量、最大通气量)下降;胸膜的增厚,胸膜腔粘连导致胸腔容积变少;鼻黏膜变薄、腺体萎缩、分泌减少导致气道防御功能下降;咽黏膜、淋巴组织萎缩导致咽腔变大;喉黏膜变薄、喉上皮角化、甲状软骨骨化导致发音洪亮程度下降;气管各层组织退变、萎缩弹性下降导致支气管腔略扩大;而气管内杯状细胞数增多分泌亢进则导致粘液储留、管腔变窄、气流阻力增加,使小气道萎陷、闭合,导致呼气性呼吸困难。
3.2 老年性肺内感染多表现为肺炎,其临床特点常不典型,多缺乏发热、胸痛、咳嗽、咯痰等常见症状;往往表现为意识状态下降或障碍、嗜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低热,甚至精神错乱,大小便失禁,原有基础疾病恶化等。最早出现的症状常为呼吸加快、心动过速。由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或与基础疾病的表现相混淆,因此极易漏诊和延误诊断,丧失治疗的最好时机。
3.3 本组的51例患者中,治愈30例(58%),死亡7例(13.8%),死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病原体变迁、免疫功能降低、呼吸道防御机制下降、临床表现不典型、医院获得性肺炎增加等。痰培养细菌易G-杆菌多见,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在治疗上,针对老年人肺部感染程度,多选用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大环内酯类、B内酰胺类/酶抑制剂或联合大环内酯类、新喹诺酮类联合抗厌氧菌药物,其中罗红霉素的疗效较为显著。另外还要加强预防措施: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防治胃食道反流、减少口咽部菌量;改善脑血流、咳嗽和吞咽反射;其他的增强免疫治疗[3]。
[1]任娥.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浙江大学,2007.
[2]邱婧.肺内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吉林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07.
[3]何权瀛.从抗生素应用的历史和现状反思肺部感染治疗的对策.中国医药导刊,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