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下的青光眼

2012-08-15葛吉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1期
关键词:前房角型巩膜

葛吉林

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由于并发症相对较及良好的眼压控制,自上世纪70年代就迅速成为首选[1]。但术后常发生浅前房、滤过泡的瘢痕化等并发症,处理不当最终导致手术失败。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们采用小梁切除术并进行改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2例49只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住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42例49眼,男13例15眼,女29例27眼,年龄12~76岁,平均(53.20±11.64)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2眼,外伤性青光眼7眼,患者经72 h全身和局部药物治疗,眼压始终≥30 mm Hg),病程10 d~2月不等,所有青光眼患者术前均接受全身和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尽可能使患者眼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眼压范围。

1.2 术前准备 局部及全身药物降眼压,抗生素眼液滴眼。眼压高者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配合局部降眼压药物。或行前房穿刺术,眼压降至15~28 mm Hg)。

1.3 手术和方法 制备以穹隆为基底的球结膜瓣,4×4 mm板层巩膜瓣,0.2 mg/ml丝裂霉素C(MMC)棉片放置巩膜瓣下3~5 min[2]后迅速大量平衡盐溶液(50~60 ml)冲洗,小梁切除,周边虹膜切除,对位缝合巩膜瓣3~4针,靠近角膜缘两侧边缘之一缝可调节缝线一针,活结系于周边角膜,缝合球结膜瓣,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1万u+地塞米松2 mg,加压包扎术眼,术毕。联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者3例3眼,随访3~12个月。

1.4 术后处理 加压包扎术眼3~5 d,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局部及全身应用,或加阿托品滴眼,根据滤过情况及前房深度及愈合情况3~14 d拆除可调节缝线。

2 结果

49眼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12月,20眼眼压控制在6~21 mm Hg),其中8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手术成功率90.22%。

3 讨论

传统小梁切除术是最具代表性的防护性外滤过手术,是所有改良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但传统手术切除术(NVFS)常见①浅前房。②滤过泡渗漏。③睫状体脉络膜脱离。④虹膜炎。⑤术后眼压升高。⑥前房积血并发症,继而损害视功能。抑制局部纤维细胞增殖、减少雅痕形成是青光眼手术成败的关键。因此,改良小梁切除术则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怎样达到长期的降眼压效果,一是如何减少术后并发症。

改良小梁切除术是所有改良小梁切除术的基础,是防护性外滤过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术方式。改良小梁切除术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开展手术,即怎样达到长期的降眼压效果与如何减少术后并发症。目前有多种多样围绕小梁切除术的改良术式,巩膜瓣仅略大于滤过切口,术中抗肿瘤抗生素药物的调节治疗以及可拆除的巩膜瓣调节缝线,这些方案均在上述手术中实际运用,并且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浅前房为青光眼滤过术后最常见早期并发症,术中恢复前房,术后维持前房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组病例术中10-0尼龙线在巩膜瓣基底部两侧各缝合1针,缝合后留有适量滤过,应用可拆除缝线水密缝合巩膜瓣,术后前房形成良好,也很好的防止了术后拆线导致的滤过过强。实践证明术后早期拆线的做法大大降低了滤过道瘢痕化的发生,保证了滤过通畅。注意①术前术后应选择对眼表上皮组织损伤较轻的眼液,并且术后在保证控制炎性反应和预防感染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眼液的使用频率,并辅以人工泪液治疗。术后使用人工泪液可增加眼表面组织的粘度,减轻泪膜的损伤和缓解眼部不适等干眼症状。②在手术过程中,应尽最减少对眼表面尤其是角膜上皮的机械损伤,熟练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灯光对眼表的长时间刺激。③对于术中使用抗代谢药物应充分认识到抗代谢药物对泪膜功能的不良影响,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对症用药,合理给药。

[1]卞新浩.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62例临床分析.湖南医学,1999,16(1):54.

[2]江素萍,稽训传,王丽天,等.丝裂霉素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13(11):662-664.

猜你喜欢

前房角型巩膜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译著)一书出版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价值研究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疗效观察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青光眼术后患者浅前房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