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93例临床分析
2012-08-15陆文峰
陆文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93例临床分析
陆文峰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93例患儿的临床分析,找出病因和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光疗为主的综合疗法。结果治愈718例,好转47例,出院及转院28例,3例出现核黄疸。结论蓝光治疗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常用、最简便、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无换血条件的基层单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仪;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下简称高胆)是新生儿早期常见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产生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新生儿黄疸呈增多趋势,多数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为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找出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伤残,现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9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93例中男494例,女299例,男女之比为1.65∶1,其中足月儿739例,早产儿49例,过期儿5例;日龄<12 h 9例,12~24 h 59例,2~7 d 662例,8~14 d 27例,>14 d 36例;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出现时间为生后<12 h 59例,12~24 h 428例,2~7 d 259例,8~14 d 23例,>14 d 24例。本组除6例家庭接生、11例在院外住院分娩后发病入院外,其余病例均在本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①生后24 h内出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TSB)102.6 μmol/L。②足月儿 TSB >220.6 μmol/L,早产儿 TSB >255 μmol/L。③血清直接胆红素 >26 μmol/L。④TSB每天上升>85 μmol/L。⑤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1]。本组病例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实验室血清胆红素的测定均采用外周血,(使用苯甲酸尿素比色法,测定仪器为上海产722分光光度计。)
1.3 病因
1.3.1 围产期因素348例,占43.8%,其中剖宫产218例。同时合并胎膜早破49例,羊水污染78例,窒息32例,低出生体重儿35例,头颅血肿33例,脐绕颈47例,新生儿宫内窘迫8例,母亲妊高征3例,母亲为乙肝携带者1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硬肿症4例,颅内出血1例,前置胎盘1例,巨大儿2例,脱水热4例。
1.3.2 母乳性黄疸186例,占23.4%,包括生后母乳不足151例,母乳喂养35例。
1.3.3 G-6-PD缺陷91例,占11.4%。
1.3.4 ABO血型不合85例,占10.7%。
1.3.5 感染因素19例,占0.2%,其中肺炎6例,脓疱疮8例,结膜炎5例。
1.3.6 原因不明黄疸64例,占8%。
2 治疗与转归
2.1 治疗方法 793例均采用以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公司生产的YP-90B蓝光治疗仪进行光疗,依光疗指征和病情轻重予连续或间歇单面或双面蓝光箱光疗,每日监测经皮胆红素变化,对血总胆红素超过300 μmOl/L以上,光疗6 h后复查血总胆红素。辅以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钠每日5 mg/kg缓慢静脉注射,加速胆红素代谢,还原型谷光苷肽钠0.1 g加5%葡萄糖100 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给予肠道微生态制剂(常乐康),促进肠道正常菌群建立。积极治疗原发病,包括抗感染、纠酸、供氧、保暖,补充热卡,维持血糖正常水平。光治疗期间均采用定时、定量奶瓶喂奶。
3 讨论
3.1 病因分析 本组病例发病日龄以2~7 d居多,围产期因素占43%,包括剖宫产、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头颅血肿、脐绕颈、新生儿宫内窘迫、母亲妊高征、母亲为乙肝携带者、缺氧缺血性脑病、硬肿症、颅内出血、前置胎盘、巨大儿、脱水热。其中剖宫产占第一位(27.4%)。近年来,由于人们观念的改变,剖宫产率上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也随之增多。王玲等[2]报道剖宫产组高胆发生率(36.9%)显著高于非剖宫产组(21.8%),认为剖宫产已成为新生儿高胆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剖宫产术中麻醉药通过胎盘到胎儿循环使新生儿肠蠕动受到影响,加之产妇受药物、疼痛、禁食的因素影响,泌乳时间推迟或延迟开奶,婴儿肠蠕动受影响使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使剖宫产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剖宫产儿[3]。围产因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故鼓励正常产妇自然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剖宫产的发生率。
母乳性黄疸居本组第二位(23.4%),其中158例在出生2~7 d内母乳喂养后发病,均为足月正常儿,因各种原因导致奶量不足所致,35例在出生7 d后发病,均予母乳喂养,并排除其他因素所致。母乳性黄疸主要特点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临床出现黄症。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理尚不明,多数报道认为母乳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将已结合的胆红素水解,增加肝肠循环[4]。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停止母乳喂养,而是在密切观察下鼓励母乳少量多次或给予配方乳喂哺,当 TSB达256.μmol/l,给予光疗[5]。
G-6-PD缺陷占本组病例11.4%,黄疸均出现在生后1~3 d。G-6-PD缺乏可诱发新生儿溶血,大多引起较严重高胆,可导致核黄疸。本组3例经光疗6 h后血总胆红素未降,反而升高,达换血指标,给予转院治疗,其中1例出现核黄疸。广西是G-6-PD缺陷的高发区,必须高度重视防治。积极开展孕妇G-6-PD缺陷的筛查,对G-6-PD缺陷妇女所生的新生儿脐血筛查发现本病者,生后进行胆红素监测,对G-6-PD缺陷的新生儿作为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本组母婴ABO血型不合85例,占10.7%(因条件有限未来能测母婴溶血3项指标),多在生后2 d内出现黄疸,TSB最高359.2 μmol/L,2例光疗失败后转院治疗。本病的特点是多于生后24 h内出现严重黄疸,并迅速进行性加重,极易发生核黄疸,应及时诊疗,按急症处理,尽早光疗,必要时换血[6]。
感染也是引起新生儿高度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因素,随着医院感染防控加强,感染因素所致的高胆逐渐下降,本组病例只占0.2%。另有64例原因不明黄疸病例,可能与基因变异有关,需进一步探索。
3.2 诊治体会 蓝光治疗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常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无换血条件的基层单位。笔者认为蓝光治疗要严格掌握指征,应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情综合判断,采取个体化方案治疗。普通患儿可采用单面箱、间歇光疗方法,尽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对TSB接近或超过340 μmol/L的患儿应采用双面箱、连续光疗方法,防止间歇期黄疸反弹。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可适当放宽光疗指征,应提前光疗干预。G-6-PD缺乏、ABO血型不合的患儿,一旦确诊,立即光疗,光疗期间,严密观察,注意监测TSB水平,预测核黄疸的发生。肝酶诱导剂能诱导肝脏葡萄糖醛酰转移酶(UDPGT),增加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还原型谷光苷肽钠能抑制或减少自由基形成,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可作为辅助治疗。重视病因治疗,高疸由多种因素引起,尤其是对窒息、缺氧、酸中毒、低血糖、硬肿症、颅内出血等易形成胆红素脑病的病因,要积极干预治疗,以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2.
[2] 王玲,陈坚,何海英,等.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对照研究.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4):201.
[3] 石旭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探讨.中国现代儿科杂志,2007,4(2).
[4] 孙长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研究新进展.海南医学,2009,20(5):297.
[5]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6.
[6] 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 .第 2版,2009,(4),535.
530800 广西省大化县妇幼保健院儿科
2.2 疗效标准 治愈:①黄疸消失。② TSB正常;好转:①黄疸明显消退。②TSB降至102.6 μmol/L以下(介于17~205 μmol/L)。
2.3 转归 治愈718例(90.5%),好转47例(5.9%),自动出院18例,转院10例,其中3例出现核黄疸。平均光疗时间34.4 h,平均住院时间2.76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