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单用或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治疗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对比研究
2012-10-26杨化浩
杨化浩
替米沙坦单用或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治疗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对比研究
杨化浩
目的观察并比较替米沙坦单用或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治疗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单用组102例,单纯采用替米沙坦口服治疗,80 mg/d;联合治疗组106例,在单用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苯磺酸氢氯地平口服治疗,首周剂量为2.5 mg/d,如症状改善不明显则可加量至5 mg/d,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情况等。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和单用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显著下降,且联合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单用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单用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治疗组与单用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实验室指标组间、组内比较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与替米沙坦单用治疗相比,替米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治疗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控制血压水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替米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疗效
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中老年人常见心血管慢性疾病之一,临床研究显示,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病人数已接近2亿人[1,2],且发病人数呈逐年增高趋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般需终身服药,血压控制水平是影响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死亡率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我国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仅为6.0% ~6.5%[3],效果不佳;WHO高血压治疗指南推荐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进行血压控制[4],以提高治疗效果。我院针对心内科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分别给与替米沙坦单用或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收治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均符合中国原发性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原发性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5],同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继发性原发性高血压者;入选患者中男102例,女58例,年龄53~81岁,平均(61.7±8.4)岁;病程5~21年,平均(10.5±2.6)年;全部1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80例)和单用组(8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舒张压、收缩压水平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单用组患者单纯采用替米沙坦口服治疗,80 mg/d;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单用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苯磺酸氢氯地平口服治疗,首周剂量为2.5 mg/d,如症状改善不明显则可加量至5 mg/d,疗程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血压监测方法:由专门护理人员每天连续三次测量,间隔2~3 min,取平均值,患者安静状态下测量右臂动脉压;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于治疗前后对所有入选患者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实验室指标检查。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订《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临床疗效判定[6],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级,治疗总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联合治疗组与单用组临床治疗总有效例数分别为74例、5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6%,72.6%;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和单用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显著下降,且联合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单用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改善情况比较(mm Hg)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 联合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9例,包括头晕头痛2例,水肿4例,咳嗽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单用组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13例,包括头痛4例,颜面潮红2例,水肿4例,咳嗽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联合治疗组与单用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实验室指标组间、组内比较亦无明显变化(P>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时间长,故单纯采用一种降压药物易产生耐药性[7],效果不佳;国内外报道均提示,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降压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改善血压水平。同时WHO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指南亦推荐使用至少一种长效降压药物,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靶器官损伤等[8,9];替米沙坦是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其能够高效竞争性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外周血管收缩以及肾小管重吸收[10],且具有生物半衰期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药效平稳等优点。而苯磺酸氨氯地平则是一种高效钙离子拮抗剂,通过阻滞外钙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显著松弛外周血管,实验研究显示[11],其对于水钠储留具有较好抑制作用;同时苯磺酸氨氯地平能够改善血液昼夜波动状况,保护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和单用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显著下降,且联合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单用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单用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治疗组与单用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实验室指标组间、组内比较亦无明显变化(P>0.05)。综上所述,与替米沙坦单用治疗相比,替米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治疗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控制血压水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1] 王智武,熊健,李韧.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148例分析.当代医学,2010,16(16):98.
[2] 李立志,杨晓东,陈丽娟.奥美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重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河北医学,2011,17(3):309-311.
[3] 黄从新,江洪,唐其柱,等.心血管病前沿与临床.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36-740.
[4] 俞正衡.奥美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124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81-582.
[5] 中国原发性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原发性高血压防治指南.原发性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2-42.
[6] 王俊玲.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181-182.
[7] 何东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200例疗效观察.吉林医学,2012,33(4):763-764.
[8] 杨茵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中国卫生产业,2011,9(1):7-8.
[9] 崔哲,谷素洁,赵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 108例疗效观察.沈阳部队医药,2011.17(3):201-203.
[10] 纪炳能,程卫杰,邝鸿生.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1):1024-1025.
[11] 韩友萍.替米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用治疗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2):1082-1083.
[12] 郑建良.阿折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老年轻中度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的影响.河北医药,2011,5(20):230-231.
271233 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