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伪 禳恶 审丑: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新诣

2012-08-15瞿明刚秦良杰季乐微

关键词:素质时代信息

瞿明刚 秦良杰 季乐微

(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一、时代悖论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综合实力在迅速提升,中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位于世界第2位。但是,这是一种“失衡的增长”,导致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物质财富贫富悬殊,社会心态浮躁失衡,犯罪率不断攀升,安全感和幸福度均处于持续降低之中。2012年《法治蓝皮书》(即《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10(2012)》)显示,“2011年,暴力恐怖犯罪案件、涉枪暴力案件、非法聚集事件、重大安全事故等仍时有发生。跨境电信诈骗突出,文物犯罪重大案件频发。生产销售伪劣商品、非法集资、非法传销、操纵证券市场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多发。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涉及领域广,网络售假犯罪问题严重。非法集资中涉及的高利贷问题危及社会稳定,一些地方出现了非法集资群众聚集的事件。非法传销愈演愈烈,金融传销、网络传销成为了犯罪的新形式”。[1]

从传播学角度说,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2011年6月25日,中国首届新媒体教育高峰论坛认为,“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播客、博客、微博、IPTV、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微视频等媒介传播新形态异军突起”。[2]新媒体时代信息资源与信息垃圾共存,信息财富与信息陷阱共存,信息共享与信息犯罪共存。

这个“时代悖论”是一个真实的现时状态,也可以表述为当今时代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混合,就在这样一个时代,作为“人体延伸”的媒体也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变得更加“耳聪目明”。

新媒体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和网络技术并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传播形态。主要类型有:1.互联网新媒体(网站、电子公告板、虚拟社区、博客、微博、播客、维客、搜索引擎、简易信息聚合、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QQ聊天、阿里旺旺网络购物平台);2.手机新媒体(手机短信、手机彩信、手机彩铃、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电台、手机报刊、手机摄影、手机录像);3.电视新媒体(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户外新媒体直播、网络电视、楼宇视屏、户外大屏幕。“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3]其中,“多媒体”指的是使用数字和网络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介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与呈现,不同媒介、不同媒体集团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合作与共生的跨媒体传播时代已经到来:1996年美国颁布的《1996年电信法》破除了电信业、传媒业、娱乐业的行业壁垒;199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瓦克(Bill Kovach)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罗森斯特(Tom Rosenstiel)合写的《极速》(Warp Speed),提出“混合媒介时代(the Age of Mixed Media)”和“混合媒介文化”(the Mixed Media Culture)的概念[4];2000年,美国最大的网络公司之一美国在线,与兼并CNN不久的时代华纳公司再合并,成为世界传播业巨无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2001年,新浪网和阳光文化网络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共同搭建中国最大的宽带门户及跨媒体平台,此举在中国开启了跨媒体携力发展的时代;基于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2010年被叫做“媒介融合年”。[5]

新媒体带来新传播,新传播带来新生活,新生活需要新素质,大学教育作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合体,亟须提升新媒体时代学生人文素质的新鲜蕴含。

二、大学生素质新诣

人的素质的内涵与外延众说纷纭,基于人是生物性存在和社会性存在、物质性存在和精神性存在的基本事实,我们将人的素质分为两个大类:自然素质和人文素质。基于人类三大普世价值真、善、美涵盖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社会属性,我们又将人文素质看成是科学素质(求真)、伦理素质(向善)和情感素质(审美)的总和。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培植和提升学生求真、向善和审美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能力的过程。但是,基于上述“时代悖论”与“媒体混合”,我们认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必须相应地强调科学素质、伦理素质与情感素质的混合,尤其要“求真”与“辨伪”、“向善”与“禳恶”、“审美”与“审丑”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能力的混融。换句话说就是,在时代与媒体杂陈着真善美与假恶丑甚至正反双方几乎势均力敌的时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强调主体素质对应时代环境,甚至偏重于“反面教育”——即偏重于辨伪、禳恶与审丑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能力的培植——“善禳恶,正胜邪”(《南史·顾欢传》),这是一个需要正面教育更需要反面教育的时代:科学素质务必偏倚辨伪,伦理素质务必偏倚禳恶,情感素质务必偏倚审丑。

(一)科学素质偏倚辨伪

科学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社会与自身的真实结果,生活离不开科学,也离不开去伪存真的过程,而去伪存真的前提是求真辨伪。新媒体时代,伪科学和假信息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大规模地侵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玛雅预言的神秘流传和灾难电影的推波助澜使得“2012世界末日”成为新媒体时代最为流行的现代谶语和科学谎言。罗兰·艾默里奇(Roland Emmerich)执导的灾难片《2012》在2009年11月上旬全球首映后,末日情结游荡人间。群体心态多少笼罩着焦虑不安,吃喝玩乐,醉生梦死甚至倒行逆施的气氛弥漫。据统计,在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测评、投票平台“问卷星”“关于大学生对2012世界末日预言的调查问卷”里,第2题为“世界末日你相信吗?”有效填写人次109次,44.95%相信,55.05%不相信;第3题为“请问你有关注过世界末日这个话题吗?因这个话题而感到恐慌或者焦虑?”有效填写人次109次,回答“有关注过,但不会恐慌或焦虑”的占50.46%,回答“有关注过,并感到恐慌或焦虑”占30.28%。[6]可见,大学生这个群体对于世界末日还是存有恐慌与焦虑的心态。对于这一类的心态,首先要提倡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其次要开设科学通识课程,举办科学话题讲座,引导观看央视十台科教频道节目,例如《走近科学》、《地理中国》、《健康之路》等。同时,网络的公共主页也有义务进行干预。截至2012年5月18日,人人网(原名校内网)相关主题的公共主页有两个:“2012-世界末日(类型:话题)”,121个好友;“2012世界末日(类型:地理)”,74个好友。显然,相对于接近2亿注册用户的大型网站,这个主页的影响力还非常微弱,但是,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素质教育平台。

我们对待谣言的态度是:“谣言是有害的,但是并非无益”,“谣言止于智者”,谣言固然可恶,辟谣更需谨慎,古人有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大众传播和大学教育不是要营造无菌环境而是要普及抗菌药物和培养抗菌体质。

(二)伦理素质偏倚禳恶

新媒体时代的“作奸犯科”大部分是借助网络和手机以及电话等大众媒介与私人媒介传递欺诈性信息,因此,规避信息陷阱成为规避生命财产风险的重要议题,可以说,当今关涉日常伦理(人伦)生活的素质主要是信息素质。所谓信息素质,是指人们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公认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普利策曾经把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者记者当作船头的瞭望者,新闻媒体的主要职责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暗礁险滩,可见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人的生存能力之一。“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生活”,这一类信息人伦价值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当今大学生要善于利用信息资源和网络知识增加自己的信息能力,怀疑“专家辟谣”的错误判断,识破“钓鱼网站”的伪装面目,规避“网络水军”的群体撒谎,甚至对网络刷票软件、百度竞价排名、明星代言广告也要保持警惕,为生活禳恶。限于篇幅,这里重点论析下伦理禳恶需要怀疑“专家辟谣”:例如,《阿坝州防震减灾局成功平息地震误传事件》是2008年5月9日四川地震局的网站新闻标题,5月13日,8.0级汶川大地震发生。2008年3月1日,四川省地震局派原成都地震局局长洪时中研究员到四川都江堰电视台“城事”专栏发表谈话,对地震预报进行“辟谣”:“2月29日、3月1日……原成都市地震局副局长、成都市防震减灾局研究员洪时中教授接受了专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7]《瞭望》新闻周刊2010年3月22日刊登了记者刘巍专访原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何永年、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仕宏以及韩渭滨的专题报道《“震前,确实有不同意见”》,其中,孙仕宏认为:“成都地震局的洪时中上电视辟谣。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有小震群社会出现混乱,出来辟谣,是有必要的。洪时中讲的具体内容,有些不怎么妥当。他本身没有能力作出这个结论。”这就否定了那次辟谣。

(三)情感素质偏倚审丑

“美学”的原文“Aesthetics”实际指的是“感性学”,审美和审丑同属“感性学”。[8]所谓审丑,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体对形式的丑陋、人性的扭曲、社会的黑暗等现象的赏鉴与判断等感性活动的总和。“丑”与道接,有时丑中有美,有时丑化为美,有时形丑质善,有时形美质丑……不一而足。随着“感性学”在上世纪末的正名,加入“审丑”的含蕴,现实世界也由于网络与数字技术而倍增丑恶的现象。新媒体造成了千姿百态的“网事纷纭”,从网络红人的闪亮登场到时事政治的揭秘解密,人们的表达权与知情权均获得新生,造成欲望的解放、人性的回归、人权的复位、社会的开放、行政的透明。纷纭“网事”也是美丑并存,善恶同在,真假混一,现实的一切在虚拟空间失去了传统道德的遮羞布,人类已经无法避免进入了比现实更真实的虚拟世界,人类感性也进入了审美与审丑的混融时代——这就是网络名言“一开电视在天堂,一开电脑在地狱”的产生背景。

广义的审丑,就是对于社会上的黄赌毒黑有真切的认识,新媒体时代的情感素质教育要偏倚审丑,这是因为,世界和人性本来就是美丑并存,网络数字技术又加剧了真相的登场,传统的“美育”回避丑陋、扬弃丑恶已经此路不通,必须另辟蹊径,那就是鲁迅所倡导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实际上,传统主流媒体如央视也并非如网帖所说是“毁了真相”,《焦点访谈》、《法治在线》、《今日说法》、《每周质量报告》、《新闻1+1》都是揭露贪腐、打击黑恶、曝光案件的优秀节目,也都不仅仅在电视机上可以观看,电脑和手机均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审丑教育就可以利用这些优质节目为资源,培植大学生的精神免疫能力与主体防疫机制,全面认识社会,才能正确适应社会,最终改造社会。

[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法治蓝皮书:全国犯罪形势将持续稳定[EB/OL].(2012-02-24)[2012-03-02].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ad0fcc01013qd1.html.

[2]赖黎捷,李明海,赵红勋:新时代·新媒体·新方向——中国首届新媒体教育高峰论坛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8):91-92.

[3]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

[4]任湘怡.“极速”时代的媒介文化——美国传播学者评媒介文化新动向[J].国际新闻界,2000(2):54-56.

[5]谭天,刘晓旋.知行并进的“媒介融合年”[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3):33-34.

[6]关于大学生对2012世界末日预言的调查问卷[EB/OL].[2010-02-05].http://www.sojump.com/report/257516.aspx.

[7]四川各地掀起纪念《防震减灾法》施行十周年宣传活动[EB/OL].(2008-03-25)[2012-02-05].http://www.sc.gov.cn/zwgk/zwdt/bmdt/200803/t20080325_260535.shtml.

[8]栾栋.感性学发微:美学与丑学的合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猜你喜欢

素质时代信息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订阅信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展会信息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