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实推进后备力量按纲施训

2012-08-15沈阳军区司令部动员部岳胜军

国防 2012年9期
关键词:后备力量组训预备役

■ 沈阳军区司令部动员部 岳胜军

按纲施训,是和平时期后备力量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能力生成提高的主渠道。扎实推进按纲施训,既是抓好军事训练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加强后备力量全面建设的客观需要。虽然近些年后备力量训练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明显成效,但仍然面临着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然存在着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地方。当前,后备力量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训练落实不好,少训、偏训、漏训、粗训等现象比较普遍。要清醒认识差距,加强科学指导,在狠抓按纲施训上下功夫,在确保训练“四落实”上见成效。

端正指导,牢牢把握按纲施训的正确方向。后备力量训练落实不够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能从工作指导上找到症结和答案。各级领导机关必须端正训练指导思想,带头参训,严密组训,从严施训,确保训练方向不偏移,训练中心不动摇,训练资源不分散。一是强化“中心意识”,在树好导向、营造氛围上下功夫。中心不居中,精力不集中,是制约按纲施训落实的主要因素。各级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摆位问题,真正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保障到位。坚持大事大抓,把按纲施训作为攸关后备力量建设与发展的长远大计,党委统揽把方向,领导亲为促落实;坚持主业主抓,把人力财力物力向训练倾斜,向训练要应急动员能力,向训练要支援保障能力,向训练要遂行任务能力;坚持强势重抓,广泛开展比武竞赛和考核评比活动,加大检查督导和奖惩力度,掀起比学赶帮超的训练热潮,营造“抓训练光荣、干训练有为”的鲜明导向。二是树立“大训练观”,在加强统筹、凝聚合力上下功夫。自成体系、各自为训、与部队脱节,是后备力量训练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要牢固树立“大训练观”,将后备力量训练纳入部队训练体系之中,坚持由训练部门统一计划,统一下达训练任务和训练指示,训练和动员部门共同组织指导、共同考核验收、共同抓好落实。明确机关各部门抓后备力量训练的职责分工,建立工作制度,统住训练活动安排,统住训练资源分配,统住机关指导力量,形成聚焦中心、保障重点、合力抓训的良好局面。三是把握“周期率”,在科学规划、周密计划上下功夫。实行周期制,是后备力量训练与现役部队训练的显著区别。抓好后备力量训练,必须理解好运用好训练的“周期率”。着眼后备力量训练的持续健康发展,制定周期训练规划,统筹分配年度训练任务,实现每三至四年将民兵预备役人员基本轮训一遍的目的;科学制订训练计划,尽可能利用生产检修期、农闲期安排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训练,妥善化解工训矛盾,确保参训率;合理运用年度训练时间,既可一次性集中使用,也可分阶段分散使用,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训练效率。四是突出“信息化”,在科技兴训、提高层次上下功夫。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是军事训练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深化训练改革的根本目标。从后备力量训练实际看,科技含量低,信息化手段少,致使训练整体水平始终在低层次徘徊。要牢固树立科技兴训的理念,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加强模拟化、网络化建设和训练,节约训练成本,提升训练水平。五是坚持“练为用”,在形成能力、履行使命上下功夫。着眼后备力量平时应急和战时应战的双重使命,统筹作战训练与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特别是要突出抢险救灾、反恐维稳、边境处突、重大活动安保等训练,不断提高以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的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围绕实战需要,积极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着重抓好基本理论、技能和首长机关指挥谋略训练,强化官兵的电磁频谱意识,着力提升抗干扰、防自扰的电磁保障能力;认真落实山地、高原、寒区等适应性训练,推进夜间训练,锤炼部队作风和官兵意志,切实增强全天候作战及支援保障能力。

破解难题,积极推动按纲施训的深入发展。训练人员抽调难、经费筹措难、装备器材保障难,是长期制约后备力量训练落实与发展的老大难和瓶颈性问题,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创新编组模式,着力破解“人员抽调难”问题。抓好编组是训练落实的前提条件。要针对部分地区编组比较集中与企业实行定员定岗人事制度相矛盾的实际,积极推行“社会化”编兵,将编组范围向民营企业、街道社区、高等院校、新兴行业等拓展,并加大跨区抽编力度,均衡编组负担,提高专业对口率,解决“无人可抽”的问题。深入研究探索属地管理新模式,借鉴地方户籍和流动人口管理的做法,依托政务网构建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和落实定期走访、外出请假、工作述职等经常性制度,保证人员在位率,解决“有人抽不出”的问题。坚持省军区系统与地方政府联合下达年度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指示和任务,增强抽人落实训练的权威性,解决“有人不想出”的问题。二是优化保障渠道,着力破解“经费筹措难”问题。随着中央相关政策的出台,训练补助经费筹措难问题得到了较大缓解。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民兵预备役人员训练补助标准偏低,与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市人员训练补助标准不统一,落实有好有差;训练经费管理秩序不够规范,监管不够到位,经费使用随意性较大等。应按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建立训练补助经费递增机制,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员训练补助标准,制定出台硬性政策措施,将城市人员训练补助经费纳入政府财政统一保障,实行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按比例负担,确保足额落实年度训练经费,满足训练需要。完善训练经费管理使用办法,明确审批权限和流程,强化群众监督和审计,确保有限的经费都用在训练上,用在“刀刃”上。三是抓好系统配备,着力破解“装备器材保障难”问题。近些年来,后备力量训练装备器材保障虽得到较大改善,但不系统、不配套、不接续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要着眼后备力量转型发展,按照急用先配、突出重点、注重配套的思路,科学规划和统筹推进训练装备器材保障工作。着眼遂行应急任务需要,突出区域特点,有计划、分步骤地为民兵预备役部队配备储备一批反恐维稳、抢险救灾专业装备器材;着眼按纲施训需要,加大训练器材和教材购置力度,优先配备观通、指挥、运输、维修、卫勤等短缺的器材。

科学施训,不断提升按纲施训的质量效益。后备力量训练范围广、专业杂、内容多,各地训练水平和保障条件不一,只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运用多种组训形式,才能保证训练落实与质量达标。一是实行分类施训。当前,后备力量训练领域“一刀切”、“一锅煮”、“大呼隆”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要使后备力量不同专业特点、素质基础、任务要求的人员进行同步高效训练,必须探索分类组训的方法路子。把对作战训练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岗位和重要专业的预备役军官、指挥士官、专武干部等编为骨干类人员,实施重点精训,使其具备能指挥、善组训、会管理的能力;把专业性强、战斗力生成周期长的雷达、侦察、通信、军械等复杂专业技术人员编为技术类人员,实施系统统训,使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把军地专业相同、对口率高的驾驶、卫生、炊事等专业人员编为通用类人员,采取以岗代训、缺课补训的方法,主要解决军地对接问题;把训练课目少、组训难度小的一般炮手、警勤等非重要岗位编为普通类人员,进行入队训练和一般性轮训。二是抓好基地轮训。训练基地,是后备力量军事训练的主要场所;基地轮训,是后备力量最经常、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便于落实的训练形式。开展基地轮训,核心和关键是要把各级的训练基地建设好。按照增强训练功能、提高科技含量、强化整体配套、注重质量效益的思路,加强资源整合和升级改造,走开集约化建设路子,构建以省军区训练中心为骨干、以军分区和预备役部队训练基地为主体,以县级人武部民兵训练基地为补充的训练保障新格局。全面协调推进训练基地的基础设施、教学训练手段、人才队伍和制度机制建设,达到软硬结合、功能集成,确保能够满足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战术指挥及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的需要。三是深化挂钩联训。开展挂钩训练,既是弥补后备力量训练资源不足、促进训练落实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后备力量与现役部队建设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现役部队、军队院校、训练机构、生产厂家的装备器材和人才优势,以首长机关、民兵干部、预备役军官、专业技术骨干、建制分队为重点,认真落实挂钩训练。将民兵重点分队和预备役部队纳入协作区联合训练体系,建立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现役部队实兵演习、跨区基地训练、陆空联合演练的常态化联训机制,探索战时联合作战保障、平时混编联训的方法路子。四是开展岗位自训。民兵预备役人员是平时不脱离生产的后备军。依托生产岗位进行部分内容的训练,能够有效缓解训练抽人难问题,实现生产力与战斗力的有机结合。尤其是信息、网络、医疗、防疫、运输、气象、水利、林业等行业系统,军民通用性强,没必要组织重复训练,可以主要依托岗位进行训练,组训单位适当组织短期的专业接口训练。同时,各级也要严格限定岗位自训的范围、专业、内容和比例,加大训练监管力度,防止训练的随意性和不落实。

健全机制,有力促进按纲施训的全面落实。有效的机制,是训练常态化落实的可靠保证。当前,要着重完善四个机制:第一,健全分级组训机制。进一步细化各级的组训职责,完善军区、省、市、县四级组训机制。军区、省军区主要负责预备役军官、专武干部、教练员和复杂专业技术兵的培训,军分区主要负责民兵干部、应急分队、战术作业、指挥技能和兵种专业训练,县级人武部主要负责入队训练、一般基础科目训练。预备役师主要负责首长机关训练、预备役军官训练和小专业的大集中训练,旅、团主要负责所属分队的成建制轮训。在分级组训的同时,也要注重统筹利用教学人才资源,可以省为单位,抽组各领域各专业的优秀教练员,巡回到军分区、预备役部队进行重大难点科目的教学组训和传帮带。第二,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动力不足,训不训一个样,训好训差一个样,是后备力量训练需要下大力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是抓好考核。坚持按纲施考,细化各级各部门组织考核的职责,建立考核制度,防止出现越权考核、重复考核、随意考核等现象;坚持凡训必考,做到考核对象涵盖所有参训人员,考核内容包括所有训练科目,普考、抽考、补考有机结合;坚持从严施考,设置近似实战环境,端正训风考风,确保考核质量和公平公正。二是抓好评定。积极研究探索在民兵预备役部队中开展训练达标创先活动的方法路子,科学制定等级评定的标准,系统规范等级评定的方法、内容和流程,逐步建立符合后备力量实际的等级评定体系。三是抓好问责。着眼民兵预备役人员寓军于民、亦兵亦民双重身份的特点,军地联合制定问责措施,联合组织训练考评,联合进行责任追究,增强训练问责的权威性,确保“问得了”、“问得下”,使问责真正成为激发训练动力、牵动训练发展的“新引擎”。第三,健全质量调控机制。就是坚持以确保训练质量为核心,针对不同对象、不同专业、不同内容灵活调控训练时间、节奏和转换,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提高整体训练效益。一是分配好时间。民兵预备役人员训练基础、军事素质不一,需要合理分配和利用训练时间。对于指挥员和复杂技术类人员,可延长年度训练时间;对于军民通用类和普通类人员,可以缩短年度训练时间。二是控制好节奏。要遵循军事训练循序渐进的一般规律,一步一动、稳扎稳打地抓好各类人员、各个专业的训练,不急于求成,不降低标准。三是把握好转换。采取开训考核、合格免训、缺啥补啥、过关升级、滚动发展的方法,在多数人员达到大纲规定的训练标准后,立即组织训练转换,同时对少数未达标的进行补训,以保证训练进度和质量。第四,健全军地协调机制。民兵预备役人员平时在地方工作,要召集起来训练,既靠依法约束,也离不开积极主动的协调工作。训练展开前,军分区和预备役部队要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训练安排,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向编兵单位下达训练指示,建立军地联合领导机构,确保人员参训率;训练实施中,要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加强对参训人员的动态管理和综合考查,联合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民兵预备役人员训练的积极性;训练结束后,及时向编兵单位通报训练情况和个人表现,切实形成联抓、联管、联动的良好局面。

猜你喜欢

后备力量组训预备役
快速高效的以色列预备役部队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机务士官组训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微格教学的士官组训能力培养构想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思考
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内容、特征及启示
浅谈企业基层管理者不当督导的危害和对策
学员队干部在课余体能组训中的作用分析
95式自动步枪精度射击的组训方法
预备役部队军官基础训练应坚持实战化方向——以某预备役部队军官基础科目抽点式考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