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研究综述
2012-08-15高云鹏
高云鹏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1 近十年间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情况
1.1 运输系统初具规模:2006年全路共有集装箱办理站509个、集装箱20.9万TEU、集装箱专用平车8930辆、集装箱运输里程约为3万公里。
1.2 运输运量快速增长:2005年铁路集装箱发送量5565万吨,比1990年增加4457万吨,年均增长速度达11.4%,远高于同期铁路货运量3.95%的增长速度。
1.3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一批集装箱中心站陆续开工建设,完成集装箱追踪系统升级,开发了集装箱专用动态查询系统等。
1.4 运输组织逐步完善:2005年共开行集装箱班列9732列,762927TEU,占全年集装箱运量的27.6%。开行班列通道网络规模近2.7万公里。
1.5 管理体制取得突破:2003年底,经铁道部批准、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了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
尽管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其他运输方式及国外铁路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铁路集装箱运量增长速度落后于公路、海运,集装箱运输市场占有率呈下降态势,2004年铁路集装箱运量仅占全路货物发送总量的2.4%,2008年,我国铁路集装箱发送量约为348万TEU、货运量6863万吨,集装箱化率仅为2.1%,而欧美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一般在30%~50%。即使只考虑目前9%~10%的适箱货物比例,我国铁路集装箱运量也有近4倍的上升空间。
2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集装箱铁路运输系统建设,推广集装箱多式联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货运代理
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多式联运的优势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
2.1 强大的铁路运输网络
目前,我国铁路网规模有9万多公里,铁路运输能力得到增强。由于铁路运输网络覆盖面广泛,运输成本低,非常适合发展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极大的竞争优势可使其成为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下设哈尔滨、沈阳、北京、呼和浩特、郑州、济南、上海、南昌、广州、柳州、成都、兰州、乌鲁木齐、昆明、武汉、西安、太原、青藏18个具有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和物流功能的大型集装箱中心站。现有中铁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中铁特种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两个直属公司,另在609个车站办理集装箱业务。公司现有普通箱、罐式箱和双层汽车箱等9中不同箱型,保有量21.3万TEU,其中,20英尺普通箱12万只、40英尺箱0.5万只等;直属集装箱专办站6个;集装箱铁路专用平车8800辆;篷布33万张。
2.2 不断提升的铁路集装箱运输装备
“十一五”期间,较大量购置了20英尺和40英尺国际标准箱,开发了符合市场需要的冷藏箱、化工品箱等专用箱。扩大了集装箱专用平车数量,发展快速集装箱专用平车和双层集装箱车辆,引进和发展车辆快速、重轴及多联车等技术。为提高集装箱中心站和专办站的装卸能力,新配备龙门吊、正面吊各上百台。
2.3 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不断创新
针对集装箱运输班列“安全、准时、方便、快捷”的特点,中铁集装箱公司创新运输组织方式,努力开发新的班列线路以及双层集装箱班列、循环运输班列、特种箱班列,在运输产品上,逐步形成了以班列运输为主打产品,海铁联运、国际联运为主体增量的结构。在铁道部的支持下,确定了90条集装箱“五定”班列线条,与100多家大客户签订班列合作意向或班列操作协议。
2.4 较完备的铁路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
铁路系统己使用或正在开发完善的铁路管理信息系统(TMIS)、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TDCS)、铁路集装箱追踪系统等信息系统,已具备了信息化管理、提供查询服务的能力。近年来,在不断完善集装箱追踪系统与集装箱“一口价”清算软件系统的基础上,先后开发了铁路集装箱调度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运输、特种箱管理系统、专用车动态查询系统等中央信息管理系统,为发展多式联运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技术支持,同时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现代物流提供了极佳的条件。
2.5 铁路各集装箱场站具有物流中心的位置优势
铁路集装箱场站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郊区,这种地理优势在政府主管部门规划全国物流中心或区域物流中心时,为其成为规划内的物流中心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利用物流中心的交通资源、集装箱货源、联运合作伙伴资源也利于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多式联运。
集装箱多式联运对铁路运输的发展要求
3 多式联运对铁路运输的技术要求
3.1 加快运载工具的发展
在集装箱方面,铁路应拥有足够数量的适于国际多式联运的国际标准20英尺和40英尺集装箱。除了通用集装箱外,铁路还应适度发展国际标准专用集装箱,如冷藏集装箱、危险货物集装箱等,以满足国际国内日益增长的特种货物运输的需求;在集装箱专用平车方面,目前我国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数量较少,不能满足现场需求。铁路目前使用最多的X6A型、X6B型及NX17A型三种集装箱平车的设计速度都是100km/h,无法满足货车提速至120km/h的发展要求。铁路应加快发展集装箱专用平车,以便集装箱在铁路与其它运输方式之间的换装转运,并满足快速运输的需求。特别是考虑铁路发展双层集装箱运输的需要,为适应按过渡方案开行的双层集装箱列车,还需大量制造高为2438mm的40~53英尺集装箱;设计制造承载面低、载重量大、自重小、技术性能好的双层集装箱运输专用平车。
3.2 加快集装箱办理站、港站及内陆港的建设
在集装箱办理站方面,铁路应加快办理站的建设,使之具有专业化的集装箱装卸搬运机械,具有与周边地区发展现代物流的接口条件以及适应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相关设施。集装箱办理站应选用新型、高效的装卸机械,提高机械使用效率,保证生产作业的连续性,减少运输车辆的停留时间。针对集装箱办理站的功能不全,铁路应建设规模较大的集装箱办理站,使之具备整列到发、装卸堆存的能力,并使之具有仓储、信息处理等符合现代物流的功能要求;此外,铁路还应加强港站及内陆港的建设,增强铁路和海运两种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合,促进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
3.3 加强运输通道的建设
为适应世界经济及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需要对我国集装箱运输的通道进行整体规划及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对国内铁路集装箱运输通道的规划和建设,提高铁路运输系统内部及其与港口、公路、水运等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以促进铁路参与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进程。我国铁路网的建设以扩“大路网规模,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质量”为主攻方向。
4 铁路运输配合多式联运系统协调发展的要求
4.1 运输能力协调对铁路运输的要求
对于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来说,可以将运输能力分成两大类,一是各种运输方式内部的运输能力;二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交叉作业时的能力。两者相较而言,后者更为重要,它往往是系统发展的瓶颈所在。铁路作为多式联运系统的主要运输及集散方式,它与其他运输方式运输能力是否相匹配,对整个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综合效率有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铁路的运输能力以及交叉作业能力在运作时能与其他运输方式相适应。
4.2 技术设备协调对铁路运输的要求
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技术设备协调,指的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存在交叉作业的那部分技术设备的协调。交叉作业指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的集装箱专用技术设备,如专用的车辆、专用装卸设备进行各运输方式之间的换装。对于铁路来说,一方面,铁路运输的技术设备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相兼容,即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相互协作的装卸设备及载运工具能够在对方的固定设备上直接运作,使得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集装箱的转运得到技术设备上的保障。另一方面,铁路应使用符合国际集装箱标准的专用运输工具、专用装卸设备,采用统一、规范的信息传输方式,使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合更流畅,从而促进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
5 结束语
展望未来,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将基本形成。同时,随着铁路集装箱场站及运输通道的建设、运输组织的优化和管理体制的改革,铁路集装箱运输市场竞争能力将大大增强,集装箱运量快速增长,铁路集装箱运量在全社会集装箱总运量中所占的比重将大幅提高。
[1]朱晓宁.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M].2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胡思继.交通运输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中国民生银行交通金融事业部课题组.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林敬松,黄细洋.集装箱运输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佟立本.铁道概论[M].5 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6]黄民.铁路“十一五”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