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沟通理论各发展阶段的特征与趋势概述
2012-08-15杨凤影福州大学八方物流学院福建福州350108YANGFengyingSONGZhenCollegeofAllTransLogisticsFuzhouUniversityFuzhou350108China
杨凤影,宋 震(福州大学 八方物流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YANG Feng-ying,SONG Zhen (College of All-Trans Logistics Fuzhou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0 引 言
从20世纪初到今天,随着管理学的不断发展并形成一门系统的社会科学理论,管理沟通的思想和理论也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根据对管理沟通理论有重大促进的观点及理论的提出或书籍的出版为划分依据,笔者将管理沟通理论研究史分为3个阶段:萌芽阶段 (20世纪初)、发展阶段 (20世纪中期)、成熟阶段 (20世纪末至今),并分别概括出各阶段具体特征及总体发展趋势。
1 萌芽阶段 (20世纪初)
最早的管理沟通课程,大约在20世纪初发展形成的 (如哈佛大学和达特茅斯的商学院),这是管理沟通思想最早的体现。但当时的管理沟通课程主要是讲授一般沟通的应用技巧,对于管理沟通的认识尚处于表象阶段。在管理理论方面,出现了对初始下行沟通的研究,代表人物有泰勒、埃莫森、韦伯等。
1895~1912年,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1],其中包括实行职能工长制,职能工长按照各自的职能范围向工人发布命令。从管理沟通理论的角度看,泰勒关注到管理中下行沟通的重要性,并试图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保证对下沟通,即确保命令下达的准确性以及实施的效率。
1905年,行政组织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斯·韦伯,指出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因此,组织中的沟通也是严格以理性的方式自上而下进行的。
1916年,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在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了沟通的作用,对于促进管理沟通特别是组织沟通的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书中的14条原则中阐述的 “等级链和跳板”[2]这一原则是从整个组织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法约尔认为组织内部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方法首先要遵循 “等级链”的原则,有时为了提高沟通效率,同级之间可以采用 “跳板”进行横向沟通。法约尔的思想可以认为是组织沟通理论的雏形。
1924~1932年,梅奥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他认为组织中的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属于某一团体并受其影响,由此还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概念,指出人所追求的不单纯是金钱收入,还有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需求。人际关系论的创立在管理沟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管理沟通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发展阶段 (20世纪中期)
在法约尔、梅奥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许多学者对管理沟通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管理沟通学进入了发展阶段。申农、明茨伯格、巴纳德、德鲁克等学者从模型、渠道、性质和作用方面对沟通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地研究,基本上搭建起了管理沟通学的整体框架,有力推动了管理沟通学的发展。
1938年,社会系统学的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出版了 《经理人员职能》一书,详细地论述了其组织理论[3]。巴纳德指出作为正式组织的协作系统,都包含了3个基本要素,即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的沟通。个人协作意愿和组织共同目标只能通过信息沟通才能将两者联系起来,形成动态的过程。组织内部信息沟通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为了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巴纳德列出了以下应该遵守的沟通原则:信息的沟通渠道要被组织成员所了解;每个组织成员要有一个正式的信息沟通线路;必须依照正式的路线沟通信息,不要在沟通过程中跳过某些层次,以免产生矛盾和误解;信息沟通的路线必须尽可能直接而便捷;作为信息沟通中心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称职;组织工作期间信息沟通的路线不能中断;信息沟通应该有权威性。
1948年,申农发表论文 《通信的数学理论》,N·维纳出版 《控制论》,被看作是全面研究沟通的开端。1949年,申农和W·维弗根据他们对通信系统的研究提出了第一个较全面的沟通模型,包括信源、转换器、信道、噪声源、接受器和信宿6个部分。
1973年,领导行为理论代表人物、美国行为科学家明茨伯格指出:管理工作有10种作用,而沟通和人际关系占3成。明茨伯格首先创立了经理角色理论,指出 “爱用口头交谈方式”和 “重视同外界和下属的信息联系”为经理角色六个特点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特点。经理们爱用口头交谈方式,他们用在口头交谈上的时间占很大的比重。所以经理的生产性输出基本上能够用他们口头传递的信息量来衡量。经理实际上处于下属和其他人之间,用各种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经理同外界有一个信息联系网络,以便从外界获得信息[4]。
1974年,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彼得卫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的创立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管理沟通学的成长。从目标管理的本质来看,目标管理体系的顺利执行离不开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充分而有效的沟通。管理者只有通过沟通制定各层次、各部门及其成员个人的目标,才能使成员自己掌握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体系,才能使成员及时了解实现目标的情况和结果,并反馈成员的建议和要求。
3 成熟阶段 (20世纪末)
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沟通学进人了成熟期,人们对管理沟通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各种关于管理沟通的专业研究成果书籍大量问世。人们对管理沟通的研究更加深入。到20世纪90年代,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革命性的突破,给现代沟通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强大支持和动力。此阶段管理沟通理论的研究就是以国际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5]。
20世纪80年代开始,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逐渐走向了成熟阶段。企业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T·莫尔、L·刘易斯、E·谢恩等人指出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协调功能、激励功能和辐射功能等。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加强企业内员工沟通,使企业员工同心协力,自觉地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团结奋斗;可以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团结在本企业的周围;企业文化还能够协调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使企业与社会和谐统一。这主要是由于企业通过公共关系与外界公众进行的双向的沟通,以及企业人员与外界的交界把企业的价值体系推广到外界去。
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 (Thomas J·Peters)出版了 《振兴于混乱之上——管理革命的手册》等著作,在世界管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彼得斯提出管理的8条原则,有着深刻的管理思想的改变,有异于科学管理思想中纯理性的管理模式,提出了管理界到处充满着的感情用事的人,他们是通过直觉来进行管理和决策的,用直觉和简单的决策规则进行思维。因此彼得斯接下来提出的5条调动人的潜力的途径就包括了所有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来自他人的赞扬感到快慰,以及大多数人在寻求安全感时,好像特别乐于服从权威,而另一些人在利用他人向他们提供有意义的生活时,又特别乐于行使权力。这两种途径都是彼得斯思想中,人际沟通所需要遵循的沟通原则。
1988年 “管理学之父”、美国的彼得F·德鲁克在 《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名为 《新型组织的出现》的论文,指出在经历了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命令—支配型组织后,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组织将进入新的形态:由专家小组构成的知识型企业,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这表明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知识管理的时代。在知识管理下,沟通方式由纵向沟通转向横向沟通。从总体上讲,知识管理有四个基本职能:外化、内化、中介和认知过程[6]。德鲁克认为,知识管理由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和使用知识三个系统组织,构成了知识资源在企业中流转的全过程[7]。知识传递的主要方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注意力应该主要集中在对知识沟通进行鼓励并为它创造条件上,而不是企图对这些知识进行编撰和存储。
4 结论与展望
从20世纪初管理沟通的初步探索开始,管理沟通理论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行政沟通、人际沟通、纵向沟通、横向沟通、网络化沟通、全方位的知识共享沟通,研究发展等一系列过程。伴随现代管理理论呈现出的管理理念更加人性化、知识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手段和设施网络化、管理文化全球化等总体趋势,管理沟通理论也出现了企业流程再造沟通趋势、文化管理沟通趋势、知识管理沟通趋势、网络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管理沟通的国际化趋势。在这些新的趋势下,管理沟通理论研究的发展将会迈向新的台阶。
[1]Frederick Winslow Taylor.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M].New York:Harper Bros,1911.
[2]Henri Fayol.Administration industrielle etc,eneraIe,Pads[M].Paris:Dunod,1916.
[3]C.I.Bamrd.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ve[M].New York: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48.
[4]郭咸纳.西方管理学说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5]陈亮,林西.管理沟通理论发展阶段略述[J].中南大学学报,2003,9(6):812-815.
[6]戚宏亮,刘颖管.探析管理沟通的本质[J].技术经济,2004(9):28-29.
[7]金法.论管理沟通理论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趋势[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