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层面的循环林业模式的特征与内涵研究

2012-08-15邵惠茹

科技视界 2012年7期
关键词:产业链林业经济

邵惠茹

(中宁县林业和枸杞产业管理发展局 宁夏 中宁 755100)

0 引言

从林业产业角度上看,发展循环林业,建立完整的循环林业产业链有助于推动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建立完备的生态体系,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良性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林业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此论述表明:生态建设在林业发展中处于优先考虑的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松甚至放弃林业产业的发展。相反,只有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建立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才能建立完备的生态体系。

1 林业经济系统循环与生态系统循环的双重性

林业经济系统循环与生态系统循环共同存在于林业循环经济系统内部,而且二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是林业循环经济与其他产业循环经济相比的最大的特征。

从林业大系统的角度来讲,森林资源的存在使林业演化出三大产业门类,并且由于森林资源的流动使林业三大产业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林业第一产业即森林培育与采伐业为林业第二产业即林产品的加工利用业提供丰富的木质及非木质森林资源;而森林的存在也为以森林旅游业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提供了景观资源;同时,林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生产出的有形、无形的林产品供给人类消费,消费后所产生的废弃资源同林业第二、第三产业内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资源一样,经过回用、处理等环节排入土壤、大气、水等自然环境要素中,这些废弃资源通过森林的吸收、分解后释放氧气,并提供丰富的森林资源,继续供给人类及林业产业生产系统使用,从而实现了林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双循环。

林业循环经济的这种双循环特征在林业三个产业内部也有明显的体现,尤其是林业第一产业内部。例如,通过林林混交及林药、林草、林菌等相结合,在林产品生产数量及种类方面提高了林地的生产效率,实现了林地减量化利用。如果同时实行多种复合林业经营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林地土壤的肥力和林地生产力。例如,林菌间作地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含量可以有效促进林木生长,而菌菇废料又是树木生产所需的上等有机肥,二者结合既实现了植物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又节约了林地。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林地减量化利用为目的的复合林业经营模式,在实现林业经济系统循环的同时实现了林业生态系统的良险循环,并且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共生。

2 循环林业产业链的复杂性

一般工业产业链仅涉及工业及商贸产业领域。而林业产业链不但涉及林业培育业,还涉及林产品加工制造及森林旅游、服务等环节,整个林业产业链覆盖了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多个领域,产业链条长,且产品种类多。林业产业链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循环林业产业链的复杂性特点。传统林业产业链整体发展态势是线性的,这决定了传统林业产业链的复杂程度和物质利用率的有限性,并且传统林业产业链是一种外显资源价值的创造过程。在循环林业模式下,林业产业链在体现长链优势的基础上,更显现出产业链的复杂性和物质高利用性。循环经济本身就是一种能够拉长产业链条,深化资源价值开发的生产方式。林业产业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加之其自身所具有的长链优势,可以使循环转化环节倍增,产业链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延伸,同样的资源创造出了更大的价值。这种产业链的延伸包括林业产业链条长度的延伸及宽度的扩展,甚至可以向林业外更广阔的领域拓展。在这一过程中,林业资源被多重开发,致使林业资源使用价值得到更深层次的细分,产业链节点也会出现多次交叉,物质循环迂回的情况也会增加。因此,在循环林业模式下,林业产业链结构会变得更为复杂,可能会呈现出网状、环状等特点。

3 物质闭路循环使用的相对性

一般意义上的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级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物质、能量的闭路循环使用是相对的,开放是绝对的。从林业角度来说,这一特征相对于工业、农业等产业体现得更为显著。由于林业内部所涵盖的产业门类多、范围广、链条长,林业内部各产业之间,及其与林业外其他产业始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森林资源封闭循环利用的相对性主要体现在林业系统内部各产业之间及其与外部系统物质(产品、废弃物等)交换关系上。然而,循环林业还要强调物质闭路循环,其意义在于发挥林业系统多产业、长链条的优势,将林业系统内部所产生的废弃物尽量在系统内部循环消化,尽可能的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利用,以最大限度的节约森林资源的投入。

4 循环林业模式的内涵

从模式的角度研究经济问题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常见现象。从目前理论研究中对模式的使用来看,模式是指多因素或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具有其内在结构和运行机制的一个复合系统,是被理论加工后的一种可模仿推广或借鉴的范式(张孝德,2002)。模式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模式是对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不同经济发展类型的界定;第二,模式是在一个大空间中,对多因素相互作用构成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循环林业模式由联结要素、主体要素、支撑要素等构成,这些要素通过一种特殊的作用机制在空间、时间、数量方面实现最佳组合,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循环林业构成要素的特殊作用机制是其区别于其他发展模式的亮点,可以说它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型的模式,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和特点的模式,是符合林业历史规律的模式。

循环林业模式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产业系统内部还包含着三大产业,三大产业内部和三大产业之间通过核心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实现良胜运转,确保林业生产系统内物流、能流和价值流的合理和最佳流动,发挥循环林业模式的系统功能(即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功能),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

5 结束语

总之,我国传统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林业产业中第一产业的森林资源短缺直接制约着林业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林业产业中的第二产业——林产品加工业的产业价值链增值幅度低,加工方法简单,产品雷同,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此外,我国目前还存在大量木材浪费的现象,及木材回收利用通道不畅的状况等。若解决上述诸多问题,实现对林木资源的综合利用,发掘林木加工剩余物中的宝贵物质,延长林业产业链,发展循环林业是最好的选择。

[1]陈益民,张智光.试论区域林业产业集群培育与林业循环发展模式构建[J].林业经济,2008(3):28-30.

[2]朱玉林,陈洪.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林业循环经济研究[J].生态经济,2007(6):108-121.

[3]李尔彬.林区发展循环经济支撑体系[J].森林工程,2007(3):77-80.

[4]谢煌,张智光.试论林业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层次[J].林业经济问题,2009(1):12-19.

猜你喜欢

产业链林业经济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land produces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产业链春之奏鸣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