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2012-08-15马燕燕刘树龙
马燕燕 刘树龙
(青岛黄海学院 山东 青岛 266427)
当前社会,人们的很多活动如办公、教育、科研、学习、社交等,都离不开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正日渐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社会。《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大学里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仍旧存在照本宣科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严重影响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针对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重点、难点及面临的困难,我认为当前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应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创新,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技巧和方法,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这才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
1 在教学方式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差异性较大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有比较强的实践性。由于其内容更新速度快又极富创造性且具有明显时代特征,因此,该课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由于课时限制以及该课程本身的“基础”属性,导致了本课程不可能脱离基础内容进行讲授,产生了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矛盾和难点。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学生存在较大差异,每个人对计算机的掌握水平差别很大,上课时如果偏重前瞻性的内容,则基础薄弱的学生会显得很吃力;偏重基础性的一般内容,则基础相对比较好一点学生会因为感觉太简单而产生消极的态度;如果将课时平均分配,则会又会陷入两不讨好的尴尬局境地。这些问题带给老师很大的困难,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吸引住我们的学生,使他们喜欢上这门课,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有效找到差异性的平衡点,结合实际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创新。
2 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方式的研究与探讨
2.1 尊重学生差异性,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和提高。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的智力是有差别的,不同学生素质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十分明显。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大致把握好每一位学生根基,是进行因材施教的重要条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鉴于此,《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应当实行分层次教学法,对广大学生进行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对有潜力、有才华、有悟性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辅导。
2.2 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精讲多练”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课程。在教学中,应把这门课的实践动手操作放在首位。教师应把握好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每堂课的授课内容不要太多,要多侧重学生实验,即“精讲多练”。“精讲”,就是突出课程的核心和重点,淡化一般性的基础知识,一般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学。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学;“多练”,就是让学生多上机操作,加强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在实践中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在应用中培养应用能力。“精讲多练”教学方式中,“精讲”是前提,“多练”是关键,上机实验是重要环节。一般来讲,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演示操作要点及步骤的时间与学生亲自上机操作的时间之比控制在1:2左右比较适宜。培养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老师则可以从中进行指导和现场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适时采用案例教学法和设置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都是效果非常不错的教学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案例教学,要重视教学实例,务必要以当前教材涉及的知识重点来进行设计和处理,不能脱离实际教学目的。最好的案例教学要涉及到以前讲到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还能达到巩固和复习之前所学知识的目的。
案例教学,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最常用、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视角转换,适时地把教师操作改为学生实践。比如,当教师将一次授课内容在多媒体电脑上操作一遍后,随机叫某一位学生上台进行演示操作,既能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加深了下面同学们对操作的印象。又如在讲Excel公式和函数这一节,我们可以采用常见的学生成绩表,让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汇总、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的计算,反复运用各种函数和公式,使其在实例中学握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方法。这样既实现了双边教学互动,又适时地考核了学生基本动手能力。
合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无论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根本目的只有在一个,那就是完成一个具体任务。只有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才会明确,重点核心知识才更容易掌握。比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排版时,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所有内容设计具体的任务。教师可以首先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板报”,然后通过每一步的讲解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倘若每一节上机课都给学生下达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思想上就会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自己去实践和操作恶过程中,就很容易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从而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被动传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老师传授,学生被动学习,仍是现在教育体系的重要弊病。现代教育者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重拾热情,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提高知识素养,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先进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一种学习计算机的方法论,也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培养学生独立操作、主动探索的能力。作为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被动的知识传授,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主动意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则应针对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为让学生更好的掌握Word基础知识,可以布置学生制作简报,规定格式、样式等,然后引导学生完成。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可以选择比较有特点的作业或者完成的比较出色的优秀简报进行现场讲解,也可以让学生来充当“老师”利用多媒体对自己的作业,进行第二次的现场演练和操作,并在随堂介绍自己的创意和操作方法,让同学们进行评价。对于操作不当之处,有同学们和老师共同进行指正。这样,同学们课堂积极性便会日渐高涨,也有一种参与其中的快乐的感觉,真正能够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总之,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不断涌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教育工作者都要不断开拓和创新,研究出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并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时代感!S
[1]曹青.国内外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J].高等建筑教育.2003(02).
[2]王延中,孙沛硕.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1(06).
[3]龙映宏.浅议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