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组织模式的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2-08-15陈丽丽
陈丽丽
(齐齐哈尔大学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信息组织模式是在一定环境下,信息组织主体采用一定的信息组织方法和途径,应用信息组织技术,为满足特定信息组织目标和用户信息需求,形成且能重现的一种组织形式。作为一个信息管理与传播机构,高校图书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信息组织模式。笔者在对高校图书馆信息组织模式全面回顾的基础上,从组织工具、资源类型、组织主体等多个方面比较了不同组织模式的特征,并对影响高校图书馆信息组织模式变革因素展开深入分析。
1 高校图书馆信息组织模式的发展历程
1.1 以图书馆纸本文献为中心的传统信息组织模式
在传统环境下,图书馆馆藏资源主要是以图书、期刊等文献型纸本资源为主,图书馆员根据分类、主题标引和编目规则对文献资源进行分类标引和编目,编制各种目录、索引、文摘,按照分类号将图书排列上架,供读者查阅,形成了以文献单元为基础、面向图书馆纸本文献的传统信息组织模式。这种信息组织模式是以本馆资源为组织对象,以文献单元为基础,对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静态、列举式的线性揭示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满足本馆读者用户利用。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用户对所采用的情报检索语言的认知度较低。图书馆信息组织采用的分类法、主题法等都是受控的检索语言,普通用户对此还不甚了解。因为,用户在查询目录或索引时,更多的是用关键词来表述专业术语或概念,检索效率不高。
二是单一信息组织方式的不足。在传统环境下,图书馆无论是采用分类法或是主题法,都是从一个方面来揭示与描述文献信息知识。若采用分类组织方式,由于类目划分基本固定,导致从不同学科描述同一主题文献的存放分散;而按主题方式组织资源,又会造成学科、专业角度的文献信息分散,两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三是信息组织的主体主观性较强。图书馆馆员在分类、主题标引文献时,即使有科学的分类规范和参考依据,但仍然会受个人认知、经验的影响较大,同一文献信息采用不同类目或多个不同主题词来揭示,直接导致用户查准率下降。
1.2 多层次的网络信息组织模式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信息资源急剧增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环境。在新的信息环境下,既包括文献信息,又包括非文献信息;既有文本信息,又有多媒体信息;既含有学术信息,又包含非学习研究型需求的其他信息。不但信息的数量、类型、形态、内容等发生了改变,而且信息资源的结构、分布、增长速度、传播范围、传递手段、控制机制、用户对象等都与传统的信息资源迥然不同,呈现新的特点。为适应这种新的信息资源环境,信息组织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可实现不同功能、满足不同用户信息需求的多层次网络信息组织模式。
在2004年之前的Web1.0时代,高校图书馆积极应对,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采用多种信息组织模式,满足图书馆用户的需求。根据图书馆信息组织对象的范围划分,可将Web1.0时期图书馆的信息组织模式分为微观组织模式——图书馆网站中观组织模式——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即联机公共检索目录)、学科信息门户(SubjectInformation Gateway),以及宏观组织模式——数字图书馆。
1.3 基于Web2.0的用户参与互动信息组织模式
Web2.0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二代模式,其概念最早是在2004年由O’ReillyMedia公司的Dale Dougherty和MediaLive公司的Craig Cline提出,他们认为互联网上信息的交流、组织、发布、搜索与利用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互联网已进入了Web2.0时代,即用户决定内容。多数学者认为,Web2.0是以 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 以 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长尾理论、XML及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在Web2.0相关信息组织等技术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组织模式正处于革新转变中,即由图书馆馆员构建向图书馆员—用户参与互动构建的模式转变。将Web2.0技术与图书馆信息组织实践结合起来,主要应用是Blog、Tag、RSS、Wi-ki等 Web2.0 技术,形成了基于 Web2.0 的用户参与互动信息组织模式。以学科信息门户为例,在Web2.0时代,将以专家构建模式转向专家—用户合作构建的联合组织模式,引入 Web2.0 信息组织技术,如借助 Blog、Tag、RSS、Wiki等,充分调动用户在学科信息门户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网络用户从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信息生产者和信息传播者,实现信息门户与网络用户之间的良性参与互动,建立基于Web2.0的新一代学科信息门户。
2 高校图书馆信息组织模式的比较分析
高校图书馆信息组织模式的发展演变与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大体一致,即以图书馆纸本文献为中心的传统信息组织模式(无互联网时期)、多层次的网络信息组织模式(Web1.0时期)与基于Web2.0的用户参与互动信息组织模式(Web2.0时期),每一阶段信息组织模式的特征较鲜明。
从组织工具、资源类型、组织主体等多个方面,比较图书馆信息组织的三种不同模式。通过比较发现,高校图书馆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采用的组织模式不同,其信息组织理念有别。图书馆的信息组织理念历经由“以图书馆纸本文献为中心”到“以信息资源为中心”,再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充分显示了图书馆所采用信息组织模式发展更趋科学,即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具体情况如下:
2.1 信息组织对象的拓展
由单一性纸质文本资源到多类型的网络资源,既有文本资源,又有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组织,再到当前Web2.0环境下包括用户参与原创内容在内的信息资源组织。
2.2 信息资源揭示不断纵深发展
由浅入深,从揭示信息资源的外在信息到注重内容特征的描述,从基于文献单元到基于知识单元的深入揭示,信息资源揭示的“信息粒度”愈发细化;从线性一维到非线性多维度、全方位揭示信息资源的内容属性,为用户提供多途径检索与获取信息的途径。
2.3 信息组织主体不断增多
从单一图书馆机构到多主体合作,图书情报组织到图书情报领域、计算机领域、信息产业公司等多机构合作的局面。除了资源拥有者(图书馆员)组织资源外,在Web2.0环境下,延伸至信息资源作者及其他用户参与共同组织资源。
2.4 用户参与度提高
在传统信息组织模式下,信息用户完全是被动地接受信息,随着多层次的网络信息组织模式和基于Web2.0的互动信息组织模式的发展,用户也逐步参与信息组织中来。虽然现在图书馆的信息组织中,用户参与的空间有限,但很多图书馆已经认识到用户的价值,鼓励用户参与图书馆资源的建设与组织。
2.5 模式功能的强化
在传统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只是针对本馆馆藏资源,进行组织与揭示,满足本馆用户的文献需求。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本馆用户,范围扩展为其他网络用户,图书馆的服务意识增强,图书馆所采用的组织模式不仅仅是为了组织资源,还能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功能,直至采用目前初具雏形的集组织、服务、交流于一体信息组织模式。
3 影响高校图书馆信息组织模式发展变革的因素分析
3.1 信息资源因素
信息资源是信息组织的客体,是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它的发展与变化也促使图书馆信息组织模式的改变与革新。总的来讲,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从以纸本文献为主的文献资源环境,到纸本资源、数字资源及网络资源共存的网络信息环境,图书馆馆藏资源种类增加、数量增多,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馆藏资源构成改变。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从传统环境下以纸本为主的文献资源构成,发展到网络时代的文本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源共存资源;馆藏资源不仅有图书馆员构建的,还有用户参与建设的各类资源。且在纸本——数字资源共存的情况下,数字资源的优势日益明显,如更新速度快、获取方便等,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比例增加。在图书馆馆藏资源构成改变的过程中,数字资源的建设组织成为图书馆信息组织的重点,由于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类型数字资源组织方法不同,应在实践中予以区别对待。
(2)馆藏来源的多样化。在传统纸本时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主要以从出版社购买图书、期刊为主,馆藏载体类型主要是文本纸质资源;在网络数字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来源包括从出版商和数据库商处购买的信息资源(纸本文献和电子资源),还有图书馆自建的资源,如特色数据库、学科信息门户等,以及包括通过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所获取的网络资源。在网络环境下,由政府、商业企业、研究机构、教育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团体以及普通网民提供的信息内容各种各样、包罗万象。馆藏资源构成的改变以及多途径的馆藏来源,在丰富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同时,对图书馆组织信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导致信息组织模式的革新与发展。
3.2 信息技术因素
信息技术一直是影响图书馆组织、服务最主要的动力,无论是信息技术自身还是其在信息资源组织的应用都给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来源与产生、描述与揭示、整理与加工、控制与重组、存储与提取的系列过程和方法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些也必然影响到信息组织模式的改变。信息组织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而发生变化。一方面,传统的信息组织方法,如分类法与主题法不断改变以适应新的数字环境;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又衍生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的组织方法,形成了以语义为基础的传统信息组织方法转变为数据单元为基础的信息组织方法,再发展到以语义网为基础的信息组织方法和大众分类组织方法的一个多层次的信息组织的方法体系。这些信息组织方法体系在不同图书馆信息组织模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信息组织模式的发展。
3.3 用户因素
信息环境的改变,用户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统环境下,文献资源类型单一,图书馆用户获取资源的方式单一,需要依靠目录、索引、文摘等图书馆所编制的文献系统,进行查询借阅,即一种以文献为单位的信息需求方式。
在网络环境下,随着信息资源种类、数量的增多,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更加经济、准确,希望能得到高质量、组织优化的资源,从以文献为单位的信息需求方式转变为以数据为单位的获取方式,必然要求图书馆的信息组织更加精确优化,深层次、多维度地揭示资源的内容本质。从传统信息环境到网络信息环境,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传播由点面传播发展到点点传播,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也由 “目录—文本”到“浏览—下载—存储”方式来获取资源。用户不仅是需要获取图书馆拥有的资源,还希望通过图书馆这个信息机构获得更多其他馆外优质资源。由于用户信息需求的改变,图书馆不仅需要对自身资源进行组织揭示,还需要整合其他信息机构、甚至互联网络资源,才形成了学科信息门户、数字图书馆、基于Web2.0的用户参与互动信息组织模式等不同类型图书馆信息组织模式。
4 结语
基于Web2.0的用户互动信息组织模式并不是对Web1.0时代信息组织模式的完全取代,而是在其基础上的进一步革新,就如同多层次的网络信息组织模式相对于以图书馆实体为中心的传统信息组织模式的发展一样。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用户是构成信息组织模式的基本要素,是影响信息组织模式发展的三个核心因素。现阶段,基于Web2.0的图书馆用户参与互动信息组织模式的实践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理论基础及实践的标准等还需要深入探讨。
[1]卢凤英.基于信息构建理论的图书馆人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3).
[2]贾二鹏.Web2.0对科学交流的影响及效果分析[J].情报探索,2009(7).
[3]崔瑞英.基于数字环境的信息组织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7(6).
[4]白海燕.FRBR在信息组织深度序化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9).
[5]何利平.学校图书馆2.0:新时代的挑战与实践[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0(3).
[6]岳泉,谭华军,施云.网络环境下信息组织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