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2-08-15张洪方

科技视界 2012年27期
关键词:期望值就业指导毕业生

张洪方

(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59)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薄弱、就业能力不强、求职技巧欠缺、择业期望值过高或过低,等等,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系列就业问题。高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从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以及大学生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采取有效方法,全方位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1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大幅度扩招以来,大学生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社会群体。而随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精简人员、国有企业内部结构调整,使得大批人员下岗分流,与此同时,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等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日益严重。“先就业、后择业”、“零工资”就业成为大学生最无奈的选择。

麦可思(MyCOS)等在2012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12)》指出,2012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09%,比起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

2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探析

2.1 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当、就业期望值过高

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就业视野狭窄、创业意识淡薄。一部分毕业生精英意识过强,就业期望值过高,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应该享受高薪、高职位的优越条件,一味追求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一些大型企业中工作,抱有追求高薪、追求舒适、追求名利的心态,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而大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对苛刻,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因此,这部分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超越社会的实际需求,最终导致高不成,低不就。而又有一些大学生陷入自卑状态,认为自己不是出自名牌大学、专业冷门,又无人脉和资金可以利用,因此,认为自己缺少先天优势、低人一等,缺乏就业的勇气和自信心,不敢与招聘单位大胆洽谈,不敢竞争,缺乏主动性。

2.2 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

目前,许多高校,尤其是一些地方院校,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日程管理、培养模式等方面,不能针对市场需求做出及时的调整,最终导致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高校培养不出来;高校培养出来的,市场又不需要。专业设置得不合理,导致人才培养的最终结果与企业需求不符,不受用人单位欢迎。

2.3 社会和家庭给予大学生压力过大

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尤其是大学生的失业状况会极大地影响大学生个人以及大学生家庭,同时也会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障碍。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来自农村或是下岗工人家庭的贫困大学生,带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希望能到较高层次的地方生活、发展,到一个较好的单位工作,得到一个稳定、优越生活的同时,为父母赚得面子。但这部分学生大多难以实现目标。自己的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的反差巨大,久而久之,毕业生承受的压力随之加大,最终产生失落、逃避、自卑等心理困惑。

3 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就业指导,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积极创造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展第二课活动,加强就业实践环节。比如开展“模拟求职演练”、举办“挑战杯”科技竞赛、营销大赛等活动。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师资力量,从实际出发,开设实用性较强、社会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热门专业。使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展露头角,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3.2 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树立新型就业观

教育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新型的就业观念。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加强就业观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让大学生破除到国企、事业单位端“铁饭碗”的传统就业观念。教育毕业生要客观的面对现实,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自己,对所学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进行科学定位。组织召开毕业生就业、创业动员大会,举办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给毕业生做就业、创业报告,谈经验、讲体会,以及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以转变毕业生传统的就业思想,帮助其树立“先就业、再创业、再发展”的新型就业理念。

3.3 拓展就业渠道,广开门路促就业

各高校积极与企业联系,倾听企业对学生的意见,采纳他们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的合理化建议。建立社会实践基地,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基地参加实训,在实践中成长自我、提高就业能力。把就业与实习结合起来,在实习中实现就业。学校积极和用人单位联系,每年到各地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状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回访,掌握最新就业动态。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邀请多企业来校园招聘,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平台等。

大学生就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兴旺发达。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专业设置、就业指导、校企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1]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2012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12)》[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刘伟,易九桂.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3):44-46.

[3]耿耀敬.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J].职业与教育,2007(1):33-36.

[4]胡晓薇.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EB/OL].(2011-12-28).[2012-07-10]http://www.chinaqking.com/yc/2011/198276.html.

猜你喜欢

期望值就业指导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基于改进数学期望值的沥青性能评价模型
重新审视你的期望值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三角模糊型属性值的期望值比重规范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