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编写体验与认知

2012-08-15郜晓芹

科技视界 2012年27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中医药院校

郜晓芹

(安徽中医学院人文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8)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以下简称“本教材”)于2012年7月正式出版发行。本教材是采取“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院校联办,出版社协办”的编写组织形式,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牵头组织19所中医药院校从事大学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编写的,本人有幸参加了此次编写工作,并担任教材的副主编。编写人员在对中医药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认为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应重视创新理念的研究和探讨,对教学内容的革新性与实用性进行发掘,进一步理清中医药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的特色,以适应新时期我国中医药教育的最新发展。现结合笔者教授大学语文的体会谈谈本次教材编写的原则和特色。

1 编写原则

1.1 注重工具性

本教材将大学语文首先定位于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语文工具课。中医药院校教材建设应充分体现中医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在中医药类专业学生要具备的综合素质中,较强的沟通及表达能力是中医药从业者必须具备的,而语言文字驾驭能力是检验表达能力优劣的关键因素。根据我们曾在本校学生中所作的语言基本功测试和大学语文课程问卷调查,近百分之三十的被测学生处在“差”的等级,即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均不理想。作为医学生,无论将来从事临床、科研或教学工作,都需要较高的语文水平,需要较强的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因此,教材将大学语文定性为工具课是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的。

1.2 重视审美性、趣味性

本教材在编写上不是侧重重复字词句的基础教学,而是从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阅读文学名篇的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但提高欣赏水平和文学修养不是通过说教,而是美文、趣文的感染熏陶,因此,本教材也将大学语文定位于文学修养课。此定位也符合大学语文的课程特质。

1.3 重视人文性

本教材重视大学语文的人文性,特别强调其提高人文素质的功能。医乃仁术,医乃人学。作为医学生,除了掌握生理、病理、解剖知识外,还要特别了解人之为人的社会、心理、情感、文化因素,从而建立起对于病人的人文关怀。大学语文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医德教育课不同,它是以一系列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感染人、打动人,使人在审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得到启迪,从而更加富于同情心、责任感。因此,中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意义尤其重大。本教材在选篇上十分重视文中思想的先进性,既有中国儒道思想的精华,也包括带有现代普世价值观观的作品,希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树立起人文关怀的理念。这也是从医者最不应当缺失的。

2 编写体例

大学语文的选文原则与编排体例一直以来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在选篇上,或重人文精神,如徐中玉本《大学语文》(第九版)和夏中义本《大学新语文》[1];或重文学审美,如王步高本《大学语文》,按照简明中国文学史的要求,对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诗人、词人、散文家、戏曲大师尽量不遗漏[2];或重思想文化,如温儒敏本《高等语文》,以文化学意义上的专题形式与中学基础教育拉开了层次[3];还有的主张“回归语文本位”,如陈洪本《大学语文》,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各个时期、各种类型、各种文体的经典的或优秀的汉语文文本。这些教材的编法优缺点都很明显,学界对此也讨论多年,在此不再赘述。

与上述各类教材不完全相同,本教材在编写上采取的是文选和通论分列的方法,上编分诸子散文、历史散文、现当代散文、议论文、诗词曲赋骈文、小说、书序游记、祭文碑铭家书演说、医学笔记小品等九个单元,下编分中国文学史概述、诗词曲格律常识、古代文论选导读、儒释道与中医学、古代文化常识等五章。文选部分选文60余篇,内容涉及散文、史传文学、议论文等十几种文体,重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性认识,展现各类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风采;其中第九单元“医学笔记小品”,选取了与医学有关的、趣味性较强的医学小品文,旨在让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始,在轻松自然之中了解中医知识,建立与中医学的良好关系。在对要学习的学科内容下编通论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史发展的脉络、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渊源、各个文学流派的不同主张,了解儒释道与文学作品和中医学的关系,以及传统文化习俗和有关制度等,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为阅读文选打下一定基础。

编排体例是大学语文教材的纲,它体现了编者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构想。总体上看,本教材在内容编写上强调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此种编法更有助于中医药专业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3 选文原则

3.1 以古文为主

中医药院校教材既要反映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和共性,又要结合院校专业特色,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就中医药类专业而言,学生要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就是扎实的古代文化与语言文字功底。因为中医院校学生主要学习的是传统文化,古文的阅读欣赏对学习中医典籍更有帮助。适应该项素质培养的需要,中医药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就必须以古代文化与语言文字为基本内容,并适当与现代人文教育相融合。本教材在选文上就采取了此种策略,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皆有所选,但以古文为主。在全部上编60余篇作品中,现当代作品仅有不到20篇,其中外国作品5篇,古文占了绝对的比例。

3.2 强调与中医结合

目前通行的一些有影响的大学语文教材,大多是选收一些文学性的范文,附加注释和简要导读。这些教材都是为各类高校非中文专业的各科学生编写的通用教材,重在抓共性,故不可能照顾到各个学科的专业特点。除许敬生先生2006年主编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对中医药院校专业特点有所兼顾外,再无其他优秀的专供此类院校学生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

本教材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行业特点,强调与中医结合。

教材选取了一部分与中医有关的文章,这些文章既涉及到中医药学的知识,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例如,教材选收了10篇古代医学小品文,虽然并非每篇都出自医家之手,但都与医学有一定的联系。其中《鉴药》通过作者自己服药不当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处理任何事情都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尤其是注意“度”的把握,借此抒发了对唐王朝因循守旧、不图改革的不满情绪,同时,也是对中医学所主张的“度”与 “和”的思想的生动的阐释;《医事笔记五则》虽非医学文献,但分别通过笔记杂著的形式记录了丰富的医学资料,洋溢着传统医学文化的信息。医话是中医著述载体之一,属于医学小品文,它随手笔录,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或夹叙夹议地说理,或扼要生动地述事,往往含义深刻、意味隽永;《医话二则》第一则《读医书四病》,选自清代《医经余论》,文中历陈读书之病,指出若读书不善,其弊甚于不读书,可谓至为允当;第二则选自清代著名医家王士雄的《潜宅医话》,要求学医者既要博览群书,又不可泥于古书,明确提出才、学、识三者兼备,方可从事于医。

3.3 重视源文化

本教材第一单元选取了儒、道两家经典名篇共四十五则,旨在让学生从源头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了解中医理论形成之源。

《周易》、《老子》、《论语》、《礼记》 等篇章不但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也是中国文化思想之源,是中医理论之源。中医最大的特色在于它为中国所独有,因此它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传统文化对中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例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医理与文化是一致的,都强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五行生克、阴阳平衡等;中医强调的修身养生观点大多汲取了传统文化中道教的自然无为、佛教的静修、儒家的礼仁气等思想观念;中医众多流派也多衍生于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潮中,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论、自然辩证法、理义、巫神术等。中医对病理的认识与治病的方法也受到文化的影响,不管是脏象兼治、丹药医方,还是望闻问切、推捏拿打等,无不蕴含着古代传统文化的理念。

中国古代经典不仅思想深刻、富于哲理,而且语言精炼、寓意深远。经典的魅力不仅反映在内容上,也反映在形式上;不仅反映在思想方面,也反映在文字表述方面;不仅反映在它和时代的密切关系中,也反映在它与传统文化的不断交融中。传统经典所显示出的深邃的理性精神,不仅深深地吸引人、感动人,还在于启迪人、鼓舞人。中医药专业学生学习这些经典,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学的理论渊源,而且能够感受经典作品的语言文化魅力。因此,本教材将儒、道两家经典列在首单元是有深意的。

4 结语

本教材是依据行业人才需求和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发展而规划建设的,在编写上注入了新的理念,体现出一定的行业特色,是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使用的规划教材。教材在编排上未将语言基础知识、写作知识作为专章单列,一是篇制的限制,二是希望为教师授课留下更多的空间。教材的编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教材的编排是否科学最终要看它是否有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书虽然在课程定性、定位、目的任务、内容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探索,但教学效果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对此我们将继续关注。

[1]夏中义.大学新语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步高.大学语文[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3).

[3]温儒敏.高等语文[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中医药院校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