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民革闵行区委会的把舵人
2012-08-15王维敏
◎文/王维敏
(王维敏,民革上海市闵行区委会专职秘书长/责编 金绮寅)
初见王敏的人,总会被她干练不失亲和、美丽而又知性的气质所吸引——这种气质来源于公务员和民主党派负责人双重身份的完美融合和自然体现。
王敏自2004年起担任闵行区审计局局长。在她的带领下,闵行区审计局很快走出 “底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被授予 “文明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而王敏敢于迎难而上、敢于啃 “硬骨头”的精神也得到了众人的称赞,工作能力得到大家的认可。
2011年7月,王敏当选为民革闵行区委主委。为了尽快适应主委角色,她一方面强化学习了解民革党史、民革作为参政党的履职要求,另一方面注重了解区委会现状、找症结,并带着问题、疑惑向民革闵行区委委员、老主委、党员同志请教,向市委、兄弟区委、审计局支部取经。在逐渐了解了民革闵行区委的工作定位、工作思路和方法后,她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能够挑起这个重担、带领民革闵行区委会开创发展的新天地。
她根据调研情况,从专委会、思想建设、支部调整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改变了民革闵行区委会的工作面貌,赢得了区委及党员的信任和支持。
重视发挥专委会作用
专委会是民革组织、党员同志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平台,是吸引人才、发现和挖掘人才的蓄水池。专委会委员根据自己的专长积极参与课题调研和活动,一方面积极建言、有效履职,另一方面与其他党员加强交流、增进友谊、提升组织凝聚力。专委会的设立能够有效激发党员参与的热情和智慧,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责的能力和水平。王敏在调研中发现:民革闵行区委参政议政工作集中于少数基层支部和党员中,呈现出 “个体强、群体弱”的局面;各基层支部经常独自开展活动,相互间了解交流沟通不畅,党员间共享、分享意识不强,但民革党员中具有专业优势 (如律师)且有较高的参与热情的人不乏少数;有些基层支部的工作既有特色又有活力,适合总结经验、推广宣传。
为了激发党员广泛参与调研、乐于经验分享,同时打破界限、有效整合资源和提升区委会党员参政议政的水平和能力,在得到区委委员一致同意后,王敏提出在区委会增设社会与法制委员会,进一步突出民革闵行区委的特色工作。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在专委会主任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定期开展学习、讨论、交流、培训、议政和调研等活动,社情民意信息收集渠道得到拓展,调研课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专委会的专长和整体作用发挥逐步显现。专委会还借助 “结对共建,合作共赢”的工作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分别与区司法局、区台办和马桥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参与到社会服务当中,同时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专委会调研、参政、活动、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帮助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批中青年党员也在专委会得到锻炼和成长,参与活动热情明显提高。民革闵行区委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初见成效,上报民革上海市委的社情民意信息多被采纳,成果得以转化,民革闵行区委会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和课题研究工作方面亟待加强的状况逐渐得到了改善。
探索思想建设新方式
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来自不同领域、行业的民革党员处在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其思想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用正确的理论、观念引导和教育民革党员,已成为各级民革组织首要任务。但仅用传统的说教方式进行教育效果并不佳。为此,王敏发动区委班子成员群策群力、挖掘金点子,积极探索思想建设工作的新形式。
2011年以来,民革闵行区委会以纪念辛亥百年等大型活动为契机,广泛发动民革基层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以研讨、座谈、观故居、交流会、报告会、举办书画展等形式,在区委、支部、党员中掀起学习和实践高潮,以此提高思想教育效果,提升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如民革闵行二支部和民革北京市顺义区支部开展了京沪学习交流活动,通过让党员走出去取经拓宽眼界;辛亥后裔 “口述历史”,拓展了民革传统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与区政协、区台办、区台联会共同举办海峡两岸书画展,增进了两岸同胞情;安排从事律师的民革党员为社区百姓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提高了民革党员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与区台办共同举行纪念“九二共识”暨建区20周年专场文艺演出,加深了民革党员对结对共建内涵的理解,等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增强了党员们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信念。
王敏要求民革闵行区委会班子成员坚持不断理论学习,提高政治坚定性、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能力,筑牢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同时她还提出班子成员要多讲有利于团结的话,要多做有利于民生之事,要多建良言献良策,做一个讲政治、顾大局的民革党员。在王敏的带领下,各位区委委员党派意识、民主意识、团队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都在不断增强,积极主动开展分管工作,针对问题敢于发表己见,彼此之间形成一股强大的工作合力,使民革闵行区委会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调整改革基层支部设置
民革闵行区委会原来有5个基层支部、160名党员。这些民革党员主要来自行政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界和律师界。当时,60岁以上老党员占到总数的45%以上,且各支部党员人数严重不均,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健全,青年党员整体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限制。
王敏上任后,敏锐地感到,只有实行改革,打破现行的组织建设和工作机制,才能解开束缚闵行民革事业发展的羁绊。但是,此次调整涉及面较广,如果冒然推行、处理不当反而会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全局工作的开展。于是她以团结为重,采取迂回方式,有计划、分步骤地实行。
首先,在征得班子成员同意后,她在区委会议上适时提出了把5个支部调整为9个支部的意见,并在区委层面上就支部调整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行了评估,拟定了先定规则后执行的工作方案,下发各基层支部讨论,广泛征求党员意见和建议;接着,她要求区委委员在各自的支部内做好解释工作,要求各基层支部结合支部调整事项将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列入议程。方案在党员中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大家热议不断,赞同和批评的意见都有之。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她亲自拜访老党员、老领导,参加基层支部活动了解实情、作解释,并安排主抓组织工作的区委副主委再逐一听取基层支部主委的意见、对方案加以完善。经过上下反复讨论、多次调整修改,改革的方案得以顺利实施。
在支部调整中,王敏还带领班子成员开展了为民革闵行区委和支部发展做好人才库的储备工作。通过挖掘、培养,以压担子、讲责任、重专长、作贡献为切入点,调动了中青年党员增强履职能力、贡献智慧、奉献爱心的主观能动性,使一批优秀的青年民革党员走上了基层主委岗位。经过调整,目前,各支部党员人数分配合理,支部之间联系加强,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党员特别是年轻党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积极性高涨,整个闵行区委会的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个团结上进、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区委会。
2013年即将到来。我们相信,王敏主委将会继续兢兢业业工作、认认真真履职,带领民革闵行区委会和全体党员踏上新的征程,开创民革闵行区委会工作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