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路,拓展区域环境研究新领域——评《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2-11-02吴先宁

团结 2012年6期
关键词:支持系统青藏高原补偿

◎文/吴先宁

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社会、资源、环境和发展四位一体相协调的 “自然—经济—社会”的庞大系统。从特殊生态地位、国土安全、区域地缘政治及国家总体战略布局看,青藏高原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青藏高原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青藏高原地区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关系到我国的国土安全与社会稳定;关系到青藏高原区域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及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重要现实意义。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学原理,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一套“五级叠加,逐层收敛,规范权重,统一排序”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依据该指标体系,该研究小组每年都发布全国及各地可持续发展状况,但遗憾地是,对于各大地理区域,如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尚缺乏系统的、有更强针对性、指导性的研究。

作者根据地区差异与发展实际,将PRED系统修正为SRED系统,建立了青藏高原区域SRED系统结构模型,提出了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两条主线、八大主题及十项发展原则,系统构建了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提供的基础数据资料,从SRED系统视角,对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资源支持系统与生态环境支持系统进行了定量研究与实证分析,构建了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支持系统,从而进一步强化了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竞争力、人口承载力、科技支撑力、社会稳定度、资源承载力及环境缓冲力等能力系统的建设,实现了理论上与实践上的创新与发展。

一是创造性地将PRED系统修正为SRED系统。 人口(Population)、资源(Resources)、环境 (Environment) 与发展 (Development) 系统 (简称PRED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系统,而人口只是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一个因子。在PRED系统中实际上是将社会支持系统简化为人口子系统,这在探讨其它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是可行的。而在青藏高原地区仅从人口的角度,关注社会支持系统对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不够的。沿海内地经济发展程度高、民族构成相对简单、宗教复杂性相对较弱,因而,社会稳定与社会安全是常态,无需特别考虑。而在青藏高原地区则不同的,社会稳定与社会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探讨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是不能回避的。因此,在当今关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环境中,本文根据地区差异与青藏高原发展实际,在理论模型方面,创造性地将PRED系统修正为SRED系统,来研究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是首次系统地构建了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外界对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理论层面上还没有形成指导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而实践中却又极其迫切地需求这种理论的指导。

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对PRED系统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构建了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SRED系统结构模式、能力结构模式以及测量模型。并根据青藏高原区域SRED系统能力分析结果,系统地提出了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线、主题及发展原则。

两条主线: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处理好青藏高原区域发展与环境问题;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解决好青藏高原区域的“效率与公平”。

八大主题:保持青藏高原区域经济的理性适度增长,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满足 “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需求,解决民生发展问题;调控环境与发展的平衡;关注科技创新对青藏高原区域发展 “瓶颈”的突破;调控人口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青藏高原区域社会安全能力建设;关注青藏高原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关注东部对口支援青藏高原的帮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九大原则:生态阈限原则;生态补偿原则;比较优势原则;有限增长原则;循环经济原则;区域一体化原则;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原则;适度消费原则;开放发展原则。

本文首次系统建立了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是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中重要创新之处。

三是首次提出青藏铁路经济带联动开发总体战略及空间模式。在青藏高原区域发展方面,现有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各自行政区域内的生产力布局的研究,而对于跨区域生产力布局与经济合作的研究则显得不足。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搭建了青藏两省区区域合作发展的平台。本文根据青藏高原区域自然地理条件、资源分布、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水平、民族文化观念,以及区域经济落后、经济活力不强,尤其是公路、铁路密度很低的特点,从具体政策上提出了青藏铁路经济带联动开发总体战略构想。即:突破资源地域限制,促进沿线资源共同开发;协调不同经济区间的产业分工,鼓励企业间的跨区域合作;促进沿线城镇形成分工明确、相互依托的高原城镇带;以联动开发为契机,构建青藏高原区域发展的经济共同体。在联动开发总体战略构想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联动开发的总体空间模式,以及西宁都市经济区、环青海湖地区、柴达木地区、藏北高原经济区、拉萨近郊经济区、拉萨都市经济区等重点地域空间开发模式。同时对不同经济区,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方向。

在点辐射 (板块经济布局)的基础上增添线辐射对块状经济的有机串联,推动青藏高原区域经济合作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这在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尚属首次。

四是首次系统提出青藏高原生态补偿机制及生态试验区的建立。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对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和前提。我国目前对生态效益的经济补偿还处于初始阶段,对区域生态补偿研究还比较薄弱,成果不多,特别是对整个青藏高原区域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的研究则基本上是处于空白状态,现有研究只是对某一特定区域,如三江源的生态补偿分析。本文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根据生态补偿理论及国内外的生态补偿实践,从政策上提出将青藏高原生态补偿机制置于国家战略的地位来考虑,将生态补偿机制从政策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尽快出台一部生态补偿法;国务院设立 “青藏高原生态补偿管理办公室”;建立有利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立青藏高原生态补偿基金以及将青藏高原列为国家生态安全试验区等等。系统地提出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及国家级生态试验区,在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创新。

五是首次提出西线 “南亚大陆桥”建设问题。作者站在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国家战略的视角,前瞻性、战略性地分析了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大胆提出了西线 “南亚大陆桥”的国家构想。

“南亚大陆桥”是指连结东亚与南亚两大市场,架设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陆上铁路桥梁。现有研究有四种连接方案,有三种是从东南亚国家中寻找出海口,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第四种方案也仍然从云南出发,经缅甸入印度,实现中国与南亚次大陆的陆上连接。本文所提“南亚大陆桥”应属西线“南亚大陆桥”,即:东起上海(连云港、青岛、天津),经西安、兰州、西宁、拉萨、日喀则、到达樟木 (中尼口岸);再经塔托巴尼(尼中口岸)、加德满都、比尔根杰 (尼印口岸),到达印度的巴特那、新德里、孟买或卡拉奇 (巴基斯坦),实现中国与印度和巴基斯坦铁路联运。南亚大陆桥的建设将形成我国连接南亚的战略通道,沟通南亚大市场。西线 “南亚大陆桥”的建设极具战略价值,不仅构筑和完善我国铁路南北、东西大通道,打通中国西南、西北出海通道,而且对青藏高原地区以及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战略影响。它既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国家战略,又是从战略全局高度制定发展战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突破 “马六甲海峡困局”的较佳选择。该论点的提出已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

六是对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进行了制度集成创新。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政府调控发展过程中过去都制定过一系列关于经济、社会、环境领域的可持续性政策,但这些政策、制度之间往往缺少协调。例如:为实现同一政策目标不同部门的政策各自为政,增加了政策的运行成本;或者实现一个政策目标的行动常常影响到另一个政策的进展;或是注重短期利益忽视长期的双赢的效果,从而降低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成本有效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策制定者能够更多考虑长期的、综合的、彼此协调的政策取向。因此,要提高政府的调控能力,优化政策效果,增强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不能采取单兵突进和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而应采取一揽子政策,综合配套、协调一致、整体推进。本文系统性地提出了提升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揽子政策,如:法律保障体系、生态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生态保护政策、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教育发展支持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对口支援政策等,形成了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的集成创新,实现了政策建议的 “单兵突进”,政策效应、政策效果不佳,向“全方位、多层次、多路径综合”、政策搭配系统性优化升级,政策效果最优,管理调控能力最强的方向转化。

此外,在研究分析中,一些重要的观点、思路和主张散落在各章节中,是思想认识的闪烁点,也是该研究的重要贡献之一,如:关于青藏高原区域特色轻工业发展问题,10多年来,理论上撰文研究,实践上宣传推动,已形成共识,得到认可,实际发展效果突出。

总之,推进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更加注重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更加注重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扩大同内地的交流合作,更加注重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从而推进高原地区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增长、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统一,达到青藏高原地区经济更加稳健、社会更加公平、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更加良好、精神更加富足、全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努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青藏高原。

猜你喜欢

支持系统青藏高原补偿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长征”五号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实践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为了让青藏高原的天更蓝、水更绿、草原更美
解读补偿心理
上海:精心构建医改社会支持系统
植物补偿和超补偿作用
化石见证青藏高原的隆起
离婚时,能否要求家务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