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研究孙中山之我见

2012-08-15李广良

团结 2012年6期
关键词:民革辛亥革命孙中山

◎李广良

(李广良,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教授/责编 刘玉霞)

几年来,由于民革思想理论建设的需要,我陆续参加了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和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的一些工作,承担了民革中央和民革云南省委会的一些研究任务。其中比较重要的是:2010年10月作为民革中央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等主办的辛亥百年系列讲座的主讲嘉宾,做了 “三民主义与中华民国的意识形态教育”的报告;2011年-2012年参与了民革中央宣传部主编的 《中山学概论》的编写,提出了关于中山学研究的一些设想;2011年在民革云南省委会与云南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团结学术论坛——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特别学术讲座上做了 “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学术演讲,在昆明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一个讲话,还接受了 《团结报》记者的专访。通过这些活动,我对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对于学习研究孙中山,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首先,要系统地、严谨地对孙中山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

孙中山研究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将近100年,成果极为丰硕,内容涉及孙中山的人生历程、革命业绩、思想体系、家族世系、社会关系、国际交往等多个方面。对此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和反思,是一项基础性的学术工作。要进一步全面整理孙中山本人的著作、关于孙中山的史料,全面收集有关孙中山的研究成果,建立孙中山文献学。同时,要对孙中山研究进行政治总结。孙中山研究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课题,始终是并且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基本政治动向。关于孙中山的各种判断,都可能引发重大的政治反响。所以,我们不仅要对有关孙中山研究的各种问题进行学术反思,而且要对孙中山研究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和政治斗争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建议建立一个孙中山研究的文献馆,建立一个孙中山研究的数据库,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从民国以来的孙中山研究进行系统的反思和客观的评判。

其次,要继续进行关于孙中山生平活动及其思想变化的综合性研究。

孙中山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但孙中山之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驱与他所处的时代和文化境遇密切相关。所以不仅要弄清楚孙中山本人的个体信息,研究孙中山的伟大人格,而且要研究孙中山成长的文化历史背景,孙中山的家世源流,及孙中山后来的家庭史料。既要探讨孙中山革命事业的进展,也要探讨孙中山革命的精神动力和思想观念,探讨孙中山思想的生成与变化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机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国家建设思想当然是这方面的研究重点,但其他的思想也不能忽视。关于宋庆龄等人的研究自然也要纳入到这一方面。

第三,要对孙中山及其政党与近代中国社会变动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研究。

孙中山是中国政党政治的创始人,他的政党政治活动史和他所创立的政党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国家体制和社会运作机制。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孙中山个人的气质、才情、能力、思想观念、行事风格,在党的创立和建设中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清朝的覆灭和民国的建立与孙中山个人的艰苦奋斗无法分开。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革命的国际政治背景,看到革命团体内部的种种分化,看到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复杂互动,看到政党与社会之间的错综关系,看到各种政党之间的对抗与合作。孙中山的政党思想,孙中山晚年对党国体制的设计,孙中山开创的中华民国意识形态教育,影响深远之极。对此,都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四,加强学科整合,进行跨学科研究。

以往的孙中山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历史学的方法,现在应该考虑引进跨学科的研究,通过学科间的商讨与合作,形成中山学特有的研究框架和方法论体系。从方法路径来说,应该是在更加全面、客观地搜集有关孙中山生活、思想、言论、交往等各个方面的史料的基础上,整理孙中山研究的学术成果,从各个维度对孙中山的思想进行深度诠释,深度分析孙中山与中国、孙中山与世界的方方面面,并吸收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理论和方法学,构建符合孙中山思想之本质的新的学术系统,形成从孙中山文献学、孙中山历史学、孙中山政治学、孙中山哲学、孙中山经济学、孙中山文化学到孙中山社会学等的一系列学科。

第五,要深入研究当前的思想动向。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据此,我们对过去历史的理解,其实是由我们当下的生存和思想决定的。当前中国的思想态势非常复杂,自由主义、新左派、儒家、民主社会主义、极左派等在试图影响当前人们思想的同时,也在试图影响人们对过去历史的解释。对这些,我们要予以高度的关注,这样才能在孙中山研究中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深厚的历史意识的统一。

近年来,由于历史观和历史价值观上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曾经占据主流地位的革命史观遭到许多人的质疑,由此带来了对辛亥革命乃至对晚清宪政改革的重新认识和评价。在这股 “反思”潮流中,原来长期被认为是已经腐朽不堪的晚清统治阶层,又被重新予以 “同情的理解”;而包括孙中山在内的革命党人,则被视为开辟了中国激进主义变革的先河,辛亥革命及其后所发生的一系列革命事件,也都被纳入到中国革命的整体谱系中一起遭到清算。一些历史学者认为,晚清的宪政改革本来是有可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成功后或将使中国走上另一条发展之路,而辛亥革命的成功则使中国开辟出一条漫长的革命之路。这种对革命的消极看法中隐藏着很多问题,我们要认真地对待并深入地分析。当然,过去的一些说法不是没有问题,比如把辛亥革命定义为 “民族民主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把孙中山说成是 “资产阶级革命家”等,我认为都值得重新予以探讨。

孙中山的研究现在是,将来还会是重大的课题,不仅是学术的,还是政治的。让我们勇猛精进,共同努力,推动民革的孙中山研究事业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民革辛亥革命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孙中山的绰号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优秀民革党员之家的决定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第一批民革示范支部的决定
孙中山祖上因迷上风水致贫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民革第十二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剪影
万鄂湘参加民革基层支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