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马迁与《史记》初探

2012-08-15秦安琪

黑龙江史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太史公中华书局司马迁

秦安琪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8)

《史记》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古典典籍,是二十四史中的著作。它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一、司马迁的生平与撰写《史记》的背景

《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出生于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武帝征和二年(前90年)去世,终年五十五岁。关于司马迁的生卒年代史学界有几种说法,参阅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1]、郭沫若《太史公行年考有问题》[2]、程金造《关于司马迁生卒年月四考》[3]、郑鹤声《司马迁生年问题的商榷》[4]、施丁《司马迁行年新考》[5]等学者论著。此处取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之说。在他手里完成这样一部划时代的历史著作,与当时时代和个人的经历等主客观的因素是分不开的。

1.司马迁得益于家庭影响。他父亲司马谈向当时天文、易学、道论的专家学习过,曾写过《论六家要旨》的论文。司马迁深受这个学术空气浓厚家庭的熏陶,幼年时即开始学习当时的通行文字——隶书;武帝即位后,司马谈被任为太史令,他又学习“古文”(即秦以前的文字),向当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些知识准备对于写作《史记》十分重要。当司马谈病逝后,司马迁继任太史令,此后有条件接触“金匮石室之书”[1]即皇家所藏的书史及档案。

2.司马迁进行了大量的录访搜集阅读考订史料的工作,对社会政治事件有亲身的体会和实感。二十岁时有过一段漫游大江南北的壮举,在漫游中已开始注意寻访历史遗迹,搜集人物的传闻。例如到淮阴,搜集有关韩信的传说;到沛县、丰县一带,搜集了刘邦及曹参、萧何等人的史料;到河南开封考察了夷门监侯赢供职的地方,弄清所谓夷门即大梁(今开封)的东门等等。漫游后仕为郎中,侍从武帝巡狩、封禅,使他接触了更多的祖国山川,目睹封建王朝的礼仪典礼,还曾参加武帝亲自带头的堵黄河决口的壮举,获得写河渠书的第一手资料。他又曾奉使西南夷,接触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生活,对于写作《西南夷列传》无疑起了很好的作用。

3.司马迁受时代思潮的影响。武帝的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儒家重视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孔子个人就在鲁史的基础上编修了《春秋》,寓议论于史事之中。这对司马迁颇有影响,司马迁将写作《史记》与孔子作《春秋》相比。

4.同时,这与父亲司马谈的要求也不无关系。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马谈垂危,父亲谆谆嘱托要他完成自己著述史书而未能完成的事业。从此,司马迁把著述历史作为个人的最高理想,蒙挫受折坚持不懈。在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至天汉二年(前99年),他为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触怒汉武帝,竟被处以宫刑。此后他隐忍苟活,发愤著述,为了完成《史记》的创作而顽强奋斗,大约到太始四年(前93年)基本成书。再后的情况无史料可考,据推测可能卒于武帝末年。《史记》写完后,司马迁自题名为《太史公书》(见《太史公自序》),也许是书中所论“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流经”,与当时统治者所提倡的尊经思想不合的缘故,没有流传于世[7]。班固《汉书.杨恽传》记载,到宣帝时,司马迁的外孙杨恽才公开了它,当时称其名为《太史公记》。改称为《史记》则是东汉末年以后的事。东汉荀悦《汉纪》中有:“司马迁愤而作史记”之语,高诱《战国策注》也都提到《史记》之名。今人陈直经过大量考订,撰成《太史公书名考》一文[8],确定《史记》之名开始于东汉桓、灵之际,大多数学者赞同此说。

二、《史记》写作内容和写作体系

司马迁撰《史记》的宗旨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达到“述往事,思来者”的目的。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史记》继承和发扬了《左传》纪传体文学现实主义传统。

司马迁的史学巨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开创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体裁,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组成。全书一百三十篇,由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组成,计五十二万余字。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少数民族和外国历史等丰富的内容。可见,它是百科全书式的通史。

三、司马迁写作风格

1.司马迁写汉初历史,是当时人记当时事,在《史记》中,他记事能做到“不虚美,不隐恶”。[9]在写人物传记时饱蘸了感情,表现出鲜明的倾向。对于最高统治者的残忍、欺诈、虚伪等丑恶的本质,总是通过一定方式加以揭露。如:刘邦是汉代的开国君主,司马迁在肯定他推翻暴秦结束楚汉战争的战乱,统一国家的业绩外,也在有关人物的传记中将刘邦身上不光彩的阴暗东西暴露无遗。如在《项羽本纪》中通过两人在斗争中的各自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邦与项羽的作战,没有不失败的,他显得是那样的怯懦、猥琐和无能。在《留侯世家》传记中写了他的贪财好色,在《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里写了他的猜忌杀害功臣的残忍本性。即使本朝的皇帝司马迁也没有讳忌,如在《平准书》和《孝武本纪》中,他不仅对其统治时期,西汉的繁荣、强盛和前所未有的大一统局面进行了歌颂,同时对其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和耗费大量金钱搞封禅求仙药及巡游天下的行为进行揭露批判。记人又能做到“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10]。对官僚集团、贵族阶级的尔虞我诈,以势相倾的种种实情,描写得入木三分。如:《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写窦婴与田蚡的种种矛盾明争暗斗,揭露了这一阶级的世态炎凉和他们的阴暗心理。由于司马迁的《史记》敢于面对现实,无情地暴露统治阶级的本质,赢得了“实录”的称誉,提高了《史记》的史料价值。因此,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11]。

2.司马迁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旋涡之中,通过他们各自的行动显示性格特征。如《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节,是消灭秦帝国后起义军中两个集团的内部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的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在刀光剑影中纠集着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的矛盾,项羽集团内部主战、主和派的斗争,项羽是这些矛盾的结集点。从项羽对种种矛盾的处置,显示出他的幼稚、仁慈、坦率种种心理因素,而刘邦在这一场面中也显示了他的灵活、狡诈的性格特点。又如在《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庭辩”一节,田蚡、窦婴双方的矛盾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朝中的大臣在这一矛盾冲突中每人作了表演;韩安国世故圆滑,既说窦婴对,又肯定田蚡,将矛盾上交,“唯明主裁之”;郑当时开始说窦婴有理,后又不敢坚持。笔墨不多,却勾划出官僚们的面貌。

总之,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而他的《史记》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对于我们后人参考,查阅具有重要的意义。

[1]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观堂集林卷十一.中华书局,1959.

[2]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刘知几.史通·惑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陈直.史记新证自序.史记新证.天津人民出版,1979:3.

[5]王子今.20世纪历史文献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09-310.

[6]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2011年1月版.

[7]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中华书局,2011年1月版.

[8]司马迁.史记·平准书.中华书局,2011年1月版.

[9]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中华书局,2011年1月版.

[10]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中华书局,2011年1月版.

[11]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华书局,2011年1月版.

猜你喜欢

太史公中华书局司马迁
“太史公牛马走”
太史公“恤”
太史公“恤”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司马迁拒受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