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的哈尔滨
2012-08-15黄澄
黄 澄
(哈尔滨市社科院地方史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野蛮入侵,清朝的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陷入深重的苦难中,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情况下,独立、民主、自由的思想却在不断延蔓,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理念在有识之士的头脑中生根发芽,就此逐渐汇成了一场革命的洪流,并进而形成了重要的民族革命运动——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一
辛亥革命前夜,也就是二十世纪初,哈尔滨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8年在哈尔滨的沙俄殖民统治者就擅自将哈尔滨改称“松花江”市,中东铁路总站也命名为“松花江”车站,企图消除哈尔滨的历史痕迹和中国人民的主权意识,为它的殖民统治服务,当即遭到哈尔滨人民的强烈反对,迫使沙俄殖民当局不得不恢复原名。
1900年,哈尔滨周围地区的义和团运动蓬勃兴起,宾州、呼兰、阿城等地的义和团拆毁哈尔滨周围的铁路、桥梁和通讯设施。中东铁路当局被迫命令“全线撤退”,哈尔滨周围各段撤入哈尔滨。由哈尔滨逃往伯力(俄境哈巴罗夫斯克)的俄船,中途遭到三姓义和团和要塞清兵的袭击。满载沙俄侵略军官兵的俄轮强行驶入巴彦通时,也被三姓义和团和爱国清兵袭击,当场击毙上校运输官等多人。7月22日,从宾州、阿城、双城聚集的义和团、爱国清兵和筑路工人,分路进逼哈尔滨,拆毁铁路、桥梁、电杆,围困了铁路公司和盘踞哈尔滨的俄军3500多人。7月25日,清兵步、炮兵4个营进入哈尔滨,在民众配合下,攻占中东铁路制砖厂,分兵攻占道里、火车站、田家烧锅,先后击毙俄军150多人。沉重打击了沙俄侵略者的气焰。8月2日,由萨哈罗夫率领的沙俄“救援哈尔滨兵团”,沿松花江水路抵达哈尔滨,义和团和爱国清兵不得不撤离哈尔滨。
1905年,在哈尔滨的俄国工人、职员召开大会,响应全俄铁路大罢工,通电宣布中东铁路全线大罢工。1906年,哈尔滨铁路总工厂工人为争取8小时工作日举行罢工。1907年,哈尔滨铁路总工厂中俄工人再次举行罢工。5月14日(俄历5月1日),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中俄工人在哈尔滨集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遭到沙俄警察镇压。此后,每年国际劳动节,中俄工人都用集会、示威游行等方式举行纪念活动。哈尔滨人民的各种反抗活动也引起了清朝统治者的注意。清宣统二年(1910年),滨江厅巡警局按照省民政司宪“革命党要在哈埠起事,要严加防备”的通知,开展侦查探访革命党和缉捕革命党人的活动。
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哈尔滨人民不甘屈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嚣张气焰,也唤醒了广大人民群众意识,为下一步的反抗斗争奠定了基础。哈尔滨人民不仅同沙俄殖民统治者做斗争,斗争的方向也指向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以及腐朽的封建统治王朝。
二
随着武昌首义的第一声枪响,辛亥革命的大幕徐徐拉开。哈尔滨的辛亥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梁廷栋、梁廷樾起义,这次起义虽然时间短暂,但意义十分重大,因为梁氏兄弟率领革命党人推翻了清政府在哈尔滨的封建衙门,建立起了革命政权。梁廷栋、梁廷樾(?—1912年),安徽省寿州(今寿县)人,廷栋字石卿,排行老大,廷樾字卓卿,排行老四,兄弟二人性格刚直侠义。清朝末年,他们亲眼目睹朝廷日益腐败,祖国大好河山惨遭帝国主义列强的践踏,极为愤慨。二人怀着爱国的赤子之心,毅然弃安履危,离家寻求救国之路。他们首先到了上海,受到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影响,接受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一革命宗旨,并加入了同盟会。之后,他们辗转各地,广泛宣传倡导革命,积极组织武装起义。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去,于是他们联络义军,准备乘机起义,由于秘密泄露没有成功。清廷要抓捕他们,于是出关到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继续进行反清斗争。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把东北民军编为北伐第五军,并依据六路北伐的计划,任命蓝天蔚为关外都督,率师北伐,关内各地渐次克复。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仍拥兵自固,不肯与清廷脱离关系。东三省的清朝旧势力不铲除,对革命政权是个严重威胁。在蓝天蔚率军北伐消息的鼓舞下,梁廷栋、梁廷樾与革命党人刘乾一、商震等详细策划,决计在东北举行武装起义,“绝清后图”,摧毁清廷。他们商议,以哈尔滨为根据地,准备起义,“密结军警为助,收编绿林为军,申明约束,一鼓作气,拔龙旗,易五色旗,攻滨江”。当时的形势也非常紧张,在几个月前,哈尔滨地区的滨江厅司马,根据关于“革命党肇事之后,党羽潜伏窜入各省,扰乱治安,特通令巡警局和防营从严查缉”的通知,又传谕巡警局,“革命党起事多有巡警附入其间,如警兵潜逃者,区巡官记过一次,如有穿警衣潜逃者,记大过一次,有携军械潜逃者,区巡官即行撤差”,采取了严查严防的措施,意图阻止革命起义的发生。
1912年2月16日,梁廷栋、梁廷樾率民军400人到达哈尔滨。当时,哈尔滨铁路交涉局李守模得到吉林巡抚陈昭常的密电,革命党人新由大连领来民军旗号300余支,预备起义,各属地方官员一律严加防范。李守模等接到密电后,立即与革命党人进行谈判,要求革命党人缴械解散。梁廷栋等以“奉有兰天蔚”都督的命令,拒绝交出武器。梁廷栋、梁廷樾等率领革命军经过一夜激战,攻占滨江厅和电报、邮电各局所,在自治公所设指挥部,并出示布告。滨江道尹李家鳌、统领么佩珍向革命军投降。革命军在议事堂设立了机关部,遂以中华民国关东临时都督印章出示布告。之后,梁氏兄弟率军誓师,准备攻打吉林。吉林巡抚陈昭常表面上派出使者,表示迎接和投诚,并接受革命军约法,暗中却唆使降将么佩珍于19日上午9时,突然对民军占领的议事堂实行包围,使哈尔滨的这次武装起义陷于十分危险的境地。梁廷栋、梁廷樾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显示出了大无畏的勇气,亲率部分民军奋起反抗,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并掩护大部分民军突围,他们在包围圈中鏖战竟日,最终弹尽援绝,梁氏兄弟二人最后壮烈牺牲,此次反清武装起义遂告失败。
三
在哈尔滨的辛亥革命运动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曾经把革命足迹留在这里的熊成基。熊成基(1887~1910年),又名承基,字味根,江苏扬州府甘泉(今江苏扬州)人。熊成基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清朝的小官吏。他的父亲早亡,家道中落,与母亲胡氏及两兄弟相依为命,寄居在芜湖。1902年入安徽武备练军学堂,后入南洋炮兵学堂,毕业后分配在新军第九镇任炮兵排长,后调任安徽新军混成协马营和炮兵队官。此时,民主革命的浪潮已波及到武备学堂和军队。熊成基很快受到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开始了革命生涯,曾先后参加安徽岳王会和江浙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光绪帝和西太后相继死去,熊成基认为“国丧时期”是起义的好机会,于是在当年十月二十六日(11月19日)晚发动安庆新军反清起义,熊任起义军总司令。面对清军的反扑,起义最终失败,清政府先后杀害起义将士300多人,并悬赏通辑熊成基。熊成基因此赴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结识了领导人黄兴。宣统元年(1909年),黄兴派遣熊成基密赴东北,了解东北革命形势。熊成基化名张建勋,到长春与革命党人商震等秘密商议在蜂密山(今黑龙江省密山县境)从事开垦,联络新旧军队及马胡子伺机起义。熊成基住在刚刚创立的《长春日报》社,后因《长春日报》被查封,熊成基于当年五月返回东京。1910年回国,又往东北进行革命活动。1910年1月,熊成基谋炸清廷考察海军大臣载洵和萨镇冰。遂于初冬转赴哈尔滨活动。因臧冠三贪利告密,1月30日,熊成基在哈尔滨宾如客栈被捕。随即被押返长春。
熊成基先被押在长春监狱,尔后又押往吉林省城(今吉林市)监狱。启程时,观者如堵,熊成基笑着对围观的人说,“诸君为国珍重,我死犹生”,“我愿以一腔热血灌自由之花”。在押期间,他身受重刑,仍矢志不移,当被要求在所谓“供词”上签字时,他挥笔写了“革命”二字。他在《自书供词》中,明确阐述了他的“政治革命的决心”:“现在处于竞争之时代,强者存,弱者亡;人所共知。……吾中国之所以弱者,由于政治之不良故也。我今日之革命,不仅为种族问题,尤注重政治问题也”。“我平日革命宗旨,以推翻政府、改革政治为主要,不尽系满汉种族之见”。表现出为国家不怕牺牲的坚定信仰:“况各国革命之历史,必流血多次,而后成功。我今早死一日,我们之自由树早得一日鲜血,早得血一日,则早茂盛一日,早茂盛一日,花方早放一日。故我现望速死也”。宣统二年一月十八日(1910年2月27日),熊成基在巴尔虎门外刑场慷慨就义,年仅24岁。
四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在哈尔滨保留了清末的警务机构,并在沙俄残余势力控制的铁路附属地界内,设立了警务机构,逐步收回沙俄在哈埠和铁路沿线的设警权。哈尔滨的民族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民族工商业者纷纷到哈投资办厂,与外国资本展开激烈的竞争,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张廷阁、武百祥、任少卿,他们分别开办了双合盛制粉厂、同记工厂、成记制针厂。民国时期,警察机构在奉系军阀的控制下,除抵制沙俄残余势力侵权违约行为外,重点是镇压人民革命爱国活动,反苏反共,维护封建军阀统治。这些都彻底的暴露出民国政府的反动性。
哈尔滨的辛亥革命同全国一样,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成功了,但也是失败的,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